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2020-08-26李颜悦
李颜悦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的研究,探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环境;建设;途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
一、端正认识。打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要前提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积极营造改善生态和大抓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切实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广泛共识。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实践过程中才能行动到位,这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实际成效的先决条件。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是否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确保中国梦得以实现,首先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并强调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实现中国梦,其次就是要通过不懈努力,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美丽是指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重要方面和目标要求,把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和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赋予了中国梦的“美丽”属性。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高级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和事物都得以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加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把其纳入到经济、政治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使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这是我们党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成果。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保护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就是造福后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已经被破坏污染的环境治理好,积极改善广大群众的生存环境,就是消除民生之患和民生之痛的务实举措,就是造福百姓、增进民生福祉的惠民之举,并最终实现人民对绿水青山蓝天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这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二、把握要义。理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准确把握不断推动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法,厘清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是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兴衰与文明兴衰相辅相成。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工业文明后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产物,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鲜明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没有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我们推动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和不断消耗有限的资源环境为代价。如何控制和修复遭受人类肆意破坏的生态环境,如何让青山绿水蓝天重新回归,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紧迫课题。二是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推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机统一。尽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但是,我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不能消耗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不能把保护环境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新课题。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和内在契合。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指导。
三、抓住关键。探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
要在实践中解决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途径与方法的问题,是一个抓手和载体的问题。只有抓住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才能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是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没有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也就无从谈起。大力发展物质文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二是不断强化组织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进行顶层设计,要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切实形成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政策上的强有力支持,有各种力量的严密组织和密切配合。缺少法规政策上的堅强支撑、缺乏科学精细的组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很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一句空话。三是凝聚精神动力和强化智力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某个人、某个群体能完成的,需要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以及激发其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情无限。推动发展依靠人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人民。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只能裹足不前。四是创新有效载体和发动建设主体。社会文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我们必须创新形式,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广大人民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要努力把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参与到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当监督员,自觉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做斗争,集体抵制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充当宣传员合清洁员,积极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知识,自发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为自身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五是增强风险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清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认清自身在抓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牢记自身职责,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扛在肩上,切实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要加强立法执法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依法进行,不断强化政策法规的制度保障和强制作用,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