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公路桥头路基液化土地基分析及处治设计

2020-08-27李艳明

山西交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管桩桥头液化

李艳明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1 工程概况

图1 工程地质断面图

某一级公路K0+210—K0+235段桥头路基以填方形式穿越河漫滩,填方高度在3.1~3.5 m,河漫滩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松散土体类型,该岩组主要分布于项目区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包括第四系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地层。岩性主要由填土、粉土、砂土、卵砾石层组成,分别属人工堆积、冲洪积成因,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平坦,由于路线方案沿黄河河漫滩展布,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且处在Ⅶ度震区范围,所以影响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主要为砂土液化,对路基及桥涵稳定性有一定安全隐患。根据地质调绘和钻探揭示(见图1),由于路线均位于黄河漫滩和低阶地地貌单元,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在3.6~5.0 m,属潜水类型,由河流及大气降水共同补给,地下水埋深与季节密切相关。土体在地下水的长期浸泡下,土质松散湿软,具较高压缩性,较低承载力;砂类土呈松散、潮湿—饱和状态,且处在Ⅶ度震区范围,地表以下20 m深度范围内的Q4al+pl砂性土由于黏粒含量低,土质疏松,当这些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地震条件下易发生地基土层液化,造成地面沉降、塌陷[1],直接影响地基稳定性,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保证桥头路基和桥头路基地基的稳定,拟对桥头路基液化土地基进行处理。

2 液化土判别、液化指数计算分析及等级确定

2.1 液化土判别

拟建公路地面下20.0 m或15.0 m深度范围内存在有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的饱和砂类土、饱和粉土层时首先进行液化初判,结合地质钻探及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经初判,该区间内的饱和粉土黏粒含量7.0%~10.1%,部分饱和粉土存在液化可能,饱和砂土存在液化的可能。

2.2 液化指数计算分析及液化等级确定

根据初判可能液化的结果,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对桥头路基地基液化土做进一步的液化判别,计算液化土的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计算公式[2]如式(1)、式(2):

式中:Ncr为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0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本项目区为Ⅶ度区,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准值取值10);dw为地下水位深度,m;ρc为黏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按3考虑;IlE为液化指数;n为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i为第i个点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cri为第i个点标准贯入锤击数;di为第i个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Wi为第i个点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

根据式(1)、式(2)对 CZK1、CZK2、CZK3 钻孔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得,CZK1液化指数22.48,液化等级为严重;CZK2液化指数15.24,液化等级为中等;CZK3液化指数22.70,液化等级为严重,其液化指数及液化等级计算表见表1。

表1 液化指数级液化等级计算表

根据表1计算结果可知,K0+210—K0+235段桥头路基地基土存在液化,液化指数为22.70,液化等级为严重,需对桥头路基地基液化土进行处治,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保证桥头路基的稳定。

3 桥头路基液化土地基处治设计

为防止地震条件下砂类土液化而造成路基沉降、塌陷,对于路基填土高度大于等于3 m、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或地下水位的深度小于5 m及对应地面以下5 m深度内液化土层的累计厚度大于2 m且路堤高度大于5 m的路段进行液化处理。考虑K0+210—K0+235段桥头路基地基土为严重液化、桥头路基填土高度3.1~3.5 mm、地下水位的深度4.8 m等因素,对桥头路基地基液化土进行处治设计,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桥梁范围内液化土桩长计算时应考虑桩侧摩阻力的液化土折减。

3.1 处治方案设计

消除液化土沉陷主要处治措施有换填土法、振冲法、振动加密法、挤密碎石桩法、冲击碾压法、强夯法、同步爆扩法、预制桩法、桩基法[3-4]等。

本项目液化土厚21.2 m,考虑采用预制桩法进行处治,预制桩法通过打入的预制桩来挤密液化土,提高标贯锤击数而达到处治液化土的目的。预制桩一般不受桩长限制,它可以通过焊接形成较长的桩长,同时它施工方便、施工速度较快、处治效果较好、且不存在泥浆等环境污染等优点,现广泛运用于软土、液化土等地基处治。结合本项目液化土层厚较厚、液化等级严重的特殊性,且位于桥头路基过渡段内,综合考虑采用预制管桩来对桥头路基地基液化土进行处治。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有效预压应力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同一桩径条件下,PTC一般造价比PC和PHC相对便宜,考虑本项目处治长度在20 m左右及工程造价等原因,对K0+210—K0+235段桥头路基液化地基土采用PTC进行处治。

3.2 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设计

PTC采取正三形布桩,外直径为40 cm,壁厚6 cm,管桩混凝土标号采用C60,初拟桩间距1.0 m,并根据式(3)对间距进行核实是否满足打桩后标准贯入击数大于液化临界准贯入击数[5]。

式中:N1为打桩后标准贯入击数;Np为打桩前标准贯入击数;ρ为打入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根据式(3)进行计算得出打桩处治后标准贯入击数见表2。

表2 打桩处治后标准贯入击数表 击

由表2可知,桥头液化土地基经PTC处理后打桩后锤击数均大于临界锤击数,初拟桩间距1.0 m满足规范工程建设要求,防止了桥头液化土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沉陷和路基的沉降变形,有效保证了公路的运营安全。

4 结语

针对液化土地基,设计时先应进行初判,根据初判可能液化的结果进行复判,复判计算得出液化指数并确定液化等级,然后根据公路构造物类别及地基液化等级确定液化土地基抗液化措施的要求即全部消除液化、部分消除液化、可不采取措施,考虑不同的措施要求采用合理的处治设计方案。

猜你喜欢

管桩桥头液化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高速公路桥头沉降沥青路面铣刨重铺维修技术探讨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高层建筑施工中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静力触探预估PHC管桩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论桥头搭板长度、厚度、配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