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与海》的用典互文性解读

2020-08-27郭欣欣曾宪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用典老人与海互文性

郭欣欣 曾宪迪

内容摘要: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海明威的作品备受评论家的青睐。本文根据互文性理论对《老人与海》进行文本细读,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探讨分析《老人与海》与《圣经》的用典互文关联,对《老人与海》的互文性解读有利于感受《老人与海》的非凡艺术魅力,加深对海明威主要小说人物的理解,同时为研究《老人与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关键词:《老人与海》 《圣经》 用典 互文性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他创作了无数优秀的小说,其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成为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发表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如《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等。1952年出版的《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自出版后一直好评如潮,1954年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海明威作品的开展了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围绕英雄主义精神、悲剧思想、哲学和生活态度等。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出发,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来分析《老人与海》与《圣经》的用典互文性,对《老人与海》这部经典作品进行重新解读。

一.互文性理论

互文性理论是20世纪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互文性”一词来自拉丁语“intertexto”,其字面意思是“相互交织融合”。互文性起源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后来又与其他理论流派相结合,例如后殖民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性别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等。互文性认为,没有一个文本是纯粹的原创,一个文本总与其他文本之间有着相似之处。每个文本都吸收以前作品进行改写,并将被未来的作品吸收和改写。克里斯蒂娃认为互文性是文本的一种置换,一种互文性。在既定的文本的空间中,从其他文本中摘取的一些话语交叉并相互抵消。作家重新解读和重写那些已经存在的文本,把从他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或从其他文本中读到的东西放入自己的作品中,因此作品充满了过去的文字,而不是作家的创造力,而读者也根据从其他文本中的阅读经验来解释作者的文本。弗莱高度评价《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巨大影响,弗莱把圣经神话视为“核心神话”,海明威是受《圣经》影响最大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圣经》的互文性。海明威的写作技巧之一就是冰山理论,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当读者阅读他的作品时,要读懂言外之意,挖掘语言的深层的含义,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大多数典故都是不可见的东西、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由于对某些意象的理解不同,对文学的理解也大不相同,理解的多样性使文学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老人与海》与《圣经》的用典艺术

《老人与海》是一篇短篇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主人公叫圣地亚哥,他是一个靠小船上打鱼为生的孤单老人,他每天都出海打鱼,但是连续84天都没有打到一条鱼。为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老人不愿意放弃打鱼,在第85天,他终于捕到来一条大马林鱼,这条鱼比渔船都要大,老人和这条鱼战斗了三天才把这条鱼捕获。在回去的途中,鱼的血腥味吸引了很多鲨鱼,老人和鲨鱼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终杀死了鲨鱼,把一副只剩下骨头的马林鱼带回了岸边。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运用了丰富的《圣经》典故,下面我们将进行具体分析:

(一)钓鱼和鱼

作为冒险家和士兵,海明威喜欢钓鱼、打猎、拳击、斗牛和喝酒,他认为这可以帮助他增强体力和勇气,培养坚强的个性。他喜欢环游世界,还写了一些伟大的作品讲述了他所度过的难忘时光。钓鱼是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一些批评家认为,对鱼的过度描述包含着一定的宗教含义。基督曾经号召门族成为神的渔民,当基督沿着加利利海漫步,看到两个兄弟和他的兄弟安德鲁,将渔网放到海里,因为他们是渔民。基督对他们说跟随神会成为上帝的渔民。

在小说中,老人与鱼的斗争可以被理解为在基督教会范围内为救赎而战。在某种程度上,在鱼和人之间斗争是了解人内心和勇气的一种方式。为了赢得胜利,一个人为精神而奮斗。由于鱼又大又危险,老人实际上处于死亡的边缘。作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海洋象征着永恒,无限和神秘的现实生活。有时它是丰富而慷慨的,但有时却是残酷的,搅动着强风和海浪,可能使人难以逃脱死亡。这位老人在面对这条大鱼之前,必须战胜巨大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尽管看上去好像是一场悲剧,但圣地亚哥却坚决不放弃,竭尽全力抓到那条最终被鲨鱼吃掉的鱼。圣地亚哥认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与马林鱼的战斗开始时,他说:“鱼,我非常爱你,也很尊重你。但是在天黑前我必须杀了你”。这句话显示出他的真实感觉,即尽管他尊重上帝的创造,但他仍然需要抓鱼并赢得战斗。当他看到鱼时,无论下水有多艰辛,他都决心要钓到鱼。“基督,我不知道他有那么大。我会杀了他。”英勇抗争就是赢得男人的尊严。他不想回村去承认自己的失败并失去了自尊心。他宁愿挑战自然而死。因此,他会一直抓住钓大鱼的线。生活是一场高尚的斗争,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死亡。老人是人类拥有抽象的顽强精神的象征,相信基督是救主,保持稳定的信仰,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老人与耶稣基督

通过对《老人与海》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圣地亚哥和耶稣基督和有着非常明确的关系,老人是大海中的基督的化身。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位老渔夫名字所蕴含的典故。老人名字叫圣地亚哥,这个名字来源于《圣经》。西班牙是海明威最喜欢的国家,他相信圣地亚哥是最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大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就是圣詹姆斯大大教堂。据说,圣詹姆斯是耶稣基督的十二个门徒之一,于公元44年被谋杀。后来,他的遗体被放在一条小船上,被带到西班牙加利西亚河的岸边。他的尸体也被埋葬在那里,后来人们在他的坟墓附近建造了一座大教堂,于是一个城市逐渐在大教堂周围发展起来,成为今天的圣地亚哥。中世纪之后,圣地亚哥成为朝圣的中心。因此,这位老渔夫以这座城市的名字命名表明他与基督教和圣詹姆斯有着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圣地亚哥”这个名字是西班牙语中圣詹姆斯的拼写,而且更巧合的是在圣詹姆斯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之前,他是一个渔夫。实际上,海明威以圣詹姆斯的名字命名了这位老人,强调了老人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海明威在谈论创作经历时,也承认自己在写作时候会认真构思并尽力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三)小男孩与圣经中的门徒

老人和男孩之间的关系和耶稣和他的门徒之间的关系很相似。在《圣经》中,门徒是指因与神的特殊关系而给神布道的人,即神的追随者。根据《圣经》,门徒必须始终跟随耶稣,《圣经》上说基督与门徒召集众人,对他们说:“如果有人想跟着我,就让他放弃自己,并不断跟着我”。耶稣有十二个门徒。在跟随耶稣几年之后,他们的内在性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广义上讲,门徒也可以指那些承认耶稣为救世主的人。也就是说,圣经中有成千上万的门徒。他们有独特的过去经历,因此决定遵循上帝的旨意。在上帝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托马斯等人从怀疑变成坚定不移,有些人从作弊转变为诚实,例如小偷,有些人从自私变成了高贵,例如詹姆斯。

这个小男孩具有门徒特征。在小说的开头,五岁的男孩马诺林就出现了,他经常追随着老人,他们彼此非常熟悉,他喜欢和老人一起去钓鱼,老人也会教他钓鱼的技巧和方法。马诺林还在生活上照顾老人,男孩非常喜爱、尊重和崇拜老人。他与圣地亚哥分享所有的幸福和悲伤,经常赞赏老人。当老人出海捕鱼回来,他总是安慰鼓励老人继续前进。他对老人的钦佩就像门徒对耶稣基督的崇拜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他是老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人在海里时,他总是想念这个男孩。“如果男孩在这里,他会弄湿线圈,他想,如果男孩在这里……”。每当老人出海时,他总是会给他一些食物。圣地亚哥喜爱这个男孩,就像耶稣喜爱他的子民一样。

三.结论

海明威运用用典互文性的艺术技巧来创造《老人与海》的结构和故事,既具有启发性又具有虚构性,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本阅读视角。互文性的频繁使用使他作品内容更加丰富,细节更加生动具体。《老人与海》对《圣经》的用典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意象和典故,引发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刻思考和想象。海明威的作品充满了互文性的因素,但由于资源有限,只涵盖了用典互文性的一些典型的和突出的方面,本文仅作为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起点,希望将来可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陈琳.引入意识流手法,真正理解“硬汉形象”[J].中学语文教学,2019,(6):39-42.

[2]陈培霞.《老人与海》中的象征艺术及其现实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8,(10):94-95.

[3]樊碧雪.于颠覆中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乐章——《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J].海外英语(上),2018,(3):157-158,164.

[4]顾秀梅.《老人与海》的语言运用探析[J].黑河学刊,2018(06):53-54.

[5]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6]刘嘉盈.《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分析[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9,(11):66-67.

[7]刘肖溢.生态批评视野下《老人与海》的生态危机意识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5):106-109.

[8]王堃.从《圣经》视角解读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J].鄂州大学学报,2014,21(06):47-48.

[9]薛真真.浅论《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4):91,93.

(作者介绍:郭欣欣,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曾宪迪,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用典老人与海互文性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习近平用典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