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意蕴

2020-08-27郭瑶

文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知识积累问题意识创新

内容摘要: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与以往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不同的价值指向,即它将写作学習的目的定位在“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是为了思维训练”。这里的“思维训练”训练的是什么思维呢?本文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知识积累 视域拓展 问题意识 创新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与以往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不同的价值指向,即它将写作学习的目的定位在“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是为了思维训练”[1]。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写好文章,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却将思维训练凌驾于写好文章之上。这里的“思维训练”训练的是什么思维呢?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及语文要素特点,我们认为,这里训练的“思维”是指创新思维。

一.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视域拓展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认为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读书太少。为了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教材总主编文儒敏在教育部培训会上从不同角度列举出的阅读法多达12种——精读、略读、泛读、自主性阅读、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朗读、一口气读完。并对各种阅读法如何运用做了大量解读,强调要让学生有读书的兴趣,要读得快、读得多。

在强调学生要广泛阅读的同时,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还强调读书法的运用。这些读书法的运用,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快速获取能力。随着科技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整个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学生必须具备信息的快速获取能力,长大后才能使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速更新,永远保持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只有这样,学生将来才能创造出处于社会发展最前沿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法所获得的信息快速获取能力甚至远比学生原始的知识积累更重要。

强调广泛阅读还有一个潜在的作用就是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域,这对于创新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拥有了一个宽阔的视域,人才在进行创新时才能够从一个更广阔的视域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如同现在的许多学术期刊要求作者的论文要同时有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一样,能做到多一个视角思考问题,多一条腿走路。从一个更广阔的视域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使人才产生创新性成果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二是有利于人才从众多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中寻找到“最优解”,三是能使人才更有可能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创新性成果,如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等。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把写作学习的目的瞄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实际上也是瞄准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点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尝试提问,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蝙蝠和雷达》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示例问题和整理后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学习运用批注方法提出问题,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并尝试解决示例问题和整理后的问题;《蝴蝶的家》是能独立提出问题并尝试把问题分类,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提问不同于我们以往为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的提问,而是指向学生未来进行创新所必须具备的问题解决能力。这里面的某些字眼值得我们注意,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尝试提问,而是要求他们能“独立提出问题”,能“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尝试把问题分类”,能“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和“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这些字眼表明,教材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关注不只是指向他们能正确解读文本,而是基于文本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性建构,具有创新性视角。

这种创新性建构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注问题意识的获取。这是要求学生“不唯书,只唯实”,要能够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去看待教材,使自己的学习不仅带有质疑性和批判性,而且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带有完善性。相对而言,完善性应该是其主要方面,即基于教材的内容,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挖掘更富创新意义的未知世界。此外,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还安排有许多科普文章。原来,在“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写好文章”的思想的指引下,小学生接触这些科普文章的着眼点固然有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因素,但侧重点还主要是在把握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上,目的是为了掌握科普文章的写作方法。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从“写好文章”向“思维训练”转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这些科普文章的教学重点也发生了改变,自然而然地从“掌握科普文章的写作方法”向“科学创新的意识和兴趣”的转移。

二是关注问题的解决。教学目标不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还要求他们能发现问题和明白提问的目的,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什么用,还要求他们将问题分类和整理,实际上就是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这跟人类进行创新时解决问题的程序是一样的,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真问题。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和“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这些字眼表明,教材设计者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是真问题,不是抓住教材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钻牛角尖或者是吹毛求疵。其目的也仍然是指向学生未来创新所必须具备的问题解决能力,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创新性实践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综合性练习中安排学生写研究报告、活动策划书,做实验等,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手抄报以及各种艺术品,三是要求学生基于课文文本进行发散性创作。这三种实践实际上是多种不同的创新形式——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工艺美术创新和文学作品创新。这些创新的形式其实和学生长大进入工作岗位后的专业化创新没有本质区别,只有难易程度、专业化程度、创新程度、要求的严格程度以及复杂程度等的不同。我们可将这些创新视为学生日后创新的初级演练。随着学习的不断推进,这些创新性活动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和变化。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就湖南省长沙市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似乎还是受到传统的人才选拔模式的影响,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还未能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随着长沙市小升初全面微机派位的实施,这种局面应当会有所改观。

在其他方面,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表现得没有这么直接,但也是“形散而神不散”,侧重的也是一种类似于创新的实践,如写人文章要求学生能把握特征并关注创新视角,叙事文章教学要求学生能根据事情发散开来、合理想象事情的发展趋势,童话故事教学关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形成画面并体现一定的逻辑性,诗歌教学要求学生不只是了解古人、更要来一次“灵魂的探险”等。

四.重视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度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安排了大量的写人和叙事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的教学,教材撇开了对于文章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分析,淡化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的把握,而側重于对人物和事件的特征的把握。这种撇开文章整体看细节的语文要素设计不仅反映了教材设计者“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是为了思维训练”的基本思想,也是教材设计者重视培养学生透过表象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的能力的表现;二是诗歌教学重视学生领略文章的深层意境。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在新时代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生活嘈杂、信息爆炸是他们生活的特点,王维《鹿柴》里的“静”、《宿建德江》里的“客愁新”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乡间野趣”等意境离他们太遥远,他们几乎无法感同身受,要领悟这种意境,需要通过他们的想象力、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理性认知”,这些都要求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体现出教材对学生思想深度的关注。

五.重视学生面向未知领域的模型建构能力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童话和想象类习作实践。小学后4个学年一共安排了10篇童话和10次想象类习作,明确要求学生大胆地想象,通过不同的思路和角度,构建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事物可能的发展模型,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2]。尤其是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首先是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五下),然后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六上),再然后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令人信服)”(六下),呈现出一定的上升梯度,在能力要求上既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建构出事情在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又要求学生所建构的事情未来的发展图画必须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学生面向未知领域的模型建构能力,相当于我们开展研究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研究假设。这种模型建构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编”、“创编”和“写科幻故事”,教材对学生面向未知领域的模型建构越来越严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图愈发明显。[3]

总之,如果把上述六个方面的特征加起来,我们可以发现,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这些特点几乎概括了“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全部要素,存在明显的创新意蕴,是“生活中需要什么,教材就编什么,适应时代的需要”,它是教育顺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的产物,是在为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打基础、做准备。教师们依此教材组织教学,要能把握好教材的这种创新意蕴,才能把握教材内容背后的“精神和主旨”,明白教材设计者通过教材内容的编排到底想干什么,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种具有什么能力结构的人,从而实时地为我们的教学校准方向。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用好统编本教材,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使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六条建议[J].语文建设,2019(16):4-9.

[2]彭丹阳.语文S版与统编本教材习作内容比对研究[J].语文建设,2019(16):14-19.

[3]任海宁,马岩.把握语文要素,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以语文S版与统编本教材比对研究为例[J].语文建设,2019(16):10-14.

(作者介绍:郭瑶,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知识积累问题意识创新
引导学生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四点总结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