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绿色防控技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2020-08-27冷春蒙袁向群周靖华郭彦君时春喜刘俊松李怡萍

西北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诱剂赤眼蜂小菜蛾

冷春蒙,袁向群,周靖华,侯 伟,郭彦君,时春喜,刘俊松,李怡萍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3. 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西安 710003; 4.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宝鸡 721001;5.太白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太白 721600; 6.武汉绿素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 430062)

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又名小青虫、两头尖,属鳞翅目,菜蛾科,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重要害虫[1-2]。由于发生面积较大,危害时间较长,防治难度大,小菜蛾已逐渐取代菜青虫,成为蔬菜上第1号害虫,一般造成十字花科蔬菜产量损失达20%~50%,严重时达到60%以上,小菜蛾的世代重叠严重,种群基数大,给小菜蛾的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且小菜蛾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及生物防治为辅,全世界每年防治小菜蛾所用相关费用将近40亿美元,但频繁使用化学农药导致“3R”(抗性、残留、再猖獗)问题日益严重[3-4]。性诱剂防治就是用性诱剂把雄蛾诱至诱捕器,干扰和阻断其交配,以达到防治目的[5-7],利用性诱剂防治小菜蛾是目前种群生态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专一、无毒、高效、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8]。性诱剂的诱捕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诱剂的剂型、诱捕器形状、性诱剂悬挂高度等[9]。另外,小菜蛾是抗药性发展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如北京市、陕西省宝鸡市、云南省通海市、海南省海口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抗性[10-14],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和利用高效、速效、低残留的药剂。螟黄赤眼蜂是一种多寄主寄生蜂,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被列为最佳的绿色防控技术之一[15]。本研究针对目前常用的4种诱捕器和2种诱芯,探究其不同组合对小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明确诱捕效果最佳的组合类型。选取7种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效比较,筛选高效、低毒的生物药剂。释放螟黄赤眼蜂,探究其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该研究为生产中利用性诱剂诱杀、生物农药以及螟黄赤眼蜂防治小菜蛾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药剂

诱芯A,北京中捷四方小菜蛾性诱剂(绿色天然橡胶塞型诱芯);诱芯B,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红色塑料毛细管型诱芯)。

三角型诱捕器、船型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圆柱型诱捕器,均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pinosad,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0.5%藜芦碱水剂、0.3%苦参碱水剂(aqueous,馥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spinosad,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纯天然生物代谢物绿素Ⅰ水剂(aqueous,武汉绿素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0%阿维菌素乳剂(micro-emulsion,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300亿OB/mL科云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spinosad,中科白云有限公司);螟黄赤眼蜂卵卡,购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6月10日至8月10日在陕西省太白县嘴头镇的甘蓝田进行。选择土壤、肥力、水分条件一致、甘蓝长势较为整齐,且小菜蛾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

性诱剂诱捕试验:试验将4种诱捕器和2种诱芯分别组合,共计8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各处理以“口”字形随机排列,各诱捕器间隔15 m,重复间隔30 m,以减少诱捕器间的干扰。诱捕器高度基本与作物顶端高度相同。

药效筛选试验:设置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1 000倍、绿素Ⅰ水剂(AS)300倍、 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SC)2 500倍、 0.3%苦参碱水剂(AS)500倍、0.5%藜芦碱水剂(AS)500倍、300亿OB/mL科云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SC)300倍、3.0%阿维菌素乳剂(ME)1 500倍7个药剂处理组和1个清水对照组,每组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 m2,采用常规叶面喷雾方法,对甘蓝植株进行自上而下均匀喷雾施药,正反面湿润为止。

释放螟黄赤眼蜂试验:当诱捕器连续诱到成虫时,选择在傍晚释放,卵卡放在离地面17~ 20 cm高的叶子背面,均匀放置于甘蓝田中,每 5 d放蜂1次,放蜂4次,每666.7 m2放蜂共 30 000头,试验重复3次,每块试验田面积为333.3 m2。

1.2.2 调查方法 性诱剂诱捕试验:试验期间,每隔4 d记载1次诱捕器中诱集到的成虫,观测时间为8:00-10:00,检查完后将小菜蛾从水桶中、袋中或粘胶上取走。水盆型诱捕器及时添加水和洗衣粉,使水面与诱芯距离保持 2 cm,8 d更换1次粘板。

药效筛选试验: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3株,共15株。定点定株挂牌标记,施药前调查整株甘蓝上的小菜蛾幼虫,并于施药后1、3、7、10 d调查小区内定点定株甘蓝上的小菜蛾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释放赤眼蜂试验:最后一次放蜂7 d后进行调查,统计方法为5点取样法。每个点取3棵甘蓝上的所有小菜蛾卵于塑料袋中,并逐一放入注释签,当卵表现出寄生特征(变黑褐色)时调查被寄生率。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进行分析,使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DMRT)进行方差分析,原始数据不做任何转换。

药效试验防治效果以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卵寄生率=发黑的卵粒数/收集的所有卵粒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诱捕器与诱芯诱集小菜蛾效果

由表1可知,不同类型的诱芯和诱捕器诱集效果不同。除船型诱捕器2种诱芯诱集效果无明显差异外,其余3种诱捕器的2种诱芯诱集效果均有明显差异,且均表现为橡胶塞型诱芯(诱芯A)的诱捕效果优于毛细管型诱芯(诱芯B)。在三角型诱捕器中,诱芯A诱集量为620头,诱芯B诱集量为445头,诱集量仅为诱芯A的71.8%。在水盆型诱捕器中,诱芯A诱集量为485头,诱芯B诱集量为317头,仅为诱芯A的65.4%。圆柱型诱捕器中,诱芯A诱集量为201头,诱芯B诱集量为110头,仅为诱芯A的54.7%。纵观诱捕器与诱芯的8种组合,橡胶塞型诱芯的诱捕效果优于毛细管型诱芯,船型诱捕器配绿色天然橡胶塞型诱芯或红色塑料毛细管型诱芯诱捕效果 最佳。

表1 各诱捕器在不同诱芯下诱捕小菜蛾效果Table 1 Trapping effect of each trap on Plutella xylostella with different lures

2.2 7种生物农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7种生物农药药剂田间防治甘蓝小菜蛾均有一定的效果(表2)。施药1 d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小菜蛾的效果最好,达 78.93%,0.3%苦参碱水剂和3.0%阿维菌素乳剂次之,分别为75.93%和71.78%。绿素Ⅰ水剂和0.5%藜芦碱水剂防治效果最差,均未达到60%,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药后3 d,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施药1 d后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上升,取得较好的防效,均达70%以上。其中,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效最好,达85.59%,其次是3.0%阿维菌素乳剂、0.3%苦参碱水剂和 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防治效果也已达到80%以上。绿素Ⅰ水剂、0.5%藜芦碱水剂和300亿OB/mL科云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效果较差,分别为73.02%、71.88%和 73.19%,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药后7 d,仅0.5%藜芦碱水剂的防治效果低于80%,为 76.63%,与其他药剂防效有显著性差异。其余6种药剂防治效果均高于85%,其中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 3.0%阿维菌素乳剂防效已达90%以上,分别为 90.02%和90.06%,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药后 10 d,300亿OB/mL科云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效果较差,仅为75.58%,与喷施7 d的防效相比有明显的下降。其次是0.5%藜芦碱水剂,但其防效在药后一直呈增长趋势,此时防效已至85.90%,取得一定效果。其余5种药剂防效均在90%以上,且无显著性差异,其中0.3%苦参碱水剂防效最高,为93.54%。

表2 7种药剂对小菜蛾田间防治效果Table 2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utella xylostella in the field with 7 pesticides

总体看来,在喷施药剂10 d后,7种生物农药对甘蓝小菜蛾均表现出一定防治效果。施药 1 d 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最高,速效性最好;随着施药时间的推移,300亿OB/mL科云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于施药后7 d防效达到最高,施药10 d后防效明显下降,持效期相对较短;绿素Ⅰ水剂施药1 d到 10 d后防效增长幅度最高。

2.3 释放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效果

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有较好的寄生作用(表3),寄生率分别为70.6%、72.29%和66.74%,均在65%以上,且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寄生小菜蛾的卵,能有效减少幼虫产生的数量,说明螟黄赤眼蜂通过对卵的寄生对小菜蛾的防治能产生一定作用。

表3 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情况Table 3 Statistical table of parasitic quantity of Trichogramma chilons to Plutella xylostella eggs

3 讨 论

性诱剂诱捕器效果除受田间的光照、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影响外,还受诱捕器形状等因素的影响。章金明等[16]研究发现,翼型诱捕器>水桶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或漏斗型诱捕器>干式诱捕器。黄庆文等[17]研究表明,粘胶型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徐淑华等[18]研究表明,船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朱九生等[19]研究表明,翼型诱捕器>黄板>三角型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本研究发现诱集效果最好的是带粘板的船型诱捕器,与上述研究者的结果相一致,原因可能是船型诱捕器开口较大,有利于诱芯的气味挥发,因此更容易吸引小菜蛾,而底部的粘板则会将被吸引来的小菜蛾粘住,使其无法逃脱。三角型诱捕器诱集效果次于船型诱捕器,优于水盆型诱捕器,也与前人研究者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粘板比洗衣粉水对吸引来的小菜蛾的防逃逸力和致死力更强,水盆型诱捕器诱集率低的另一可能原因是与水盆中水面高度有关,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其诱捕效率。圆柱型诱捕器诱捕效率最差,可能是因为其中没有可以杀死或有效困住小菜蛾的措施,因此被吸引的小菜蛾有可能飞出诱捕器,导致诱集效果的下降。不同的性诱剂对害虫的诱集效果不同。赵安平等[20]研究发现,不同性诱剂对甜菜夜蛾的诱集效果不同,本试验发现在小菜蛾中也有类似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生产安全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呼声越来越高[21-23],因此,选择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尤为重要。本研究筛选的7种生物农药对防治小菜蛾均有一定的效果,施药1 d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最佳;随着施药时间的推移,300亿OB/mL科云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于施药后7 d防效达到最高;绿素Ⅰ水剂施药1 d到10 d后防效增长幅度最高。苦参碱是通过胃毒和触杀起效的植物源杀虫剂[24],对环境污染小,且不易形成害虫抗药性,适合作为小菜蛾防治的主要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是多杀霉素的换代产品,与阿维菌素都在小菜蛾的防治中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明显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苏云金杆菌虽然速效性略差,但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这与王品舒等[25]在2017年所得结果相同。本研究发现,300亿OB/mL科云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持效性差,其防效在药后7 d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该趋势与李芳功等[26]和梁瑞萍等[27]所得结果一致,建议在小菜蛾世代重叠时,即药后7~10 d再次防治 1次,将虫情控制在不产生危害的范围内。

赤眼蜂对小菜蛾等鳞翅目蔬菜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不同种类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有所不同,邓金花等[28]在对澳洲赤眼蜂、暗黑赤眼蜂、短管赤眼蜂和广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差异性研究中发现,澳洲赤眼蜂的寄生卵粒数最多,暗黑赤眼蜂次之,而短管赤眼蜂和广赤眼蜂寄生小菜蛾卵粒数最少。湛江华等[29]研究发现,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为 82.27%,稻螟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为 67.33%,明显低于螟黄赤眼蜂。本试验中使用中捷四方提供的螟黄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均在65%以上,最高可达72.29%,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均说明赤眼蜂对小菜蛾卵有较好的寄生效果,释放赤眼蜂是一种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但释放时要注意使用前后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且要避免灌溉、雨天、阳光暴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船型诱捕器配绿色天然橡胶塞型诱芯或红色塑料毛细管型诱芯为最佳组合,可以在生产中进行推广。研究筛选的7种生物源农药多具有良好的持效性,苦参碱有效成分复杂,不易产生抗药性;绿素Ⅰ水剂防效增长很快,可在甘蓝的全生育期使用;乙基多杀菌素由于成本较高,可作为替换的生物源杀虫剂;而阿维菌素虽同样有很好的速效性,但也有研究表明,北京昌平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已经出现对阿维菌素的中等水平抗性[10],因此,应减少对阿维菌素的使用;苏云金杆菌虽速效性不理想,但可用于防治低龄幼虫或有机蔬菜生产,可将上述杀虫剂进行轮换配合使用。基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剂速效性较慢、专一性强、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建议蔬菜生产上与虫情测报设备配合使用,确定最佳施药时期,并与一些速效性较好的杀虫剂进行混合使用,以减轻害虫危害程度,降低经济损失,保证防治效果。赤眼蜂对小菜蛾卵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可在小菜蛾发生前期释放赤眼蜂,通过寄生小菜蛾的卵以大幅度降低小菜蛾的数量,从而降低小菜蛾的危害。

猜你喜欢

诱剂赤眼蜂小菜蛾
赤眼蜂品系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生物食诱剂监测田间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效果初探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赤眼蜂培育及防治玉米螟概况简析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解毒酶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