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2020-08-26张宇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创业乡村振兴

张宇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农村创新创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学生农村创业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农村创业要面对自身和环境等诸多实际困难,校地多方需从能力培养、环境优化、教育改革、政策细化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破解创业困境,探索创业出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创业;农村创业;困境与出路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并将其写入党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创新创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是农村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因此,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到农村创业,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部署。

一、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积极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抓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特殊群体,鼓励他们到农村创业,能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现代化发展意识,创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动力。大家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13亿人口,50%仍生活在农村。2017年农业农村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71:1。如果尽快补上“三农”发展这块短板,十九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则有望早日实现。因此,大学生发挥专业优长,聚焦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这是十九大精神的内涵要求,也是具体举措。

(二)加快农村创新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具有活跃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偏好风险、创新能力强。他们到农村创业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有效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利用农村资源进行创业,依靠的是可再生的创意和知识,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损耗,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快速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社会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大问题。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实效举措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既是解决自身就业的途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广阔的农村创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磨砺的平台。大学生由就业向创业观念的转变,以创业带动就业,变就业压力为创业动力,更有利于激发其内在的创新活力和创业潜质。因此,鼓励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创业,既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一举三得,多方受益。

二、大学生农村创业面临的困境

網络信息时代带动了农村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农村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在市场。但农村受自然环境和传统经济的双重制约,使得很多创业项目含金量和利润不高、成功率低。农村创业市场的支持政策散、服务指导缺、创业融资难等现实困难,让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必须面对自身短板、环境制约及创业教育理论化等诸多困难。

(一)自身因素:能力和期望都与创业实际存在差距

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难以把控和预见农村创业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农村的创业机会识别难度大,创业融资风险高,心理的落差和创业的压力都是在农村创业中,大学生创业者自身需要克服的难关。

1.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不足。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普遍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创业实践环节的体验,不足以应对真实的创业市场,特别是缺少对农业农村领域创业机会的发现和识别的能力,缺乏创新思路、风险意识不强、发展盲目、欠缺长远规划,对创业政策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弱,让农业创业项目得到市场认可还需付出更多的探索和调研。

2.经营管理水平欠缺。大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但与创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则是其创业发展的短板。经营管理能力、商业资源及农村各类资源有效整合的能力不足,致使创业成功率较低。创业融资意识和能力薄弱,创业启动资金大部分靠家长资助。

3.创业意愿不强烈。大学生毕业留在城市工作的倾向较大,创业精神不够,遇到艰苦的农村创业环境和条件,缺乏吃苦精神和坚持的意志。大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创业思路不清晰意愿不强烈,放弃创业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4.社交能力及承受力有待提升。社会对大学生毕业后回农村工作创业还存在一些偏见,这给回农村创业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能够适应从天之骄子到农村创业的情境落差,主动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力,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经受得住新环境带来的压力和考验。

(二)环境制约:农村基层缺乏可供创业的环境

针对农村创业环境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国家虽然从精准扶贫的角度予以了重点扶持,使得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跨越式提升,大幅改善了农村的创业环境。但与城市的条件对比,农村基础设施还存在差距,西部地区的差距则更明显,加之观念落后、政策缺失、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出路局限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创业资源配置不足,创业环境有待提升。

1.农村缺乏创新创业环境。农村的经济生态相对滞后,经济活动和市场较单一,创新技术、创业资金、创业资助项目等创新创业元素缺乏。加之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环境发展不对称,农民的竞争意识和创业理念缺乏,知识型劳动力不足,农村创业与城市相比留给大学生的机会少,创业市场难于开拓。

2.农业创业项目融资难。大学生创业者融资意识和能力薄弱,风险投资运作方式了解缺失,政府创业基金对于农业项目的资助比例低,银行政策性创业资金贷款存在隐性障碍,农村创业项目自身还受地域分散偏远、前期基础薄弱、缺乏成功案例等不利影响,导致农业创业项目融资成功率低、融资额度小、追加融资难。

3.大学生创业政策落地难。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扶植政策,从创业融资信贷、税收优惠减免、创业企业准入、创业咨询培训等多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政府的工商税务等具体职能部门的工作还需要细化和专门化,加强与创业的对接,让好政策落地见效。

4.农村人才技术支持匮乏。人才是创业实施的重要载体,创业人才和创新技术是农村创业所必需的要素。由于城乡发展差异等历史和区位的原因,农村人才缺乏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村创业的进展。国家虽然在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引进方面,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扶植措施和政策,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情况依然存在。

(三)教育现状: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的推动作用不大

1.创业教育内容纸上谈兵。对创业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教材支撑。对创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创业教师普遍缺少实践创业经历,教师发展梯队层次没有形成。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往往停留在理论讲述层面,注重课堂讲述、轻实践探索的情况还很普遍。

2.创业教育观念偏失。存在“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理解误区,需要明确两者的区别,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创业的核心内容则是商业活动。认为“创业教育”只适合少部分有创业想法学生的认识是错误的,创业教育更关注的是对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的培养,对创业潜能的发掘,而不是要求学生在创业教育后都立即去开展创业行为。

3.创业教育实践形式单一。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多要依托企业来完成,但现行的教育实践多以讲座、参观等内容为主,创业教育实践内容单一、不深入。企业为高校提供创业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低,受企业人事和生产等因素的影响,这种非正式的实践教育还存在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三、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实现路径探索

(一)激发培养学生农村创业的兴趣和能力

1.引导学生农村创业的意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在城市就业创业相比,农村创业更具挑战性,有着更为广大的发展潜力和自我价值实现空间。因此,高校要在学生农村创业观念引导和兴趣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使大学生对农村创业的优势和前景有着坚定而又清晰的认识,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学生敢于到农村创业、勇于到农村创业、乐于到农村创业。通过农村创业讲座、交流座谈、农村创业沙龙等活动方式,使得成功的农村创业案例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同时,还要深化校园内广播电视报纸、微信订阅号公众号、微博等媒介的宣传作用,营造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氛围,达到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目的。

2.培养学生农村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农村创业不但要有着敏锐的商业意识,还要学会有效识创业机会。因此,要在创业教育和创业竞赛的学习实训基础上,让学生对农业创业领域的乡村旅游产业、绿色农产品的初深加工、生态种植养殖、农产品电子商务及农村物流等内容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认知,并对创业方案进行反复论证、风险评估及收益测算。

(二)开展创业教育,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在高校支持乡村振兴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做了明确说明,各高校要综合利用好校内的教育资源,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灵活设置专业培养方向,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

1.开展针对农村创业的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核心是教育,这与以解决工作和生存为目标的就业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就业培训的内容是固定单一的工作能力,高校创业教育则更为注重对学生创业思维和观念的培养。将创业理念融入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按照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完善创业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根据农村发展需要,有效的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从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性角度来看,在常规创业教育内容外,要着力增加有针对性的农村创业专题教育,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与互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产教融合机制,着重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创业领军人才。在培养方案設置和课程建设方面,注重以农村农业发展前景为引领,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增强学生农村创业实践能力。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做好农村创业意愿的引领,加强措施引导,做好学生农村创业项目的前期孵化工作。

2.统筹规划农业创业园建设。高校在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工作中,要将农业产业创业作为新兴的创业内容予以重点支持。主动与涉农企业寻求合作,邀请其落户创业园的同时,还要将其作为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经验作为教学内容。使大学生从中获得农业创业经验的积累,从创业意识和意愿、要素认知及把握等方面进行实践培养,树立大学生的创业竞争、团队合作的思维,建立创业源动力。

3.通过创业大赛等形式提高创业氛围和创业能力。高校在制度层面对各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大赛进行统筹管理,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受锻炼程度。从以赛带训的角度,使学生通过竞赛锻炼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营造鼓励创业、敢于创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并通过竞赛做好拔尖人才培养,使其个性化发展,逐步将参赛的创意应用到实际创业中,为毕业后创业奠定基础。

(三)建立健全农村刨业组织和创业平台

由于农业创业有项目分散、地域广、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创业组织和创业平台对创业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创建结构合理的创业团队。优秀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和不断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成员间知识互补与能力叠加,及其有效的相互配合更会产生事半功倍成效。大学生农村创业团队建设,要从团队结构设计、内部任务分工、方案目标制定等方面重点落实,才能达到以团队的方式提高创业成功率和质量的目的。

2.整合农村创业资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有着广阔的创业资源待开发利用。而大学生对这些多方来源、多个层次、多种内容的创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甄别、整理、分类及有效利用,使这些资源能够合理配置、有效融合,创造出新的更大的价值,才是大学生农村创业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3.建立基层创业服务站。大学生农村创业还需要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支撑,坚持以农为本,建立农村基层创新服务站,为农村创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服务站的建立需要校地企三方的参与,由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涉农企业人员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人员对农村创业学生进行专题辅导。以基层服务站为基点,主动对农村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及数据汇总,及时发现大学生农村创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汇聚三方力量给予专业指导和答复,为农村创业大学生出谋划策,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困难期。

(四)加大优化创业政策支持

1.优化细化农村创业政策。农村相关就业政策对农村的现实情况有着准确的认知,对就业方向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但规定中的个别表述还需进一步明晰,如对“适当提高”“在同等条件下”等要做明确和细化处理,提高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待遇的可操作性,增强保障的实效性,保持政策的长期性和一致性。

2.拓宽创业贷款渠道。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融资和贷款,现阶段农村创业项目的融资难度较大,则创业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这就需要银行对农村创业大学生,在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放宽担保方式,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和劳动保障政策扶持。制定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在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提升信贷管理效果,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优质的信贷服务。

3.探索农村创业智库建设。结合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及对外推介宣传工作,探索农村创业的智库建设,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完整的智力支持。以创业成功案例讲述的方式进行创业辅导,引导创业思路,提供创业建议。在创业过程中,从管理观念、营销方法、财税融资等方面,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服务保障体系,及时有效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4.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涉农金融服务机构要主动了解农业创业项目的发展,整合创新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提升金融服务与农业创业项目的契合度,在业务审批流程方面逐步优化,缩短农业项目信贷投放周期,提升农业金融项目的服务质量,加大农村绿色金融服务的发展空间,为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

猜你喜欢

困境与出路大学生创业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