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
2020-08-25蔡胜君
摘 要:在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建设过程中,守正创新对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坚定自信,以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创新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守正创新;理念;端正;自信;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G63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3-0016-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为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坚定自信,在教学理念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着力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做出贡献。
一、守正创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1.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要求教师坚持守正创新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面临着新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社会处于改革攻坚、经济调整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差,以致出现困惑,进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怀疑。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使得优秀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同时,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以及西方意识形态也在借助大众传媒进行渗透,危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造成了冲击。在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守正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知,赋予思想政治课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以创新理念引领思想政治课发展。
2.落实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坚持守正创新
青少年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教育好、培养好青少年,思想政治课应该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呢?守正创新是关键。“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为“创新”指明了立场和方向;而唯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充满活力,得以丰富。要完成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和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教师要以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现,以自觉的担当和作为,以积极的创新取向,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守正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1.守正,端正理念,坚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求”,并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落实这“六个要求”和“八个统一”,首先要守正——坚定思政课教师的自信,并在守正的前提下推进创新。只有教师拥有自信,才能将自信传递给学生;只有教师推进创新,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想。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标与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导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体会与感悟,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有所收获。这样,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有对自己有信心,对课程有信心,对教学有信心,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具体地说,坚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理论自信。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二是教学自信。教学自信指教师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教学活动的坚定感。教师只有树立高度的教学自信,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最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让教学活动更有创见和魅力。三是职业自信。教师的职业自信,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教师要坚信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认识到自身所从事的思想政治课是政治性、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与重托。
2.基于实践,创新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才能上好思想政治课呢?基于实践的创新是其基本途徑。教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创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发展,铸牢思想之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如磐石,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这表明,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多元。推进思想政治课发展,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走出“创新高不可攀”的认识误区,克服“创新难以企及”的畏难情绪,积极践行“万众创新”的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一定能应对现实的新情况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但把鲜活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结合起来,就有可能获得新的认识,这就是创新。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当前学生思维的特点,积极探求教学方法,也是创新。任何课程都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立足学生需求,让学生了解、传承人类文化,展望未来,让他们涵养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考、判断和选择能力,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把有别于平常课堂上的做法、想法提取出来,并从理论上加以升华,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创新无处不在,每一个领域都可以绽放光彩。创新亦无大小之分,“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科技的突飞猛进固然是创新,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过程中一闪而过的新想法,以及在课堂上突破常规的新举措等,亦是一种可贵的创新。创新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可以成为创新主体,都可以为思想政治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結束语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端正理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澄清模糊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根据自身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将他们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乔春梅,刘艳群,韩立梅.试析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理论,2015(10).
[2]人民日报评论员.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8-09-05.
[3]崔新有.“守正”与“创新”[N].新华日报,2018-06-19.
[4]徐成芳,孙苓.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N].光明日报,2019- 03-27.
[5]张晓伟.创新并非高不可攀[N].人民日报,2016-10-27.
作者简介:蔡胜君(1978-),女,广东汕头人,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
Keeping the Right and Innovat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i Shengjun
(Liaopu Middle School,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515061,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keep the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be firm and confident,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enrich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eople in the era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concept; correction; self-confidence; teaching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