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某高校规律运动男大学生春季不同时段补液行为分析

2020-08-27周明珠张娜李亦斌池睿欣严翊马冠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补液晚餐午餐

周明珠 张娜 李亦斌 池睿欣 严翊 马冠生,3

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100191)

2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3 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水是机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1-2]。每天充足的饮水量是保持充沛体力、脑力和健康状态的基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饮水应该少量多次,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具有轻度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推荐饮水量为1700mL,女性为1500 mL[3]。国外研究显示,随着身体活动强度增大,补液量会增多[4],运动人群身体活动高于一般人群,而目前国内针对一日不同时段补液行为的调查中尚未涉及到运动人群。本研究采用国际认可的7天24小时饮水行为调查问卷,实时记录某高校规律运动男大学生补液行为,分析其不同时段补液情况,为我国运动人群制定适宜补液量和补液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样本量计算公式N=t2P(1-P)/e2以及类似的调查中[5],4.4%的研究对象有75%以上的随机尿处于适宜水合状态,令t=1.96(α=0.05),e=4%,计算得到最大样本量为101,考虑到约10%的失访率,计算出实际样本量应为111 人,最终完成调查的研究对象为109人。

纳入标准:18~25 岁,且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健康成年男性大学生(1 周多于5 次中等强度以上运动,每次运动至少20分钟)。

排除标准:患有口腔、内分泌、肾脏、胃肠道、代谢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或运动损伤,或有认知障碍,及1个月内服用过药物或维生素等其他保健品者。

本调查通过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伦理审查批件号:IRB00001052-19051),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体格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型号:BSM370;BIOSPAC;韩国)进行身高测量。身高测量精确到0.1 cm。使用体成分仪(型号:inbody230;inbody;韩国)测量体重等指标,体重测量精确到0.1 kg。体格测量在研究开始第一天与最后一天各进行1次,以上各指标取两次的均值。

利用身高与体重计算出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BMI),其公式为: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

1.2.2 温湿度测定

使用温湿度计(型号:WSB-1-H2,Exasace,浙江,中国)每日在空气内外流通处进行温湿度测量。温度精确到0.1℃,湿度精确到0.1%。

1.2.3 补液行为调查

在以往使用的问卷基础上,征求专家意见,参考专业相关文献[6],自行设计《7 天24 小时饮水行为调查问卷》,问卷经团队以往研究显示准确可靠[5]。由调查对象自行使用统一订制的带有刻度的水杯,完整记录7天内每次补液的时间段、补液种类、饮用量(mL)、饮用地点及饮用水或饮料的商品名称等信息。

1.2.4 相关定义

本次研究对饮料种类的定义:

白水:包括白开水、矿泉水及纯净水等。

奶及奶制品:包括纯牛奶和未人工添加糖的其他牛奶制品。

运动饮料:主要为自制或瓶装的运动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等。

其他含糖饮料:除运动饮料外,其他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风味饮料等。

1.2.5 主要指标和方法

8 个不同时段:早餐前、早餐、早餐后、午餐、午餐后、晚餐、晚餐后及夜间。3个时段:在8个不同时段的基础上,将早餐前、早餐时、早餐后合并为上午,午餐时及午餐后合并为下午,晚餐时、晚餐后及夜间合并为晚上。就餐与非就餐时:在8个不同时段的基础上,将早餐、午餐、晚餐合并为就餐时,将其余时间合并为非就餐时。

1.2.6 质量控制

在本次调查前,我们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调查组制定工作手册,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和调查方法,并进行现场督导,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纠正。每天由专人对饮水记录表进行审核,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用双录入方式对数据进行录入核对,对错误项进行核查和清理。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年龄、身高、体重、BMI 呈正态分布,采用x ± s描述数据的集中和离散趋势;补液量、补液次数为偏态分布,采用M(QR)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调查对象补液行为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纳入111名男性研究对象,最终109名研究对象完成此次调查,完成率为98.2%。平均年龄为20.7 ± 1.1 岁,平均身高为178.7 ± 5.2 cm,平均体重为70.7 ± 7.3 kg,平均BMI为22.1 ± 2.0 kg/m2。研究期间平均气温为24.2 ± 5.8℃,平均湿度为29.5 ±15.8%。

2.2 8个不同时间段的补液行为

调查对象日均补液量中位数为1789 mL,日均补液次数中位数为6.9次。在8个不同时间段内,调查对象午餐后的补液量和补液次数均最多,分别为464 mL、1.9 次;其次是晚餐后,补液量和补液次数分别为395 mL、1.6次。调查对象在8个不同时间段的补液量和补液次数的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 值分别为518.710、538.830,均P<0.001)。见表1。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早餐前与早餐、午餐与晚餐、早餐后与晚餐、午餐后与晚餐后的补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它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早餐前与早餐、早餐前与午餐、早餐前与晚餐、早餐与午餐、早餐与晚餐、午餐与晚餐、午餐后与晚餐后的补液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它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3个不同时间段的补液行为

调查对象下午和晚上的补液量均最多,分别为644 mL 和645 mL。下午的补液次数最多,为2.5 次。调查对象在3个不同时间段补液量和补液次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 值分别为32.941、9.965,均P<0.01)。见表2。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上午与下午、上午与晚上补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下午与晚上补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午与下午补液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午与晚上、下午与晚上补液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北京市某高校男性运动人群8个时段的补液人数、补液量和补液次数

表2 北京市某高校男性运动人群3个时段的补液人数、补液量和补液次数

2.4 就餐和非就餐时的补液行为

调查对象就餐时的补液总量低于非就餐时(H=131.759,P<0.001)。调查对象就餐时白水和运动饮料日均饮用量均低于非就餐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146.190、17.530,均P<0.001)。就餐时奶及奶制品饮用人数(62 人,60%)高于非就餐时(58 人,53%),日均饮用量也高于非就餐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173,P=0.863)。就餐时含糖饮料饮用人数(101人,93%)高于非就餐时(94人,86%),日均饮用量也高于非就餐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917,P<0.01)。就餐时运动饮料饮用人数为34人,占总人数的31%;非就餐时运动饮料饮用人数为58人,占总人数的58%。见表3。

表3 北京市某高校男性运动人群就餐和非就餐时补液情况比较

3 讨论

当前,国内外已有关于不同城市居民、中小学生等人群的调查报告了全天饮水量和不同时段饮水量[7-11],但专门针对运动人群一天不同时段的补液量、补液种类及补液频次的调查研究尚未涉及。运动人群在运动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加快,若不及时补充,可引起机体水不足而导致脱水。因此,运动人群补液行为应引起足够重视。本调查使用7天4小时饮水记录法,根据我国居民饮食行为特点将一天划分为早餐前、早餐、早餐后、午餐、午餐后、晚餐、晚餐后和夜间8 个时段,记录每个时段的补液量、补液种类和补液频次,可以提高调查对象的依从性,减少回忆偏倚。

本研究人群规律运动男大学生春季每日补液量中位数为1789 mL,高于我国城市成年居民饮水量[6]和普通男性大学生每日饮水量[5,12]。但由于当前我国运动人群推荐补液量尚属空白[13],无法判断其补液量是否充足,应开展更多相关研究为制定运动人群适宜补液量提供科学证据。本次调查8 个时段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午餐后和晚餐后的补液量及补液频次高于其他时间段,此研究结果与我国其他城市成年居民调查结果趋于一致[14],这可能部分归因于用餐过程中钠盐的摄入。进一步对调查对象上午、下午和晚上的补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下午和晚上补液量和补液频次高于上午,这可能与大学生生活学习规律和晚睡晚起的作息有关,也可能与运动训练时间和强度有关。调查对象的就餐和非就餐时补液情况显示,调查对象非就餐时补液量明显高于就餐时,这与我国先前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7],而不同于Barraj 等[15]在法国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该差异可能是源于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对就餐和非就餐时补液种类进行分析,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在非就餐时以饮用白水为主,就餐时以含糖饮料为主。而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龋齿和肥胖的发生风险[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可用白开水、纯牛奶、包装饮用水等代替含糖饮料。在运动强度较大时,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部分电解质,所以运动中及运动后应根据需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并且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运动饮料所含的营养素能适应运动人群生理特征,达到快速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的效果[17],该研究显示运动饮料摄入相对较少,可适量饮用。

北京市某高校规律运动男大学生春季补液行为在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并存在选择不健康补液种类的现象。应结合运动人群补液行为和运动人群特点,对其进行科学补液和健康饮水知识宣教,指导他们在不同时间合理补充水分并选择适宜的补液类型;同时,建议在运动训练场所或休息室、食堂及宿舍等地配备桶装水、运动饮料售卖机等设施,保证学生在训练期间安全饮用水的可及性。

猜你喜欢

补液晚餐午餐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井下午餐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午餐
我做晚餐
晚餐怎么吃?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健康晚餐“四不过”
最后一次晚餐
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