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普类绘本教学策略探究
2020-08-25徐雪云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然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知识也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科普类绘本是幼儿正式接触科学知识的第一步,对幼儿起到启迪科学思维、开拓想象空间、启蒙实验操作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目前科普类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绘本选择、教学模式、拓展交流、实践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求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尽一份力。
关键词:幼儿;科普绘本;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074-02
一、引言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的过程。幼儿可以通过日常活动、绘本阅读、集中活动等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其中科普类绘本以图画为主要载体,用艺术形式将严谨的科学知识展现给幼儿,是幼儿科学知识启蒙的主要手段之一。
良好的科普类绘本能够启迪幼儿的科学思维、开拓幼儿的想象空间、给予幼儿丰富的实践机会。不同类型的绘本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特征选择合适的绘本,并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从而实现科普类绘本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科普类绘本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过去的中国,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教育观念的落后,绘本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展现。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在小时候并没有接受过绘本教育,对绘本学习缺乏亲身体验式的感受。并且,现在的幼儿园教师解读绘本的能力薄弱,对绘本的价值和绘本教学的意义等缺乏深刻认知,因此绘本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科普类绘本教学技巧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尽管不同绘本的题材和内容不同,但教师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多大的差异,缺乏针对科普类绘本的教学技巧。相较幼儿接触较多的故事类绘本,科普题材的绘本有其独特的编排特点,一般一个章节围绕一个科普中心展开,内容以同类型科学知识而非故事为主线。例如,绘本《蘑菇博物馆》就是以蘑菇作为整个绘本的中心,适当轻故事重形式是科普类绘本不同于其他绘本的重要特点。
在许多科普类绘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对科普类绘本的正确认知。一是把科普类绘本当作科学书来教,将科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课堂失去了该有的活跃度和参与度。二是忽视“科普”这一教学任务,片面重视趣味性,将科普类绘本等同于故事类绘本,幼儿积极性很高,但并没有真正起到科普作用。
(二)忽视绘本的针对性选择
首先,生动有趣的绘本是吸引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基础,也是教师成功进行绘本教学的关键。目前市面上的绘本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时间精力都有限,绘本的选择必须有的放矢、适当取舍,既不能太过简单让幼儿失去探索欲望,也不可过于复杂超出幼儿的理解范围。其次,绘本的投放并没有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例如,与太空相关的绘本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开始是离我们最近的地球,再是肉眼可见的太阳、月亮、星星,最后是太空中的黑洞、星系等,幼儿对太空的了解过程也是由近及远更为合适。但根据笔者的调查,投放此类题材绘本的幼儿园并没有根据幼儿年龄进行安排。再次,虽然许多教师指出,在选择绘本时会考虑幼儿年龄和绘本题材、难度、趣味性等要素,但其实仅限于公开课的准备,平时的绘本教学还是以园内现存的绘本为主,在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活动区域所投放的科普类绘本其实大同小异,并未按照难度、趣味性等小类进行区分。
(三)缺乏科学的阅读、交流平臺
科普类绘本是以自然科学为内容主体的绘本,因而在绘本阅读之外的科学交流十分重要。绘本阅读作为幼儿园集中活动之一,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缺乏阅读平台,由于成本限制,许多幼儿园内部的科普类绘本长期得不到更新,幼儿只能翻来覆去地阅读其中几本;其次是缺乏交流平台,科普类绘本的阅读是接触科学知识的第一步,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沟通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但目前,幼儿很难有更多的机会和除同班同学外的其他幼儿一同进行科普类绘本知识的交流。
(四)科学实践锻炼延伸不够
从外形来看,绘本和传统教材十分相似,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很容易陷入以“讲知识”为目的的怪圈,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知轻练”的问题,在绘本教学中加入大量的知识内容,并要求学生背诵,以求达到知识扩展的目的,但缺乏实践经验的灌输性知识犹如空中楼阁,大量知识的累积并不等同于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太空》绘本时,教师讲授完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后,要求幼儿背诵行星名称并抽查。教师忽视了幼儿缺乏抽象想象能力的思维特征,对成年人来说十分好理解的“八大行星围着太阳转”,但许多幼儿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无法想象行星运动的画面。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插入手工环节,引导幼儿制作不同颜色、大小的星球模型,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深入理解行星运动的特点。相较于生硬的理论背诵,生动的实践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更为合适,也更为必要。
三、科普类绘本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科普类绘本教学相较传统教学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但绘本教育作为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诸多问题。根据目前绘本教育的现状,结合科普类绘本和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笔者从教学技巧、交流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结合绘本特点,注重教学技巧
在科普类绘本教学中要注重不同题材绘本的编排特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进行科普类绘本的阅读。如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科普类绘本缺乏故事性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法”引导幼儿进行科普类绘本的阅读。科普类绘本虽然可能为了科普性省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这不代表科普类绘本的讲解就会失去主线,教师可以在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前引导幼儿注意绘本主题。例如,在《太空》绘本的教学中,先引导幼儿对太空的概念进行初步讨论,“太空是什么”“太空里面有什么”“绘本的图画里都有哪些太空中的物体”等,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立体化的科普主题教学氛围。
同时,尽量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呈现科学知识,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科学学习。例如,在进行《昆虫村的技艺表演》绘本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幼儿自己观察并模仿昆虫的动作、叫声,而后在正式活动中以上台表演、你来模仿我来猜、小组竞赛等方式给幼儿呈现的机会。这样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和表现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绘本阅读后,加入大量延伸活动,如制作昆虫标本,通过角色扮演表演昆虫村的故事等。
(二)根据主客体特征,选择相应绘本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幼儿是阅读活动的主体,绘本是阅读活动的客体,只有客体符合主体的需求,绘本阅读活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首先,幼儿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应当因人而异,根据幼儿的年龄、班级、环境选择不同难度的科普类绘本。例如,春天的时候可以选择春天主题的绘本,如童心的《缤纷的春天》,里面描绘了许多春天常见的事物,像桃花、燕子、蘑菇等。并且注意绘本内容的前后呼应,春天主题绘本阅读过后可以选择动植物主题绘本,如《看!草儿》绘本,深化幼儿对《缤纷的春天》绘本中植物的认识,并引导幼儿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幼儿在《看!草儿》中遇到小蘑菇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缤纷的春天》中所描绘的蘑菇,思考适合蘑菇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培养幼儿联系新旧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其次,选择科普绘本时还应注意绘本的趣味性,因为科学知识本身是理性的、严谨的,所以教师在挑选绘本时,应当选择严谨与趣味兼顾的科普类绘本。最后,应当注重绘本选择的多样性,从海洋到宇宙,从动物到植物,从时间到空间,覆盖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方方面面。
(三)搭建阅读平台,拓展交流空间
首先需要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增加园区内的科普类绘本的数量,也可以通过园区内不同区域阅读资源的流通丰富科普类绘本内容,如每个班级内部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绘本资源,可以有规划地组织资源互通流动,提升绘本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绘本资源,如在许多学习软件上都有丰富多彩的绘本资源,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进行绘本阅读,价格相对纸质版更为低廉,且更符合环保理念。最后还可以举办科普读书会、科普主题交流活动等,可以是班与班之间的活动,也可以是校际的交流活动,充分激发不同学习团体间的竞争,激发幼儿对科普知识的表达和交流欲望。
(四)结合幼儿环境,增加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碎片时间,让幼儿见缝插针地进行绘本阅读和实践,例如可以利用饭前20分钟、午睡前的20分钟等进行小段的绘本阅读,并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思考,将幼儿的提问或回答罗列出来,在集中活动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绘本阅读和区域活动相结合,如在积木区进行区域活动之前,可以先进行有关形状或颜色的知识教学,然后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强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在绘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教师在大班进行了绘本《神奇的植物》教学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栽培种子的实践活动,并将优秀的发芽作品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进行展览,以激发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小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大班幼儿的作品,以此引发小班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好奇心,为后续教学活动埋下伏笔。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普类绘本的教学不是科学知识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忽视绘本内容的单纯讲故事,而是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科学知识和绘本内容相融合,做到不失趣味性和吸引力。优质的科普类绘本教育能夠启迪幼儿科学思维、开拓幼儿想象空间、增加幼儿实践机会,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催动剂。
参考文献:
[1]陈 芝.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8):70-72.
[2]殷媛媛.幼儿图画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徐雪云(1990—),女,福建厦门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