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8-26王亮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师范生

王亮

摘要: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未来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职前教育教育阶段,有效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满足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本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研究提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152-02

1引言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卅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6月29日,教育部一中国移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与培养模式实证研究”科研基金项目课题组发布了研究成果《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1],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9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要求,再次强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地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广,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响应国家要求,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使之满足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胜任基础教育改革需求,是师范类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2问题提出

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与主要来源,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教育质量高低,唯有在职前阶段进行良好的培养,才能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2]。

本研究基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以本校的语文、数学、英语、小学教育、音乐、体育、美术、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9个学科三年级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网络的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并结合学科组教师多年的信息化教学研究,总结归纳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研究发现,师范生均认可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非常关注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愿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对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不大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在学校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对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微格教室、智慧教室的使用机会较少,缺乏对信息化教学设备充分应用的机会,同时较少接触基础教育一线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2.2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升

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实需求,内涵,发展现状缺乏深入了解,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所欠缺,难以高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从而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维。

2.3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更多停留在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与搜索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往往来源于网络素材的获取,缺乏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设计能力,较少参加信息化教学创新设计大赛,需要进一步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

3策略研究

基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为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能力三个维度全面达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组基于多年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实践,总结归纳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3.1构建层次递进,多维立体课程体系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连续的工程,我校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系列课程设置中,依据学生知识获取层次,开设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三种维度课程。在必修课程中先后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教学论”等课程,通过必修课程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选修模块中,开设有“微课制作”“图形图像没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制作”“新媒体应用”“教育信息化前沿课题研究”等拓展师范生信息化资源建设能力课程。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开设有“专业技能综合实训”,通过为期4周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系统训练师范生作为职前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3.2结合翻转课堂改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收,很少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思考,缺乏充分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机会。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采取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亲身参与信息化教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设备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师范生信息化教學设计思维的形成与基本技能的掌握。随后通过翻转课堂,教师提前将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布置于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与能力,自主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自主设计与协作探究,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后续课程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开展信息化教学汇报,在教学汇报中根据教师的引导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微课教室、智慧教室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3.3构建校外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

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是停留在“脑”上,而是要展现在讲台上[3]。学校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师范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认知见习一周;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育见习一周;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岗前实训四周;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1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使师范生在备课、说课、上课、议课、班主任工作等环节实现了解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明确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运用流程,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与提升,综合实践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流程。通过构建学生校外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师范生零距离接触讲台,在毕业时已经达到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与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师范生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