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香温小篆

2020-08-25鱼香

保健与生活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诗画日子

鱼香

晨曦微明,一团青影映轩窗时,又是一日的开始。每到此时,满头华发的徐德音必会取出香篆、香粉来印香,她手法娴熟地一点点填香,眼中满是虔诚和安宁。

只是在那一缕袅袅青烟升腾而起时,她总会失神片刻,一炉篆香,宛如划开时光的罅隙,让她又回到从前的岁月。烟影缥缈之际,她总能看到他拿着一卷书认真研读的样子,于是,她也抽出案头的书卷安静地读起来,仿佛燃起这一炉香就有了陪伴的那个人。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徐德音自幼就极其聪慧,不过五六岁的年纪就显出了非凡的才华,因此深得父亲徐旭龄的喜爱。那时府中若有前来拜访的宾客赋诗时,父亲必会让她着男装跟随在侧,无论是五言还是七律,她总能随口做出。

童年的时光很幸福,也很短暂,徐德音7岁那年,父亲徐旭龄因病逝于任上。临终前他最挂心的依然是女儿,他嘱咐妻子楼氏,江都许太史来庵的孙子许迎年,恰是少年才俊,务必让女儿嫁给他。楼氏谨记夫婿的遗嘱,安排好后事,就带着女儿回到了故乡钱塘(今杭州)。

清淑秀润的钱塘美得像一阕婉约词,居于其间,总有烟雨画桥、花木庭阁能引发诗兴,每每遇到这样的时刻,徐德音必会赋诗抒怀,小小年纪的她就已诗名远播。楼氏亦是一位诗画俱佳的才女,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徐德音不仅诗写得文采斐然,也深谙画理,尤其擅画兰竹花鸟。

曲院的风荷开开落落,时光就像叶底穿梭的小鱼倏忽而过。在钱塘烟雨的滋养下,徐德音出落成一位温婉娉婷的少女。母亲告诉她,父亲早已为她安排好亲事时,徐德音显得很平静,她清晰地记得年幼时父亲对她的宠爱,她笃信,许迎年必有过人之处才能让父亲如此器重。不久之后,她就遵照父亲的遗愿与许迎年结为夫妻。

江都之地河湖纵横、气候温润,许家又是仕宦之家,生与斯长于斯的许迎年可谓独得钟灵毓秀,是一位锦心绣口、温厚儒雅的少年才子。

新婚的日子,是一个不断有欢乐有惊喜的时期,他们总能在一言一行之中发觉原来彼此曾读过同一本书,喜欢过同一首诗,弹过同一首曲。最令他们惊喜的还是两人皆爱用香,一日之初,必从焚香开始。

遇见了才知道,这世间竟有一个人可以轻易地明了你的一颦一笑,看懂你的心底事。从相见到相知是他们的惊喜,而从相爱到相守则是他们的情缘。

杏花烟雨的春日,他们在书斋焚香听雨,静静地守着彼此。许迎年读书,徐德音绘画,等到两人都觉疲累了,相视浅笑停下手边的事情,一起品茗,闲话诗词。望着帘外叠烟织雾的雨丝,徐德音随口吟出了一首诗,被许迎年连连称颂。被夸得不好意思的徐德音拿起案几上的文犀低头把玩起来,借以掩饰自己的羞涩。望着眼前这一幕,许迎年也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文犀低押风声密,宝鸭微熏篆影温”《斋居春雨次淑则(徐德音的字)韵》的诗。此后,彼此唱和酬答也是他们婚姻生活里最甜蜜最常做的一件乐事。

泠泠七弦上,散泛能知音,弹琴也是两人共同的爱好之一。每每弹琴的时候,他们必会以鹊尾炉焚香,许迎年写过:“清斋人静理桐君,鹊尾金炉相对焚。”而徐德音抚琴时则写:“鹊尾初试鹧鸪斑,拂拭桐丝玉指寒。”一缕香,一弦音,琴瑟在御的日子莫不静好。

诗意墨韵的年华在篆香温熏里一寸寸划过,他们的长子和次子也相继来到了人世,其间许迎年也高中了进士,家中的喜事接连不断。这样真真切切幸福热闹的日子让自幼失怙的徐德音倍觉温馨和眷戀。

许迎年上京赴任时,徐德音不忍与丈夫分离,携着两个稚子陪他一同进京。京中的日子虽然热闹,但是徐德音并不愿意融入这份浮华,每日里她依旧只是读书、绘画、和闺中密友诗赋唱和。

虽然已经成婚数年,两人的感情却仍旧保持着当初的温度,即使是小别,徐德音也时刻惦念着许迎年。又到了许迎年进宫当值的日子,寂静的夜里,室内的篆香已残,徐德音独坐窗前,静静地看着洒满月光的栏杆,写了一首诗:“朦胧月色映栏杆,寂寞虚窗小篆残。横笛怕闻添客思,熏笼自倚觉春寒。”这个男子早已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成了她依靠的习惯。

不久后,徐德音又随着许迎年离京宦游,无论许迎年走到哪里,她总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左右。

向来月不能常圆,人也不能占尽美满。他们这样恩爱胶着的日子更像是一场美好到不真实的幻梦,惹得上天都嫉妒起来。

一如当年父母悲剧的重演,许迎年也早逝而去,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要徐德音独自抚养。过往曾有过多少浓郁的甜蜜,那么如今就会有多少悲楚的伤痛。

锥心之痛时时伴随着徐德音,她在每一炉香中相思,在每一曲琴中追忆,在每一幅画中怀念,她把最深的思念尽数寄托到了焚香、诗画之中。她的余生还很漫长,还要遵照许迎年的遗嘱把两个幼子培养成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她不得不坚强面对未来的日子。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应验在徐德音身上。不久后,许家又发生了一次火灾,烧毁了大半家产。面临如此厄难,她坚韧以对,一边辛苦地操持家中事务,一边悉心督促孩子的功课。

即便是家境已大不如前,徐德音依然日日焚香并嗜书如命。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也勤奋好学,后来长子就举博学鸿词出仕,官至同知。

晚年在扬州居住时,徐德音还收了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妻子方婉仪为徒。管西宁画过一幅《寒闺夜吟图》,记录的就是当时在方婉仪家中几位女诗人雅集的情形,其中年长者就是徐德音,她们的这次小型诗会也成为扬州文坛的一次佳话。

自许迎年走后,焚香、诗画就成了徐德音的精神寄托,就像她写的诗句一样,“半生心事许烟霞”。在她写过的五百多首诗中,有爱情、有友情、有花月、有熏香、有风景,有她不欲与人言的喜乐悲欢。

袁枚曾说:“比来闺秀能诗者,以许太夫人为第一。”只有她自己明了,是点了多少炉篆香,熬过多少不眠夜,经历了多少沧桑,才泣血成字呕心为诗。

曾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到过的人,都会一点点描绘出你气质的模样。徐德音漫漫的八十多年岁月,江南的清润,帝都的繁华,夫妻间的唱和,闺秀间的酬答,篆香熏染的琴韵就这样以诗的韵脚画出了她最美的样子。在时间的无涯里,她内敛的蕙心兰质开成了岁月深处不谢的芳华。

猜你喜欢

诗画日子
诗画里的乡村童梦
云上的日子
吵架
讨厌体假日
画与话
画中有话
诗画话
诗画话
诗画话 丁聪配画
诗画话 丁聪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