APP下载

从士兵到学生的转型教育探赜

2020-08-27王备备王斌王衍国张娜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意义问题对策

王备备 王斌 王衍国 张娜

关键词:退伍复学大学;转型教育;问题;意义;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退伍复学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这一群体在返校后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如,在学业学习、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衍生的不适应和困惑愈来愈多,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教育、研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二、退伍复学大学生转型教育面临问题

(一)管理不精准

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从学业、组织发展、就业等全方位予以关心、支持。而退伍复学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属于教育部门管辖范围,对退伍复学大学生返校后的工作考核与监督不到位。在高校,退伍复学大学生数量在全校学生的占比太低,约千分之五左右,高校对这一群体尚未实施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在教育、管理、服务上未引起足够关注,精准的帮扶策略尚有欠缺,部分环节存在工作“盲区”。

(二)角色转变困难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约85%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存在对学习生活新环境的不适应问题。由于部队和大学环境的不同,退伍复学大学生返校后原先的班级同学或已临近毕业或已离校开始工作,而现编人班级人际关系又相对稳定,不少退伍复学大学生仍旧封闭在“老战友”的朋友圈里走不出来。

(三)学业困难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约73%的退伍复学大学生表示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约65%的同学表示对于报考研究生与后续的就业目标不明确。学校与部队在教育管理以及相应生活、学习上都存在差异,只有较少数退伍复学大学生能较快适应校园生活,取得优异成绩。返校后,新的学習任务接踵而至,因长时间缺乏对计算机、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对部分专业课缺乏系统的学习、实习实践,若得不到有效的帮扶和干预,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恐慌甚至恐惧,不少同学退伍即意味着学习“落伍”,往往使他们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

(四)职业发展障碍

尽管国家每年拿出单独招生计划用于退伍大学生士兵考取硕士研究生,且无最低分数线限定,各地政府也在人才招聘环节对退伍复学大学生有所照顾,但部分退伍复学大学生返校后,在职业发展上比较迷茫。迷茫在于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考取公务员、研究生的退伍复学大学生数量偏少,没有形成示范效应。同时,与在校大学生比,部分退伍大学生士兵专业知识掌握不系统、不扎实,且年龄偏大,就业没有明显的竞争力。

(五)班级存在感弱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约72%的退伍复学大学生表示返校后没有引起学校重视,班级存在价值不突出。退伍复学大学生自身存在很多优势,但得不到有效展示或展示不充分,找不到归属感,融入现在的班级困难,又缺少展示自己的平台,自身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做好退伍复学大学生转型教育的意义

(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

从征兵报名开始到奔赴部队服兵役再到退伍安置,加强对这三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促进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是国家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台阶,实现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人民军队资源优势,促进青年学生就业与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军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认真做好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退伍复学大学生具有明显的群体特性,是高校管理与育人的对象-,做好这类群体的教育管理,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成长成才,是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教材。作为退伍军人中的特殊群体,加强对退伍复学学生再教育是对我国退伍士兵安置工作体系的丰富和完善,解决其就业问题有助于社会和谐与家庭稳定。

(三)发挥退伍复学大学生优长

退伍复学大学生返回校园后,他们身上具有普通同学不具备的特殊经历,如果能够搭建合适平台让其讲述自身的真人真事和军队经历,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其身上的潜力与优长,既可为在校大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又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教材与现实参考。

(四)浓厚校园征兵工作氛围,形成良性循环

做好退伍复学大学生转型教育,选树先进典型,积极提供各种平台充分发挥退伍复学大学生优势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增强国防教育效果,近距离了解感受军队的真实生活,其成功的案例可以有效增强学校征兵工作宣传效果,促进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与征兵工作顺利开展。可有效发挥退伍复学大学生“传帮带”作用,激励更多的优秀学子参军入伍,报效国家,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加大高水平学生参军比例提高科技强军氛围,为国家军队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与保障。

四、退伍复学大学生转型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真正从思想与制度上重视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负责人和牵头职能部门,加强顶层设计,细化工作方案,强化责任分工。完善学费补偿代偿、转专业、升学、就业等规章制度,确保国家出台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不打折扣。对于各高校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入校后的教育成效进行细化考核,不能只重视征兵的数量而忽视退伍后的教育。

(二)主动适应校园环境,完成角色转变

工作中要加大对这一类群体的关注,学校要积极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主动了解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对于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要结合学校《学生手册》相应条款进行详细告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适应学校环境。要正确看待自身优势,明确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树立自信而不自傲、自立而不自我的品格。

(三)加强学业帮扶

学校要加强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关注,从学业规划、专业调整、教务管理等各方面政策予以倾斜,大力实施“三全育人”,充分发挥辅导员、学业导师、优秀党员以及学生骨干等作用,鼓励其与原班级同学和现班级同学交流沟通,学习借鉴他们的学习经验。安排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其进行一对一学业帮扶,多措并举帮助退伍复学大学生真正圆梦。

(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辅导员应精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退伍复学学生档案,巧用国家、学校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制定专属目标,从考研、公务员事业编、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介绍这类群体的就业方向,如,可举例“退伍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研成功的学长以及定向考录公务员的学长,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五)搭建平台,传递军营绿色正能量

做好退伍学生的复学工作,积极组织退伍复学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退伍复学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成立退伍复学大学生专属社团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挖掘、展示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的优势,不仅可以让这一群体迅速融人大学环境,更能够成为学校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利用主题团日邀请其分享“我的兵营故事”,充分借助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及重大节日活动,让退伍复学大学生以身示范来感染并带动身边的大学生,引导其主动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国防教育和学生管理中来,真正实现退伍不褪色,归校续荣光。

五、总结

兵者,国之大事也。高校应重视退伍复学大学生转型教育,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引导,注重发挥退伍复学大学生具有的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意志品质优良等特点,为他们发挥优长、施展才华搭建平台,通过扎实的专业教育和广泛开展各类活动,逐步把退伍复学大学生既培养成为专业骨干,又培养成为学校征兵工作宣传员、国防爱国教育的讲解员、学生军训的教练员,切实打通学生入伍前、入伍中、入伍后的教育管理,促进其成长成才,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意义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有意义的一天
走,找对策去!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留学的意义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