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2020-08-27李杰平

河北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育人民族德育

李杰平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河池 547000)

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准幼儿教师,文章以处在民族地区的A省B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师生为对象进行调研,发现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情况,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通过这些德育功能实现途径来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幼儿教师道德素养,为同类院校和专业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辅以访谈法和文献法。随机选取处在民族地区的A 省B 学院2017 级(大三)、2018 级(大二)和2019级(大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收集问卷。发放问卷452 份,收到问卷442份,其中有效问卷442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7.79%。调查对象的年级和性别信息如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年级和性别信息

二、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A 省B 学院442 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到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德育教育认识情况

1.对德育教育的需求认识情况。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该校被调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需求认识情况为:认为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德育教育的占95.7%,认为不需要的占0.9%,说不清需不需要的占3.4%(表2),结果充分说明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非常看重德育教育,并且对德育知识的学习欲望强,可能与女生占93.4%有关。

表2 德育教育的需求认识情况

2.对德育知识学习的目的认识情况。关于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目的认识情况为:有利于自我修养的占97.7%,有利于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占61.5%,认为以后工作需要的占44.3%,认为不知道的仅占1.8%(表3)。调查结果显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意识到学习德育有利于促进自身修养和发展,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和今后幼儿德育教育的需要。

表3 德育知识学习的目的认识情况

3.对德育功能的了解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被调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德育功能的了解情况为:选择很了解的占3.4%,比较了解的占25.8%,不太了解的占64.9%,不了解的占5.9%(表4),结果表明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德育功能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德育功能宣传和教育。在学生调查的结果上,为了弥补调查问卷在收集信息时深度的不足,更加全面地了解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情况,对两位上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的教师和三位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和班主任进行了访谈后发现,教师对德育功能的认识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及凝聚和传承功能,特别要重视其传承功能,培养学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由此可见,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对德育功能的认识还有待深化。

表4 德育功能的了解情况

(二)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途径情况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查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途径情况,调查结果为选择课堂教学引领的占91.9%;选择实践活动体验的占84.4%;选择校园环境熏陶的占65.4%;选择规章制度约束的占41.6%。结果显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德育功能实现途径最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其次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也有65.4%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熏陶来实现,但是认为通过规章制度约束来实现的才占41.6%(表5)。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途径情况,整理对教师访谈的结果得知,他们认为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有宣传部、公告栏、晚会活动;三全育人,加强课程思政;班会或系部大会、经典诵读及学生谈话;社会实践,例如思政微型实践课、社团活动——参观敬老院、特殊学校、纪念馆等。

表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途径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途径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课堂教学引领实现德育功能情况。关于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引领实现德育功能情况主要表现在对德育课的喜欢程度、专业课教学融入德育知识情况、师生关系和教师的言行,具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喜欢德育课的主要原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占88.0%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占82.8%;其次为学习环境和课程的实用价值,分别占63.8%和62.2%;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来自同学的学习态度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别占47.7%和46.4%(表6)。由此可见,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实用价值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营造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等。

“专业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中融合德育知识是德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各学科专业课进行中都要融入丰富的德育知识,在课堂上必须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1]。关于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入德育知识的调查结果为选择学校没有对两者进行结合的占17.2%,选择有所融入,反对这样的占7.0%,选择有所融入,赞同这样的占75.8%(表7),这表明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融入德育知识,以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

表6 喜欢德育课的原因

表7 教学融入德育知识情况

为了解师生关系和教师的言行对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现德育功能的影响情况,分析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德育功能的实现有很大作用的占82.81%,这个结果说明教师可以在课间或其他时间经常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引导他们,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德育功能的实现。同时,德育功能的实现也需要教师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道德教育影响十分大的占41.63%,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56.66%。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做到言传身教。

2.实践活动体验实现德育功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实现德育功能情况,为选择所在的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有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社团、志愿者、募捐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受到师生的喜欢,对德育功能实现的效果很好的占71%,并且认为这些实践活动有融入德育知识、形式丰富有趣的占57.69%,由此可见,还有待开展更多渗透德育知识、形式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来发挥其对德育功能的实现。

3.校园环境熏陶实现德育功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校园环境熏陶实现德育功能情况,认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道德氛围比较深厚的占63.12%,十分深厚的占21.04%,认为所在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及周边的整体环境一般,但整体氛围积极向上的占56.11%,环境优雅,散发积极向上的能量的占33.94%,由此可见,需要加强优化校园和学前教育专业环境来促进德育功能的实现。

4.规章制度约束实现德育功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实现德育功能情况为选择自己所在的学校或系有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来实现德育功能的占64.03%,并且选择这些规章制度在实施中的占78.96%,认为实施这些规章制度达到效果显著的占42.99%,表明规章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德育功能的实现,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综述以上分析主要发现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情况为对德育功能了解不容乐观、课堂教学需要改革、社会实践需要深化拓展、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和规章制度需要完善。

三、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途径

(一)善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形成德育功能实现共同体

加强宣传德育功能的渠道有新媒体、课堂教学、校园环境和活动等,其中“新媒体的类型主要有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这些都成为学校德育宣传的重要阵地”[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不断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3]。在这方面,B学院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来促进德育功能的实现,例如2019年12月13日中国教育新闻网以《一首歌一支舞皆成思政课素材——广西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成果展演侧记》为标题报道了在广西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研讨会暨学术年会期间,B学院和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联手举办的一场“三全育人”德育成果展演晚会现场,对德育功能的宣传和实现起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可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多渠道加强宣传德育功能,特别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政治引导作用,深化园校合作,形成德育功能实现共同体,以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经验共享,开启“三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模式来“优化整合德育功能”[4]。

(二)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实现德育功能主导途径

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A省B学院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实现德育功能主导途径。首先是该学院党委书记率先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认为课堂活、实、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得到教育,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了思政课理论知识枯燥、难讲的难题,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是以赛促改,以研促改。在2019 年全区职业院校德育研讨会来临之际,该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德育能力的活动——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暨混合式课堂教学比赛、征集德育论文评比和主题班会信息化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德育功能融入信息化课程教学、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思政化,达到以赛促教,以研促教,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实现的多样化,以提高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现德育功能的有效性。

(三)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实现德育功能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因此,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实现德育功能有效途径。B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的社会实践主要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民族文化进校园、毕业艺术展览和暑假“三下乡”活动等。例如2019年10月底至11月的周末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牵头的民族十大技艺传承之绣花布鞋项目在校内培训,项目负责人黄老师邀请了两位天峨民间大师到校为25名师生面授布鞋制作技法;B学院黄院长亲自带师生到环江县下南乡拜访毛南族花竹帽编制技艺传承人学技艺等。随着B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绣花布鞋项目在校内培训开班后,各系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站位,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在民族手工艺传承工作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达到了预期效果,有利于促进德育功能的实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丰富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学生活,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专业技能,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等。

(四)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优化实现德育功能专业资源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优化实现德育功能专业资源及途径。首先是打造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室和教室环境,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其次是运用学生的绘画和手工作品等来装饰或展示,增添专业特色气氛;再次可以通过专业晚会展演、校园文化艺术节、毕业汇演和学生画墙绘等形式的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提高审美水平和专业技能;最后可以通过园校合作、以岗引学、以赛促教、开发适合课程思政的教材,从而进行“三教”改革,大力开发可以实现德育功能的专业资源和活动形式,用环境说话,在活动中育人,真正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五)不断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实现德育功能保障机制

“无规则不成方圆”要求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不断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实现德育功能保障机制。可以通过修订完善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班级、宿舍等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德育功能实现,需要学院和系部制订出关于经费的投入和场地使用的制度;还有德育主题活动、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制度。通过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来保障和开发课堂教学、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德育功能,以形成适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的全方位、长效和与时俱进德育功能实现机制。

总之,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功能实现的情况需要善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形成德育功能实现共同体;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实现德育功能主导途径;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实现德育功能有效途径;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优化实现德育功能专业资源;不断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实现德育功能保障机制。通过这些途径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为幼师表,传承德育。

猜你喜欢

育人民族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的民族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