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间视物不清,就是“夜盲症”吗

2020-08-27徐培杰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0年7期
关键词:杆状孙先生视物

徐培杰

孙先生一直认为自己的视力还不错,毕竟戴200度的眼镜就行了。最近,孙先生却发现自己晚上开车时总是视物不清,但其他时间或做其他事則没问题。一次,孙先生开车去杭州出差,夜间行车时,在高速公路没有路灯的路段,即便开着大灯,他仍然看不清东西。这让孙先生心里渐渐发慌:“太危险了,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我患有夜盲症?”带着浓郁的担心,孙先生走进了医院的眼科门诊。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告诉孙先生,他这种情况并非夜盲症,而是因为近视度数加深加上太过疲劳引起的。听了医生的话,孙先生惴惴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但心头依然有个疑问:“夜盲症不也是夜间看不清东西吗?我这种情况和夜盲症到底有啥区别呢?”

夜盲症分为三类

夜盲症是指在夜晚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产生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行动困难的症状。通常来说,夜盲症可以分为三大类:

先天性夜盲症这属于先天遗传性眼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杆状细胞发育不良、失去了合成视紫红质(与视觉有关的一种蛋白质)的功能发生的夜盲症。

暂时性夜盲症其主要是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这种夜盲症是暂时性的,只要多吃猪肝、胡萝卜、鱼肝油等食物,即可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一旦机体内维生素A含量充足,就会很快痊愈。

获得性夜盲症其往往是由于视网膜杆状细胞营养不良或本身的病变引起的,常见于弥漫性脉络膜炎、广泛的脉络膜缺血萎缩等。这种类型的夜盲多会随着有效的治疗,疾病的痊愈而逐渐改善。

若怀疑自己患有夜盲症,需要到医院的眼科,由专科医生经详细检查确诊,再进一步进行治疗,绝对不能因为晚上看不清东西就随意给自己套上“夜盲症”的帽子。

非夜盲症的夜间视物不清,与瞳孔异常有关

如果视力没有问题,经诊断也不属于夜盲症,夜间却视物不清,那么多半就和瞳孔的调节功能异常有关。

人类的眼睛构造不同于夜间行动动物的眼睛构造。在夜间行动的动物,其视网膜后往往有特殊的反射表面。当光线进入它们的眼睛时,其视网膜后的反射表面就会集中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的感光器。有时光线不能照射到反射表面上,透明带则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将它反弹回来产生第二次信息传递,帮助动物在黑夜里识别物体。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在晚上看到有些动物的眼睛“发光”的原因。但是人类的眼睛却没有这个起反射作用的透明带,唯一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器官就是瞳孔。

瞳孔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通过调整大小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成人瞳孔的直径一般为2~4毫米。在遇到强光时,瞳孔会自动缩小,最小可小于1毫米,从而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而在暗处光比较弱时,瞳孔就会变大,从而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使我们能看清物体。

瞳孔括约肌主管瞳孔的收缩,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围绕在瞳孔的周围,宽不足1毫米。瞳孔开大肌主管瞳孔的开大,受交感神经支配,在虹膜中呈放射状排列。这两条肌肉相互协调,彼此制约,一张一缩,以适应各种光亮程度的环境。当瞳孔括约肌受损,或者因眼疲劳造成眼部肌肉无法正常调节时,就会造成夜间视力的障碍。

简而言之,高度近视,散光,玻璃体、泪膜的结构出现变化,都会造成像差,而这种像差在夜间由于瞳孔放大,对于视力造成的影响就会放大。

所以,如果司机朋友发现自己夜间开车越来越困难,一定要上医院排查上述这些疾病因素,尽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在此,特别提醒在夜间开车的朋友注意以下几点:①分辨能力差的人群,尤其是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夜间要尽量少开车。②有高度近视的人群,前挡风玻璃贴膜要尽量选择透光性好、颜色浅一些的,这样更有利于夜间看清路况。③夜间开车由于不能见到道路两旁的景观,外界对驾驶员兴奋性刺激变小,因此最易产生驾驶疲劳。如果夜间行车途中觉得眼睛很累,最好先找个地方暂时停车,让眼睛休息一下,千万不要逞强,毕竟这样做非常危险。

猜你喜欢

杆状孙先生视物
纪念孙筱祥先生
基于车载LiDAR点云的杆状地物分类研究
两车相撞,73岁“老学霸”用物理运算自证无责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一种杆状交通设施点云自动提取的方法
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先导分配器的分流锥
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细胞浆内含有Auer样杆状小体的骨髓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