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危机安全救助网络体系构建
——以上海市徐汇区心理危机个案干预为例
2020-08-27强丽君
强丽君
心理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及时提供支持、关怀及使用一定的心理治疗方法予以干预,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构建“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体系,有助于学校建立直通救助通道,使学生快速获得专业的帮助。
一、“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体系的建立源于时代的发展、学校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
1.政府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
政府大力推行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快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扩大社会服务资源覆盖范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此背景,构建“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体系势在必行。
2.中职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存有隐患。
中职校一般校区分布散,学生来源广,这增加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难度,加之真正具有危机干预胜任力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极其有限,很难满足严重心理问题以及处于危机状态学生的心理康复需求。“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体系,可以解决学校个别咨询资源匮乏以及危机学生很难得到持续、有效的咨询的难题。
3.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着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学生通过微信获取信息、与人交流、表达自我,这给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二、“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体系的运行
构建全方位覆盖的“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有助于减少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突发性和意外性,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对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心理辅导,对已发生危机事件的学生进行高效务实的救援。
以上海市徐汇区某校一起危机干预案例为例。某校学生小南与同母异父的弟弟发生争吵并遭到母亲责打。被激怒的小南外出酗酒后,回到父亲家中割腕自杀。父亲发现后立即将小南送院救治。
1.即时报告,启动干预。
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若能及时发现并启动干预工作,可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快速获得专业帮助,确保在第一时间救护生命,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当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在校外的时候,可以通过微信和电话快速联系学校。
由于小南已实施自杀行为,做出极端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班主任得知消息后即刻报告了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学校立即启动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第一时间在微信工作群中召开工作会议,布置相关工作。同时,嘱咐家长密切关注小南疗伤阶段的情绪状况,一切以“生命第一”原则为先,不要责怪女儿的冲动行为。
2.一键求助,对接转介。
上海市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的“一键求助”功能为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开通了直通救助通道,可以及时有效地提供专业支持。
为了避免极端事件的再次发生,学校通过中心微信公众号的“一键求助”进行转介。随后,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在心理危机干预微信群中讨论落实救助工作,联系心理专家进行对接,及时展开心理救护,稳定和疏导小南的情绪,并持续做好危机后期的心理平复工作。
3.多方沟通,谨慎评估。
对校外或假期中发生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学校容易存在时间、空间和人员的局限,“微信+电话”救助网络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这方面的压力。
暑假期间,中心心理专家每周对小南进行1 次心理辅导,共持续辅导4 次,对小南父亲进行家庭指导1 次。另外,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保持对小南的关注,做好信息跟踪,及时在学校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微信群里进行汇报。在8月中下旬,校方相关部门会同区心理专家针对小南的情况进行了沟通。鉴于小南现阶段情绪平稳已一个月,且无其他异常行为发生,学习欲望也比较强烈,学校经过评估后同意小南恢复学业,同时继续开展对小南的后续辅导。
4.网络跟踪,效果明显。
开学后,心理健康教师对小南进行每2周1次的跟进辅导,待小南状态良好且稳定2 个月后,转为1 月1 次。在此期间,中心心理专家以督导为主,和校方保持信息畅通。2019年6月,小南顺利进入单位实习。在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教师坚持网上跟踪辅导,小南每月网上“打卡”,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打分并交流近况。目前,小南整体状态良好,大部分时间情绪平稳,能基本应对实习、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虽和家人偶有争吵,但能克制自己不产生自杀的行为和念头,辅导效果较为明显。
三、“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体系的启示
1.救助网络渠道应多维。
有序、畅通的安全救助网络体系有助于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高效运作。学校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构筑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互的心理危机安全救助网络体系。一般而言,学校应建立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监控机制。小南所在学校的三级监控机制与其他学校稍有差异(见图1),第一级由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组成;第二级由校区分管德育工作的主任、校区持证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第三级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主任、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负责人组成。三级网络沟通联动、循环作用,形成了信息—评估—反馈—防治—干预—跟踪的体系。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转介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同时寻求家庭的监护。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科学决策、及时防护,区级层面顶层救援,有助于判断危机征兆,加强防范预警,稳妥应急处理,真正提高学校的危机应对能力。
2.救助网络途径要全方位覆盖。
目前,关注得较多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大部分发生在校园内,对校外或假期内发生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存在部分空白点。中心构建的“微信+电话”救助网络通道及时、高效地缓解了学校这方面的难题。如,当事人面临负性生活事件或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时,求助者可以第一时间拨打中心危机救助的热线电话或通过公众号一键求助,中心会即刻为求助者提供热线心理咨询,或预约线下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另外,中心通过官方网站对外进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知识宣传。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救助服务具有快捷、便利、匿名、经济的特点和优势。为此,往往能够担当起“首发干预”的重要责任。“微信+电话”救助网络全方位覆盖了整个区域的学校和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学生心理健康三级防护体系,为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添砖加瓦”。
3.救助网络范围求完整。
心理危机具有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如有过自杀行为的学生在下次面对重大挫折事件时往往倾向于再次选择自杀。因此,除了解决当事人当时的心理危机,还需要做好他/她的跟踪援助工作。小南的案例让我们见证了危机过后提升辅导的重要性,正是借助“微信+电话”持续开展的跟踪辅导,使得小南能化解心中困扰,提升应对负性事件的能力,顺利进入实习阶段。构建好危机干预提升体系,做好跟踪辅导,及时把握高危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便于及时发现有关情况和解决问题,增强危机干预的主动性。
总之,“微信+电话”安全救助网络体系为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手段,为学校在处理危机事件上增加了保护锁,对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图1 某学校三级监控机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