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
2020-08-26
快乐作文(5.6年级)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典籍数量之多简直浩如烟海。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一些中华文化常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我们通常把夏天最热的时候称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那么,“三伏”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三伏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德公二年初伏。”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夏天酷热,宫廷用杀狗的方法来解热毒。这解毒的日子,就称为“伏日”。
热在三伏,据《渊鉴类函》载:“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为之三伏。”“庚日”就是干支中有“庚”的日子,如庚子日、庚辰日等。每隔十天就有一个“庚”日。秦漢时期盛行的“五行生克”说法认为,夏属火,庚属金,金最怕火将它烧熔,所以一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夏火就大肆其热毒,天气就变得特别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