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食甜玉米品种试验初报

2020-08-27陈爱琴

上海蔬菜 2020年4期
关键词:斑病甜玉米鲜食

陈爱琴

(福建省漳平市农业农村局,福建 漳平 364400)

鲜食甜玉米营养丰富,口感清爽,皮薄无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杂粮已成为消费时尚,高品质的鲜食甜玉米在消费市场的销量逐渐增加。为满足消费者对鲜食甜玉米的需求,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福建省漳平市农业农村局承担了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2019 年度鲜食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项目,开展了12个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产量、果穗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在福建地区种植的优质鲜食甜玉米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鲜食甜玉米品种有闽甜986、双萃191、脆甜13、珍白甜6号、荟甜188、粤甜16号、夏美甜28号、萃甜616、双甜2018、闽甜736、鲜玉甜7号、农甜3号,均由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提供。以粤甜16号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福建省漳平市后福良种场。试验地块海拔165 m,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上水平,排灌方便,前作为花菜。3月12日,结合翻耕整地,撒施复合肥(N∶P∶K=17∶17∶17)450 kg/hm2作基肥,筑畦;3月13日开穴播种,行距60 cm,株距34.7 cm,种植密度为4.8 万株/hm2,每穴播2~3 粒种子,播后穴施5%辛硫磷颗粒剂22.5 kg/hm2防治地下害虫,最后用细土盖种。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4 m2,每个品种种植6 行,每个品种四周种植3 行作保护行;4 月10 日,施1%复合肥水溶液(17∶17∶17)120 kg/hm2;4 月23 日,施复合肥(17∶17∶17)570 kg/hm2,然后中耕培土;4 月24 日,心叶末期(喇叭口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蚜虫等[1]。试验期间调查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抗病性等指标,每个品种采收4行鲜果穗统计产量[2]。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的生育期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的生育期见表1。

由表1可知,各参试品种出苗期差异不大,鲜玉甜7号和双甜2018的出苗期较其他参试品种晚1 d;双甜2018、脆甜13和双萃191的抽雄期早于其他参试品种;脆甜13和双甜2018的吐丝期较早,分别为5月8日和5 月10 日;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从出苗至采收需72~84 d,其中脆甜13、双甜2018 和双萃191 所需时间较少(72~76 d),闽甜986、闽甜736、珍白甜6号、荟甜188和粤甜16号(ck)所需时间较长(均为78 d)。

表1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生育期

2.2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见表2。

表2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

由表2 可知,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株高为167~278 cm,其中闽甜736 的植株最高(278 cm),脆甜13的植株最矮(167 cm);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穗位高为49~115 cm,其中闽甜736的穗位最高(115 cm),脆甜13的穗位最低(49 cm)。调查发现,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株型均为半紧凑型、植株的倒伏率和倒折率均为0、空穗率均为0,除双甜2018 和珍白甜6 号的双穗率(分别为35%和20%)较高外,其余参试品种均为0。

鲜食甜玉米的商品性对经济价值起决定性作用,其穗长、穗粗、籽粒色泽、秃尖长短、籽粒排列整齐度、果穗形状和出籽率等性状均为评判鲜食甜玉米商品性的重要指标。由表2 可知,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穗长为18.0~22.9 cm,均达到一级果穗标准,其中鲜玉甜7 号的果穗最长(22.9 cm),双甜2018 的果穗最短(18.0 cm);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果穗粗为4.8~5.5 cm、秃尖为0~2.8 cm、穗行数为13.0~17.0 行、行粒数为35.3~45.1 粒、鲜百粒重为32.7~53.7 g、出籽率为61.3%~73.8%。调查发现,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果穗均为长筒形,穗轴均为白色,花丝均为黄绿色,除双萃191、双甜2018和脆甜13的果穗为黄白色外,其余参试品种的果穗均为黄色。

2.3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抗病虫性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抗病虫性见表3。

表3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由表3 可知,除萃甜616 和脆甜13 未发生大斑病外,其余品种的大斑病均为1 级;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均感染了小斑病,其中闽甜736 发生较重(5 级),其次为闽甜986 和珍白甜6 号(均为3 级),其他参试品种发病较轻(均为1级);除萃甜616发生锈病(1级)外,其余品种均未发生锈病;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均发生纹枯病,其中双萃191和脆甜13发生较重(7级),其次为珍白甜6号、农甜3号和萃甜616(均为5级),其他参试品种均为3级;除双萃191和双甜2018发生茎腐病(发病率均为1.8%)外,其余品种均未发生茎腐病;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均未发生粗缩病;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心叶期均发生玉米螟危害,但发生程度较轻,均为1级。

2.4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产量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产量见表4。

表4 各参试鲜食甜玉米品种的产量

由表4 可知,除夏美甜28 号、双甜2018 和脆甜13 的产量低于粤甜16 号(ck)外,其余品种的产量均高于粤甜16 号(ck)。其中闽甜986 的鲜穗产量最高(1 145 kg/667 m2),较粤甜16 号(ck)增产299 kg/667 m2;其次为闽甜736(1 095 kg/667 m2),较粤甜16号(ck)增产249 kg/667 m2。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闽甜986、珍白甜6 号、农甜3 号和荟甜188 的产量较对照粤甜16 号增幅较大(18.7%~35.3%),并对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纹枯病、茎腐病、粗缩病、玉米螟等病虫害达到抗或中抗水平;闽甜736小斑病抗性较差,但对其他病虫害抗性较强,且产量较高;以上品种在品质及相关农艺性状方面也表现优良,综合表现突出,建议继续进行大区试验或示范种植。夏美甜28号、双甜2018和脆甜13的产量低于对照粤甜16号,且田间综合表现较差,不建议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斑病甜玉米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澳大利亚鲜食葡萄出口量15.22万吨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