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士襟怀烈士心:才识德三绝之谢道韫

2020-08-27汪渊之

文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名士女性意识烈士

汪渊之

内容摘要:谢道韫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才女,但多数人只是仰慕她的“咏絮”之才,而忽略了她的智慧、见识、胆量、勇气。在魏晋那样一个思想解放、情感浓烈的时代,谢道韫以其卓荦的才识德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以此为出发点突破性别限制迈出深闺,每一次亮相都让生命大放异彩,完美诠释了魏晋风流的内涵。

关键词:逸才 卓识 达德 名士 烈士 女性意识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说:“汉末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晋士人觉醒于这样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时代,形成了迥异于前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魏晋风度”道尽了后人能想象和不能想象的“风流”,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妇女,她们重视个体意志的表达,看重智慧风度,而相对忽视传统的“妇道”,由此成为中国古代妇女中一个特别的存在,赢得了当世及后世的瞩目,谢道韫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一.逸才

成就谢道韫一世才名的是《世说新语·言语》的这段记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左将军王凝之妻”即谢道韫,她在与“胡儿”(谢朗)的较量中展现了出众诗才。谢朗是谢道韫堂兄,并非等闲之辈,《续晋阳秋》等书都曾提及他的博学多才和文采隽逸,他以盐撒空中来比拟纷纷白雪也很形象,只是与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相比显得浅俗了些。“盐”与“柳絮”相较,显然是后者更能突出“白雪”飘逸不羁之态,从想象空间到审美意韵上均胜一筹,如果此句扩展成篇,当是一首可观的咏雪诗,可惜只此一句。在这场青史留名的家庭雅集中,谢道韫在隽才辈出的谢家拔得头筹,连谢安都“大笑乐”。作为东晋力撑半壁江山的名相、名士,谢安以从容淡定而广为人知,但谢道韫的表现竟让他不禁喜形于色,可见谢道韫的慧捷灵秀,从此“咏絮”成为她的标志,“谢道韫”成为才女的代称。

谢道韫当然不可能仅凭一句诗就列名《三字经》(“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只是她曾流传于世的诗赋诔颂几悉亡佚,惟有近代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保留了她的两首诗。

一为《登山》:“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一为《拟嵇中散咏松》:“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雕。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以诗观志,谢道韫的视野显然已突破闺阁,诗中有登临绝顶、体察造化、融身自然的高迈情怀;有望松而叹、忧愁自解、哀而不伤的洒脱意趣。气韵倜傥通脱,思理流连无碍,无一丝钗粉气,当是她历经人生后的成熟之作,“咏絮”的灵慧精进为“叹松”的通达,足以“名士”称之。

名士不可或缺的善辩亦谢道韫所长。《晋书·列女传》记: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障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谈议”即魏晋名士特别热衷的“清谈”,一场谈议的胜负对当事人的声望常有极大影响,是名副其实的论“战”。王献之词穷将败,谢道韫一句“欲为小郎解围”尽现勇气、自信、好胜。最终果然谢道韫获胜,而且是用王献之的观点驳倒了对手,在为其挽回些许颜面的同时也彰显了谢道韫的才学,因为“清谈”内容十分广泛,绝非一般的口舌之争,需精研人物品藻,精通“三玄”等经典,绝对是思想智慧的交锋。在这场辩论中谢道韫展示了她的综合学养,她以自觉的姿态进入了这个男子占绝对優势的文化领域,一鸣惊人,驳倒了连王献之都无法战胜的对手,而王献之又是王氏兄弟中最卓越的一个。她注定不属于闺阁。

二.卓识

《世说新语·文学》记: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中有一段可参看: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

谢安欣赏的“訏谟定命,远猷辰告”出自《诗·大雅·荡之什·抑》,谢道韫称赏的“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出自《诗·大雅·荡之什·烝民》,两篇皆周王朝老臣忧心王事的咏叹。《诗经》佳句不胜枚举,而谢道韫在最佳诗句的选择上竟与宰相叔父相似,足见其胸怀旨趣。她兼具才思、眼界、抱负、格局,绝非普通才女,“卓识”是其“逸才”的底色,确有“雅人深致”。

《世说新语·贤媛》说谢道韫曾讥刺兄弟谢玄:“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显然谢道韫是在责怪谢玄沉湎俗务,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言词激切,掷地有声,此等见识足以让人仰视,真正展示了名士不为外物所拘的襟怀。

再者,谢道韫的这番言词也显示出她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直接表达好恶,有独到见解,在她身上看不到女子常有的羞怯、自卑、顺从。《世说新语·贤媛》中还有一条极著名的记载: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悦。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王凝之为王羲之次子,亦善书,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谢安谓之“人身亦不恶”,可谢道韫对他却是满怀“恨”意,回娘家向谢安诉苦泄愤。从现有的资料看,谢道韫对王凝之的强烈不满源于王凝之的“平庸”,而这种“平庸”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显得更为刺眼。谢道韫提到的“阿大、中郎”指叔父谢安、谢万;“封、胡、遏、末”指谢玄等同族兄弟,个个芝兰玉树,王凝之与他们的天壤之别实在让谢道韫大感意外,无法接受。

整部《世说新语》没有一条是单独属于王凝之的,几次提及都因为他是谢道韫的丈夫。在那样一个讲究特立独行,以非常之举为美的时代,王凝之太过平常了,在处处珠玉的王谢两家中他出人意外的平庸让才高、志大的谢道韫愤恨不已,她对兄弟尚有那么高的期望,更何况是终身伴侣?“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惊世之言透出的分明是谢道韫遇人不淑的失望、不甘、无奈与隐痛。

时代风气的熏染,自身独特的禀性使谢道韫突破了历代对女性身份地位的界定,在男子面前不再以卑顺者的形象出现,尤其是在原本被奉为“天”的丈夫面前,不仅认识到丈夫的平庸,而且认识到自身的出色;不仅把丈夫与其他优秀男性相比,而且把丈夫与自己相比。由此不仅在感情上鄙薄王凝之,而且在言语上抨击他,谢道韫虽无法改变这样的婚姻,但她没有隐忍禁声,而是选择放言无惮地发泄,彰显了她的魄力和胆识。

三.达德

谢道韫的“德”不是班昭等宣扬的“妇德”,而是凭借她个人的才、识在为家人排难解纷中体现出的人格精神,展现了魏晋妇女崭新的风采面貌。

比之诗咏柳絮、步障解围更让人叫绝的是《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条中记载的惊人壮举:

及遭孙恩之难,举措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孙恩之难”发生在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奉五斗米道号召浙江沿海贫民起义反抗东晋朝廷。当时王凝之任会稽内史,谢道韫随任。孙恩纠集徒众攻陷上虞,进击会稽,《通鉴·晋纪》记载了王凝之在这次兵乱中令人瞠目结舌的表现:

孙恩……攻会稽。会稽内史王凝之……世奉天师道,不出兵,亦不设备,日于道室稽颡跪咒。官属请出兵讨恩,凝之曰:“我已请大道,借鬼兵守诸津要,各数万,贼不足忧也。”及恩渐近,乃听出兵,恩已至郡下。甲寅,恩陷会稽。凝之出走,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

担负着守疆固土之责的一郡长官,竟迷信鬼兵可防守城池,敌军兵临城下,神道不灵,才听任属下出兵御敌。城池陷落,自己仓皇出逃,最终被杀。王凝之的昏昧、无能、畏死……实在有辱门庭,“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王羲之竟有此子,怎不让人唏嘘?真是“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此等丈夫莫说是风韵高迈的谢道韫,即便是平常女子也难以忍受。

谢道韫在丈夫儿子为敌所杀后没有选择自尽殉节,而是拔刀而出、手刃数人,不惧乱刃加身,直面不可预知的凌辱,这份为国平乱、为亲报仇的勇气展现的是威武不屈的烈士气概,王凝之所为与之相比亦在“天壤”之间!

谢道韫以智勇全身而退,既洗刷了王凝之带来的耻辱,又维护了王谢两家的声誉,她的沉着、刚毅、无畏、机智、决绝向世人昭示了魏晋风度的真正内涵,也完美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达德”——智、仁、勇,“三从四德”与之相比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软弱无骨。

上文提及的“步障解围”除了证明谢道韫才华出众外,也体现了她对“妇德”的全新解释。当王献之理屈词穷,个人声名和家族名誉即将受损之际,谢道韫的挺身而出充分彰显了她的顾全大局,虽然对王凝之不满,但她并未沉溺于婚姻的失意而成怨妇,更未因王凝之而迁怒王氏,为了维护王家的声誉,她摒弃个人好恶,她的才华在理性的指引下在更高的层面上体现了“妇德”。

这种大气、理性让谢道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才有了孙恩之难中惊世骇俗的让“毒虐”的孙恩都为之动容的气度。

孙恩之难后,谢道韫并未因夫死子亡而陷于愁怨哀苦,不仅治家有方,过着极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而且还不时以其才华风度为她的生命续增光彩。《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条记:

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修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连,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家破人亡寡居会稽的谢道韫依然“风韵高迈,叙致清雅”,这种淡定从容的“风韵”来自家学的熏染,更来自因对精神的自觉砥砺而达到的旷达玄远。谢道韫以才、识、德为基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内心安定、祥和,超脱,似弱实强,让人“心形俱服”,而这种尊重又让她内心坦然自足,无所畏惧地面对晚年的孤独。

在那个名士林立的时代,在赫赫王谢两家中,没有不朽功业、没有传世名篇的谢道韫因为有着散朗出尘的名士襟怀和刚毅勇决的烈士风骨而尽得风流,千年的历史尘埃也难掩其光辉。在她留下的吉光片羽般的轶事中后人看到的是一个凭借自身的才、识、德一次次让自己的生命大放异彩的女性。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世说新语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名士女性意识烈士
于右任:一个做官的“名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区广安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论魏晋名士百态相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李邕题三字半匾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