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用于糖尿病的效果探究

2020-08-26陈雅洁

甘肃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病患空腹人性化

陈雅洁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甘肃 陇南 746010)

糖尿病为慢性代谢系统终身病症,临床治疗困难程度大,尚不能彻底治愈,一般来说需要患者遵照医嘱,持久规律用药,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1]。有研究指出:病患对“糖尿病及其治疗”认知情况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血糖水平控制效果[2]。故强化护理干预,在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显示出突出优势。考虑到病患年龄、知识接受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其干预效果并不明显。人性化护理以病患个体特点为基础,强调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干预方方面面,关注病患生理、精神在内的各个层面,可实现整体健康[3]。基于此,本研究将人性化护理用于糖尿病临床干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 45~79 岁,平均年龄(59.18±10.51)岁,病程 1~14 年,平均病程(5.92±1.71)年;研究组 43 例,男 19例,女24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 (59.22±10.53)岁,病程 1.5~14 年,平均病程(5.95±1.74)年。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有关诊断标准;②可正常沟通、交流;③本研究获得病患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肿瘤患者或存在认知障碍;②合并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活照护,心理照护,健康宣教,合理用药。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包括:

心理方面。观察病患情绪变化、行为表现,对病患进行个体心理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交流过程中认真聆听,准确把握病患心理所需,合理运用暗示疗法,消除病患疑虑,帮助其树立信心,多关怀,多鼓励,给予其精神支持,帮助病患找到心理疏泄方法,减轻心理障碍。

血糖监测。告知病患血糖监测的必要性,要求病患知晓血糖参考值与变化范围,其中空腹血糖参考值:3.8~6.1mmol/L,餐后 2h 血糖参考值:<7.8mmol/L。此外,要求病患佩戴血糖监测仪,动态监测血糖水平,以便第一时间察觉血糖异常,特别警惕低血糖情况出现(常见症状:心慌、出汗、饥饿感等),适时使用胰岛素,教会病患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

饮食方面。在了解病患饮食偏好基础上,同医院营养师一起为病患确定饮食方案,规律饮食,清淡饮食,低糖饮食(推荐食物:白菜、空心菜、白萝卜等),可增加维生素摄入,切忌进食高糖食物(比如:香蕉、西瓜等),不可进食高脂食物,不饮用含糖饮品,不可食用马铃薯、花生、糯米、甘蔗、桂圆等,食物烹饪尽可能使用植物油,食盐应不超过6g,戒烟,禁酒。

环境方面。病房每日消毒、清洁、通风,室温22度左右,医护人员各项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限制病房探视人数、次数;定期修剪指甲;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避免感染;淋浴水温不可过凉或过热,水温控制45~50度;皮肤受伤后应尽快处理,并用纱布予以包扎,不可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若出现感染应尽快就医。

健康指导。宣传糖尿病有关知识,应涵盖以下内容:病因、潜在并发症、防治举措等。教育方式应依据病患年龄、知识接受能力、个性特点等综合考虑而确定。指导病患提高自我监测能力,充分认识到遵医治疗、配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运动方面。依据病患实际身体状况,定时(餐后1h方可运动)、定量(每次运动时间以0.5h最佳)运动,择时相对固定,不可空腹运动,可采取散步、瑜伽等运动,运动后注意保暖,运动过程中注意合理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都应立即终止运动,运动结束后双足如存在红肿、感染等情况,尽快、准确处理。

药物护理。冬季或者气温过低情况下,药物注射前应先行手臂热敷,或在保证不伤及药物药效的前提下适当加热,密切观察并记录用药反应,如遇晕针病患,则可通过遮挡注射部位或转移患者注意力等多种方式顺利注射药物。

并发症护理。如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伴有明显抽搐者,需要安排专人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纠正脱水情况;胰岛素需行持续滴注,不可过快,否则可引起低血糖等在内的不良事件;其它等。

1.4 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对比。观察指标包括:①空腹血糖;②餐后2h血糖。

(2)治疗依从性对比。治疗依从性评价结果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计算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之和,将其作为依从性。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21.0,计量资料(血糖水平)、计数资料(治疗依从性)分别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数表示,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血糖水平对比 (±s,mmol/L)

表1 血糖水平对比 (±s,mmol/L)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3 15.26±3.72 11.61±3.05# 17.73±3.11 12.54±2.92#研究组 43 15.19±3.68 9.43±1.59# 17.67±3.06 10.65±2.01#t-0.088 4.156 0.090 3.496 P-0.930 0.000 0.928 0.001组别 例数

2.2 治疗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依从性对比 例(%)

3 讨论

糖尿病疾病特点体现为血糖水平异常,高于正常值。随着病情进展,可伤及重要脏器,如心、肾、血管等,出现明显功能障碍,对其健康、安全构成威胁。患病群体日渐庞大,数量增多,病患生理、精神均饱受折磨,因无法彻底治愈,需持久用药以控制病情、维持低并发症发生率。辅以恰当护理干预有其必要性,为病患提供系统、完整的护理服务,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行为层面,均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4]。普遍认为:护理干预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医学科学不断进步,人们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对护理干预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亟待寻求一种更为适宜的护理干预模式。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此护理干预模式以病患为中心,强调依据其特点、个性等出发,据此确定干预方案,提供优质护理,转变既往单一症状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将“人性化”融入护理干预中,不再仅仅局限于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同样关注病患心理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干预举措,以更好满足病患需求,敬畏生命,关爱病患健康[5]。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既能为病患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为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而且能使病患切实感受到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关爱,更易实现双方的良好沟通,只有沟通有效,医护人员才能准确知晓病患护理需求、心理需求,从细微之处着手实施干预,努力为之营造适宜的康复的环境[6]。本研究将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干预过程,医护人员善于观察分析病患眼神、表情等,清楚病患需求,并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其需求,营造良好、融洽的医患氛围。能够及时察觉护理干预过程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提高,给予病患系统、完整、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可帮助病患获取正确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增加对“糖尿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充分认识到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所产生的危害性,在精神上足够重视,在行为上积极配合,从生活方方面面着手,养成科学生活方式,做到科学进食,规律用药,有效运动,使病患血糖水平合理,并能得以稳定维持,促进康复。适时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病患进食,睡眠质量改善,并且,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过程发生改变,能够直接影响肌肉等末梢组织,增加其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合理控制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血糖水平不会出现异常波动,更易持久稳定维持,并发症发生可能性降低。此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需要充分调动医护人员主观能动性,不再处于被动地位,更需要学习多样化知识,如心理学知识、保健知识等,能准确识别各种情况,将各项护理干预举措逐一落实,使患者享有全方位的有效护理,一方面可促进整体护理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可建立有效的护患关系,有益病患健康,使病患在就医全程感受到舒适,达到生理、心理等各个层面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与罗秀琼等[7]研究结果较为接近,提示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相对稳定、提高依从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原因可能是:人性化护理能给予病患更多的人文关怀,实现对病患的细心照护,病患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护理干预方案以病患实际所需为出发点,从心理、饮食、用药等在内的各个方面着手,加深病患对“糖尿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依从性由此提高,为有效治疗提供强有力保证,使病患血糖水平持久、稳定维持于合理范围。

综上所述,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与稳定维持,增加病患对治疗的依从性。

猜你喜欢

病患空腹人性化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空腹喝水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