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作遇上魔法(上)
2020-08-26刘璟
作者简介:
刘璟,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徽省芜湖市学科带头人,安徽省芜湖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安徽省芜湖市骨干教师,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实践导师,安徽省国培计划授课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六和公益核心导师,全国百班千人阅读导师。曾获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互动创新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提到写作,你脑海中最先冒出来的一个词是什么?
当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一说到写作就头疼。一有写作文的任务,要么尽可能地拖到最后一分钟,要么经常因为不知道写什么哭鼻子。我的脑袋空空如也,像个灌满了空气的气球。如果我真的是个气球,我大概会选择飞走,那样就不用写作文了。可惜,我是一個按时交作业而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只能咬着牙应付交差,每次写作的过程都是痛苦而艰辛的。
对写作的恐惧一直延续到我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看着小朋友们为寻找素材愁眉苦脸,为写出更生动的句子恨不得咬断笔尖,结果还是“妹妹的脸蛋儿永远像红苹果”“妈妈总是半夜送我去医院”……我开始思索,写作真的这么难吗?写作的素材哪里来?如何才能写出有新鲜感的句子?阅读又如何促进表达?怎样才能让写作更轻松?
直到我遇到了“魔法”一词。
一、感官有魔法
有这么一位小朋友,每周都要求家长带他去一次公园或者动物园,理由是:要不然周记写什么呀?还有些小朋友上作文班,大概也是每堂课开展一个活动,然后老师指导他们把这个过程写下来。美其名曰:“没有素材,我们要创造素材呀!”真的没有素材吗?你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路,每天在学校都要遇见的人,每天都要上的那些课,真的都是重复再重复而又索然无味吗?你有没有充分调动你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
你听到了什么?
你的猫咪在喵喵叫?妈妈在厨房炒菜还是剁肉准备包饺子?钢笔在纸上写字的沙沙声?也许,风雨正敲打着窗棂,屋子里安静下来,还有偶尔响起的汽车的喇叭声。
写下你都听到了什么,即使是最轻微、最普通的声音。
你还可以试着去记录那些听不到的声音:花茎长出、雪花形成并飘落、种子发芽、蚯蚓在土壤里穿行……
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平常在作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大概就是眼睛了。可是,你真的会“看”吗?每天都睡觉的那间卧室,每餐吃饭都使用的碗,每天进学校都能见到的同学和老师,甚至是你身边最亲密的爸爸妈妈,你都仔细观察过吗?学着在熟悉的环境里发现以前没有注意过的东西,试着观察正坐在你对面的爸爸大口吃面的样子,体育老师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运动鞋?楼下的那条流浪狗,今天睡觉的姿势有变化吗?你眼睛所看到的,会影响你心情的变化吗?不管怎样,请记录下这些。
你尝到了什么?
鼻牛儿是什么味道?你喜欢吗?尽管妈妈一再强调“千万不要吃鼻牛儿”,可是几乎每个孩子都曾经偷偷品尝过,连公主也不例外。牙膏是什么味道?如果刷牙时不小心牙龈出血了,你还会尝到自己血液的味道。我小时候喜欢咬铅笔头,所以我知道做铅笔的木头的味道。你呢?酸甜苦辣咸,都要尽力去尝尝。当然,还有石头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树叶的味道、冰的味道……试着吃一些你讨厌的东西,记住那个味道,然后用文字把它们描述下来。
你闻到了什么?
可能这是你写作时用得最少的感官。人类的嗅觉不是那么灵敏。如果你在第一个小时里没有闻到任何气味,那就继续尝试。也许接下来,你就能从某个人的呼吸里捕捉到一股大蒜的味道,或者是闻到附近某位女士身上的香水味。你会因为桂花的香味,喜欢上秋天。也会因为来苏水的味道,讨厌去医院。婴儿在很小的时候,妈妈身上的气味会让他有安全感。诸如此类,把你喜欢的、不喜欢的气味,统统记录下来。
你感觉到了什么?
不管你此时身在何处,伸手摸一样东西。摸一下你穿在身上的外套,布料是软的还是硬的?如果你手里刚好拿着一本书,摸一下,是光滑的,还是有凹凸感的?手边有一个杯子吗?是热的还是凉的?站起来,去摸一棵大树的树干、树枝和树叶。走到湖边,把手伸进水里,很难形容水感受起来是什么样的,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试着用语言描述这种感觉。
你想到了什么?
我喜欢边听音乐边散步,走着走着想法就冒出来了。有时候我会在洗澡的时候有新想法。有时候是在做无聊的眼保健操时胡思乱想。很多作家说,放松、重复、注意节奏,可以让思维自由飞翔。这也是他们寻找灵感的方法。在被各种兴趣班填满的日子里,需要给自己一点儿闲暇,偶尔发发呆,看着窗外,天马行空地想象。而这些,恰好是你写作素材的源源不绝的来源。随时把自己想到的一些或零散、或生动的闲话写下来,能够从深处让你那正在休息的大脑开动起来。
最后,请把这些珍贵的文字积累保存下来,不仅仅是为后续写作提供素材,更是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在我小的时候,对自己的记忆力坚信无比,认为这些想法和感受,会一直存留在我的心里。可是,没有。当我踏上那条通往成年世界的桥梁,身后的孩提时代就渐渐模糊了。所以,这些点滴的记录,将是你送给成年后自己的一份礼物。
二、阅读有魔法
除了用感官去直接积累生活,还可以通过阅读间接积累。书怎么读才能直接地影响到写作?经常遇到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向老师求救:我的孩子读了很多书,怎么还是写不出好作文?首先,“很多”的界限并不明晰,到底读多少本书才叫“很多”?几百本还是几千本?当然是尽可能地多读。其次,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以前也跟很多爱读书的孩子一样,阅读的速度特别快,经常一天就能读几本书,自然大多数是囫囵吞枣,只留下一个大概的情节印象。这样的泛读固然允许,但是精读一本书更是我们所需要的。
1.随时做摘录笔记。不管你在读一本什么书,或刊物中的哪篇文章,请做到:在小本上将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及作者简介记下来;还要记下自己读书的日期;最后给出三言两语,甚至两三个字的印象记录,如喜欢、特别喜欢、很没意思等;再顺便把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写上,就更完整了。
也许你过一段时间再读这本书,有可能给出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这个时候,阅读的魅力就是让你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2.交流让阅读走向深入。我们常常读到一本好书,会抑制不住地想要跟身边的人分享。假如他们没有读过这本书,你一定会力荐他们阅读,然后不停地催促:书读完了吗?你觉得怎么样?好玩儿吧?尤其是故事里的……当我们带着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和好朋友这样随性地交流探讨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不自觉地进入到深入阅读了。在百班千人的共读活动中,因为有了老师这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参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便被大大地延伸了。我们时而针对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观点、某种现象,各抒己见;时而来一场表演秀,把自己的阅读体验放入戏剧表演中表达出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共读中,针对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进行非常深入的学习和探讨,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力。而这些恰恰是写好一篇佳作必不可少的素养。
(未完待续)
大嘴巴说:
初读刘璟老师这篇《当写作遇上魔法》,大嘴巴甚为惊叹。在刘璟老师的笔下,什么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包括鼻牛儿的味道。刘璟老师洋洋洒洒地写了四千余字,无奈版面有限,大嘴巴只能分为两期来刊登。刘璟老师从最初的素材积累到后期写作成文的方式和方法,都给大家做了“魔法”分享。大嘴巴读完以后很受启发,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也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