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矿山高浓度充填料浆自流输送管道磨损研究
2020-08-26石宏伟黄吉荣乔登攀滕高礼茶强华
石宏伟,黄吉荣,乔登攀,滕高礼,茶强华,王 彬
(1.驰宏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曲靖 655000;2.昆明理工大学,昆明 650093;3.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000)
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政策导向下,充填采矿法因具有安全系数好、资源回收率高、环境破坏小、尾矿利用率高和能有效控制深部地压等优点[1-4],近年来,在国内外矿山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是未来采矿发展的主要方向[2]。但随着矿山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矿山充填管线不断变长、充填倍线逐步增大、充填管网系统越来越复杂[5]。如何顺利将高浓度充填料浆自流输送至深井矿山井下充填采场[6],同时保证矿山充填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成为目前许多矿山面临的技术瓶颈[6-12]。若在充填料浆管道输送过程中因管道磨损破裂而导致充填料浆跑浆、漏浆或管爆事故,将会给矿山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矿山充填自流充填管道磨损进行了研究。如:美国材料试验学会采用经典米勒试验测定料浆的米勒数,对其磨损性能进行评估[3-10];威华塔斯兰得金矿[10]采用滚筒机进行了管道磨损试验;张德明等[5]、张钦礼等[6]、王贤来等[7]、王新民等[8]对深井充填钻孔和管道磨损机理和措施进行了研究。目前,对于矿山充填料浆输送管道磨损的研究主要以流变学理论为指导,对管道磨损因素及机理作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8-10]。但随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在研究管道内流体输送特性中逐渐展现其优越性,通过计算机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可较直观表示和判断管道磨损部位[11-13]。
因此,本文以云南某矿山深井高浓度自流充填实践为基础,从充填料浆自流管道输送管爆机理、动量和能量守恒角度分析,采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合矿山充填管道管壁实际监测结果对深井矿山自流充填管道磨损研究,分析充填管道磨损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提出有效降低管道磨损方法及措施,为矿山充填管道输送系统持续、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1 矿山充填系统概况
云南某矿山充填系统自2006年开始使用,现矿山主要采用高浓度自流输送充填,年充填能力约18万m3。井下充填管网系统主要分为QL厂和KS厂两部分,现使用的充填钻孔有副3#钻孔、4#钻孔、5#钻孔。井下充填管线主要由钻孔、充填井和沿采准斜坡道布设的充填管组成,最长充填管线达到12 000 m左右,充填倍线为3~6。因此,矿山井下充填管网系统具有管网系统复杂、充填管线长、部分管道高差大、不同采场的充填倍线变化较大等特点。矿山目前充填管材质主要采用碳素钢管、地泵锰钢管和聚乙烯管。
2 深井矿山自流充填管道磨损机理
2.1 深井矿山自流充填料浆在管道输送中的运动机理
在采用自流充填管道输送矿山,充填浆体进入竖直管路或钻孔后会自由落体运动,直至空气-砂浆交界面。根据文献[10]可建立高浓度充填料浆自由下落区,浆体宏观运动状态区域见图1,自流输送料浆冲击磨损物理模型见图2,其中H为管口到砂浆-空气交界面高度;v1为充填料浆初始速度,v2为空气-砂浆交界面速度。
图1 充填料浆自由下落区Fig.1 Free falling area of filling slurry
图2 自流输送料浆冲击磨损物理模型Fig.2 Physical model of slurry impact wear in gravity conveying
通过模型研究分析可发现:高浓度充填料浆在钻孔或管道内会有自由下落区,主要做匀加速运动。当充填浆体流速达到某一值后,充填钻孔(或竖直管道)内的充填料浆会收缩,甚至脱离充填钻孔孔壁(或竖直充填管道管壁)形成收缩流区;当充填料浆流速继续加大超过某一值时,充填料浆运动状态再次发生变化,会形成散射流区域,若充填骨料中含有机制砂、水淬渣或戈壁砂,其散射区的滚动或不连续跳跃运动现象越明显。
2.2 深井矿山自流输送充填管道破坏机理
根据深井矿山充填料浆管道输送过程中充填料浆流动特点,由于充填料浆流动不稳定,在局部管道瞬时淤塞会引起上游充填管道内浆体产生压力波水击;或钻孔、斜井脚、斜坡道脚与水平充填管道连接处因速度变化形成余压后,可能易产生真空弥合水击现象,易产生气蚀,从而导致管道破坏。根据水击现象可建立水击波波速计算公式[10]:
(1)
2.3 深井矿山自流输送充填管道磨损机理
根据深井矿山充填料浆自流输送充填钻孔或管道磨损位置主要在空气-砂浆交界面,从动量与能量角度分析研究其磨损机理。
深井矿山自流充填料浆空气-砂浆交界面料浆流速:
(2)
深井矿山自流充填料浆在空气-料浆交界面[8]动量有:
(3)
深井矿山自流充填料浆能量守恒方程推导出[10]:
(4)
(5)
空气-料浆交界面高度[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