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阻训练联合电刺激对老年性肌少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020-08-26罗君亭郭慧明郭敏朱海芳沈继平傅传辉张遂辉

江西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肌少症骨骼肌运动

罗君亭,郭慧明,郭敏,朱海芳,沈继平,傅传辉,张遂辉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赣州 341000)

肌少症为一类进行性持续性骨骼肌量下降、伴随肌肉功能或肌力退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性增龄性退行性病症[1]。 该病可使肌肉衰减性肥胖、骨折、跌倒、步行速度减慢、活动功能受限、肌肉强度衰退,且可引起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非传染性慢性病症发生,严重者造成病情进展恶化,甚至出现死亡等不良后果[2,3]。据我国近年来人口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超过65 岁年龄阶段的人口基数在不断上升,在未来的2050 年预计将达到我国总人口数的25.6%,老龄化所带来的重要性和严重性的健康问题也将达到顶峰[4]。 老年肌肉衰退综合征的发展进程,不但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还加大了社会养老和医疗服务所承受的压力[5]。 全面深入了解肌肉衰减综合征并积极加以预防和诊治,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社会压力具有关键作用[6]。 本研究针对老年性肌少症患者实施抗阻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以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 2018 年 7 月-2020 年 1 月于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人60 例, 应用随机数字表运用分层随机法逐一录入随机数字4 组,录入前规定对照组为偶数,观察组为奇数,各30 例。 纳入标准: 肌少症的诊断均符合肌少症亚洲工作组的共识诊断标准,年龄>60 周岁。 患者或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⑴无法脱离椅子自主站立和无法移动;⑵伴骨关节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而肢体不能运动者; ⑶伴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者(指日常活动无法正常进行;6m 步行测试无法耐受;NYHA 心力衰竭分级位于 III、IV 级);⑷伴需限制摄入蛋白、肾功能不全者;⑸伴外周动脉缺血或恶性肿瘤者;⑹依从性低,认知功能损伤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基础运动方案 两组均接受降压、 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及电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参加抗阻训练, 训练时如出现头晕、气促明显、心律失常或心绞痛时终止训练。 对照组予以日常生活活动。 观察组由医务人员监护施行运动训练9 次,而后予以家庭运动训练。 1 名医生、1 名护士和 1 名康复治疗师于医院训练期间在场监督, 保证家庭康复训练期间1 位以上人员在场,采取门诊或电话方式予以随访,门诊随访1 次/月,电话随访两周 1 次。

1.2.2 治疗措施 对照组:予以电刺激治疗,按照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张力, 择定刺激部位利用中频电疗仪中设定的功能性电刺激处方予以刺激, 刺激部位上肢常取桡侧伸肌群,例伸腕肌、伸指肌与肱三头肌, 下肢于伸肌张力低下或软瘫期常取趾长短伸肌、 腓骨外肌和股二头肌, 治疗20min/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阻训练,于抗阻训练前测试患者单次最大负荷(1RM),将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以防止发生Valsalva 动作。首次训练强度设为50%1RM, 于两月后升为60%1RM。训练动作可分为9 个动作,位于上、下肢肌群及腹部、腰背部肌群(包含小腿抬高、股四头肌伸展、腹部紧缩、背阔肌下拉、下背部伸展、肱二头肌屈曲、肱三头肌伸展、肩上推举、推胸练习)。 持续运动1-4 周,1 组重复10 次收缩完成各个动作,各个动作于5-8 周重复收缩15 次,将训练动作在9-12 周降至4 个(肱二头肌屈曲、肱三头肌伸展、肩上推举、推胸练习),各动作重复收缩10 次分两组完成,组间间隔1min,收缩持续时间为30s。施行抗阻训练的训练形式包含重量训练、弹力带、哑铃、沙包等。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进行以下指标的评估:⑴骨骼肌指数(ASMI);根据公式[SMI=ASM(kg)/身高(m)2]算出骨骼肌指数;⑵6min 步行试验 (6MWT), 结果分为 4 级: 一级:<300m;二级:300m-375m;三级:375m-450m;四级:>450m,级别愈高表示心肺功能愈差;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值愈高表示活动能力愈佳;⑷生活质量评定(SF-36),分值愈高表示活动能力愈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 软件,组间比较行 χ2检验、t 检验及秩和检验,当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两组患者骨骼肌指数与6min 步行试验比较 治疗12 周后观察组患者患者骨骼肌指数与6min 步行试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ASMI与6MWT比较()

表1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ASMI与6MWT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ASMI治疗前 治疗12 周后6MWT治疗前 治疗12 周后对照组观察组30 30 5.25±0.63 5.18±0.56 6.47±0.52 7.18±0.94*275.34±67.32 268.26±72.56 462.74±72.64 573.63±71.38*

2.2 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12 周后观察组患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好(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表2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3.47±8.43 66.38±11.34*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2 周后对照组观察组30 30 42.54±11.35 41.26±10.72

2.3 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治疗12 周后观察组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比较()

表3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71.46±2.55 83.62±3.27*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2 周后对照组观察组30 30 57.34±5.25 59.15±6.13

3 讨论

肌少症是以骨骼肌功能下降、强度减弱、质量减少为主征的一类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代谢异常相关的增龄性疾病[7]。 其发病常与营养摄入不足、内分泌代谢异常、增龄等诸多因素密切联系,老年人普遍存在肌力下降、 肌肉内脂肪浸润等造成肢体关节活动不利、运动协同功能障碍[8,9]。 电刺激作为一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针对性刺激调节支配患处相应的肌肉和神经, 可达到促进偏瘫患者炎症恢复、减缓肌萎缩、推动机体预后康复等目的[10-13]。 研究证实,电刺激可提升肌肉活性,避免周围神经损伤所引发的骨骼肌萎缩,加强肌肉完整性,提高机体肌力及步行功能, 加快受损神经功能恢复进程[14,15]。张海潮等在20 例在校大学生施行股四头肌电刺激, 经7 周后监测发现股四头肌肌力均出现提高。 目前:电刺激作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常见的技术手段之一[16]。

然而运用于治疗老年性肌少症患者虽依旧可发挥其原本的作用, 却无法完全使其运动活动功能恢复[17,18]。因此,为了使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改善,使老年人获益,7我们将研究抗阻训练联合电刺激对老年性肌少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进一步开展老年工作奠定基础[19]。 对比国内外态势,抗阻训练运用于纠正肌少症在国内开展的干预研究不多,主要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频繁运用抗阻训练进行干预研究。 抗阻训练又名力量训练或抗阻运动, 普遍指身体通过克服阻力以促进力量增加和肌肉增长的时期[20,21]。 抗阻训练对于维持身体独立性, 加强躯体功能及预防老龄让人群肌肉萎缩具有关键影响。Galvao 等证实,高强度抗阻训练12周后的老年人, 膝伸肌扭矩和大腿肌肉均明显加强;后续发现,单一实施低强度抗阻训练或间断性高强度抗阻训练, 依然存在其促进膝伸肌扭矩增加的作用。 Fiatarone 等报道,抗阻训练对老年人肌肉力量、 质量不但有改善作用, 亦提升其步速[22]。Candow 等发现,健康老年人(60-71 岁)实施持续22 周频率为每周3 次的抗阻训练, 能够增加局部肌肉质量,提高其上下肢力量[23]。 Williams 等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对心衰患者神经-肌肉功能和骨骼肌超声结构具有直接改善调节作用, 不是单一加大肌肉体积[24]。 因此,抗阻训练运用于肌少症患者可改善肌肉耐力及质量, 对其躯体功能亦有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性肌少症患者实施抗阻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可明显促进骨骼肌和运动活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少症骨骼肌运动
肌少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毛蕊花苷对递增负荷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正经运动范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