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2018 FIGO 分期及其MRI 表现解读
2020-08-26李平李志娟董志华刘海萍鲁宇澄王进华
李平,李志娟,董志华,刘海萍,鲁宇澄,王进华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南昌 330006)
2018 年 10 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公布了最新版宫颈癌分期系统, 新的分期系统首次提出将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纳入分期标准,开启了宫颈癌分期系统由临床分期向手术病理分期转变的新征程。 笔者就宫颈癌的新分期及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进行简要解读, 以协助大家全面理解宫颈癌2018 FIGO 分期,有助于临床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宫颈癌诊治。
1 宫颈癌2018FIGO分期
宫颈癌 2018 FIGO 分期见(表 1)[1]。 该分期系统属于手术病理分期, 其明确提出允许将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纳入分期标准, 原因是考虑到各个地区、各个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单凭临床检查确定宫颈癌的分期并不十分准确。相比于宫颈癌2009 FIGO 分期系统[2],宫颈癌2018 FIGO 分期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变化: ⑴ⅠA 期删除了间质浸润宽度这一分期标准, 仅根据间质浸润深度分为ⅠA1 期和ⅠA2 期。⑵ⅠB 期增加了病灶最大径线=2 cm 这一新临界点,并根据病灶最大径线细分为ⅠB1、ⅠB2 和ⅠB3 期。 ⑶ⅡA 期将肿瘤最大径线=4 cm 这一临界点, 由2009 版的ⅡA1 期更改为ⅡA2 期。 ⑷Ⅲ期增加了ⅢC 期,即所有淋巴结转移都归入ⅢC 期,再根据是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分为ⅢC1 期和ⅢC2 期,这是新版FIGO 分期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强调了淋巴结转移在肿瘤进展及预后中的重要性。 具体解读如下:
1.1 Ⅰ期
1.1.1 ⅠA 期 新的ⅠA 期只考虑间质浸润深度,即间质浸润深度<3mm 为ⅠA1 期,3mm≤间质浸润深度<5mm 为ⅠA2 期,不再考虑间质浸润宽度。为何要删除间质浸润宽度这一分期标准? 据文献资料报道[3],对于鳞癌来说,间质浸润深度<5mm,而间质浸润宽度>7mm 者极少,因而没必要将间质浸润宽度作为分期标准;而对于腺癌来说,其常为多点发病,间质浸润宽度常>7mm,如若按2009 版的ⅠA 期分期标准,很多极早期的宫颈腺癌会被划分到ⅠB1 期。
1.1.2 ⅠB 期 相比于2009 版基于肿瘤最大径线将ⅠB 期分为ⅠB1、ⅠB2 期两个亚组,新的ⅠB 期则根据肿瘤最大径线进一步细分为ⅠB1、 ⅠB2 和ⅠB3 期三个亚组。 新版分期主要变化在于增加了肿瘤最大径线=2cm 这一新临界点, 即镜下最大浸润深度≥5mm,最大径线<2cm 为ⅠB1 期,2cm≤最大径线<4cm 为ⅠB2 期,新分期之所以作出上述改变是因为研究者发现肿瘤最大径线<2cm 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最大径线>2cm 者,且ⅠB1 期肿瘤更可能是具有低级别组织学特征的腺癌, 而ⅠB2 期肿瘤则更可能是具有高级别组织学特征的鳞癌[4]。 此外, 对于早期宫颈癌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常用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增加的肿瘤最大径线=2cm 这一新临界值也符合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手术标准[5,6]。
1.2 Ⅱ期 新的ⅡA 期与2009 版分期基本一致,只在ⅡA1 期和ⅡA2 期的分界点上稍有调整,即肿瘤最大径线=4 cm 时,由2009 版的ⅡA1 期更改为ⅡA2 期。Ⅱ期主要涉及癌灶累及阴道及宫旁的情况,其中MRI 可用于评估阴道及宫旁是否受累, 且准确性明显优于CT。 但在肿块较大导致阴道上段受牵拉时, 仅用MRI 常规序列扫描评估阴道上段受累情况准确性仍欠佳, 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从而使得影像学分期低于或高于临床分期,此时需要在阴道内注入对比剂 (如阴道凝胶), 再行MRI 扫描便可清晰显示阴道上段受累情况。
1.3 Ⅲ期 新的Ⅲ期增加了ⅢC 期, 首次提出将淋巴结转移纳入宫颈癌的分期标准, 即无论肿瘤的大小与范围,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均被归入ⅢC 期, 其中只是盆腔淋巴结转移归入ⅢC1 期, 而出现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则归入ⅢC2期,但需注明这一分期是基于影像学的评估(r)还是病理学的确诊(p),如经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为ⅢC1r 期;如经病理检查确诊盆腔淋巴结转移则为ⅢC1p 期。这一分期调整是因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 淋巴结转移与否可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影响患者的预后[7]。
1.4 Ⅳ期 新分期的Ⅳ期无变化。 但强调了当怀疑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黏膜时, 应通过病理活检证实。膀胱或直肠壁出现泡状水肿不能归为Ⅳ期。只有在出现了相应的临床症状时, 才需行膀胱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评估膀胱和直肠受累情况。 当宫颈肿瘤累及阴道前壁者时也建议行膀胱镜检查。对于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应摄胸片以排外肺转移,并行泌尿系超声、泌尿系造影或CT、MRI 以排外肾积水。
2 宫颈癌2018FIGO分期的MRI表现
MRI 属无创检查,可反复操作,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8],是现阶段宫颈癌分期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无论是宫颈原发肿瘤或转移性肿瘤, 在快速自旋回波(SE)序列 T2 加权像(T2WI)上都呈中等信号(即低于脂肪但高于子宫肌层或宫颈基质),并且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是低于正常子宫肌层。在MRI 常规序列中加入扩散加权成像(DWI),有助于病灶的检出[9],绝大多数宫颈癌病灶在DWI 上呈高信号。宫颈癌2018 FIGO 各个分期的MRI 表现如下。
2.1 Ⅰ期
2.1.1 ⅠA 期 ⅠA 期为镜下浸润癌, 其诊断基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冷刀锥切术切下的完整病灶的镜下检查, 也可用宫颈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标本进行病理活检,MRI 检查不能识别ⅠA 期肿瘤。 MRI 上ⅠA 期肿瘤宫颈的大小、形态及信号可无异常表现, 宫颈低信号纤维基质环完整。
2.1.2 ⅠB 期 MRI 检查可以识别ⅠB 期及其以上分期的肿瘤。 MRI T2WI 上表现为局限在宫颈或侵犯宫体的中等信号肿块,其扩大了宫颈管、中断了低信号的宫颈纤维基质。在各方位、各断面MRI 上ⅠB1 期肿瘤测量肿块最大径线<2cm,ⅠB2 期肿瘤测量肿块最大径≥2cm,<4cm(图 1),ⅠB3 期肿瘤测量肿块最大径≥4cm(图2)。
表1 宫颈癌2018FIGO分期
2.2 Ⅱ期 MRI 上ⅡA1 期肿瘤表现为肿块最大径线<4 cm,突入或侵犯阴道上部,宫旁脂肪间隙清晰,未见异常信号;ⅡA2 期肿瘤表现为肿块最大径线≥4 cm,突入或侵犯阴道上部,宫旁脂肪间隙清晰,未见异常信号;ⅡB 期肿瘤表现为宫颈增大,外缘不规则或不对称, 宫旁出现肿块或宫旁脂肪组织内出现异常信号的粗线状影。
2.3 Ⅲ期 除上述异常MRI 表现外,ⅢA 期肿瘤表现为肿块向下侵犯阴道下部, 骨盆壁未见异常信号; ⅢB 期肿瘤表现为肿块向外延伸至骨盆壁,或(和)肿块与输尿管下段分界不清,出现肾积水表现;ⅢC1r 期肿瘤伴盆腔淋巴结肿大,信号不均匀(图 3); ⅢC2r 期肿瘤伴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图4A-4B),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肿大。
2.4 Ⅳ期 ⅣA 期肿瘤MRI 表现为膀胱或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正常膀胱壁或直肠壁的低信号有中断,或膀胱、直肠粘膜信号中断,甚至出现膀胱壁或直肠壁的增厚或腔内肿块(图5);ⅣB 期肿瘤表现为远处器官转移,如颅脑、肝、肺等。
图1 女,31岁,宫颈癌(2018FIGO分期ⅠB2期;2009FIGO分期ⅠB1期),肿块局限在宫颈,最大径线约2.31cm;图2 女,51岁,宫颈癌(2018FIGO分期ⅠB3期;2009FIGO分期ⅠB2期),肿块局限在宫颈,最大径线约5.44cm;图3女,67岁,宫颈癌(2018FIGO分期ⅢC1r期;2009FIGO分期无此期),宫颈肿块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图4A~4B,女,65岁,宫颈癌(2018FIGO分期ⅢC2r期;2009FIGO分期无此期),宫颈肿块伴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图5 女,71岁,宫颈癌(2018FIGO分期IVA期;2009 FIGO分期IVA期),宫颈肿块浸润宫旁及膀胱后壁
3 结语
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与术前病变分期关系密切,早期诊断、术前准确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高患者生存率[10,11],因此提高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意义重大。 随着宫颈癌2018 FIGO 分期系统的建立, 影像学检查作为临床检查的补充手段,已被正式纳入分期标准,以获得肿瘤扩散范围的准确描述,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 和MRI。 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MRI 因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等优势,相比于超声和CT 检查,不仅能精确地测量原发肿瘤的大小,还可判断其侵犯范围,明确有无宫旁侵犯、盆壁或周围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 能够为宫颈癌术前分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12-14]。 MRI 检查已成为目前宫颈癌诊断与分期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