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导”“评”
2020-08-25张玲
张玲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文章根据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立足中职教学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从“情”“导”“评”等三方面展开探究,以期优化思政课堂,发挥其更为强大的“能量枢纽”作用。
关键词:中职思政;“情”感培育;目標“导”向;多维“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040-02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育人目标不断变化。面对新时代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新要求以及新时期培养德才兼备职业技术人才的新需求,笔者尝试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改进方式方法,力求在情感培育、引导启发、学业评价等方面有所突破,以优化课堂,增强思政学科吸引力,提升新时期思政课育人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基础。
一、“情”感培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孩子们在学校里,记得最清楚的是人类最深邃的情感。”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意识形态属性强的学科,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进行“情”感培育。
(一)关注安全感,建立信任
据调查,对中职生最为重要的、排名前三的情绪情感依次是安全感、信任感、自尊感。现阶段的中职生都是“00后”的新生代,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富足、眼界开阔、个性鲜明,但同时,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由于父母生二孩、自己学业不理想等因素,常常会过于敏感、自我封闭,在校学习时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学生正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说,在这关键的转折期,他们迫切需要信赖之人的引领;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说,只有学生打开心扉,信赖教师,思政教学才能入其心、入其脑。基于此,在课堂上,思政教师应主动观察与关注学生的状态,适时地把安全与爱的信号传递给他们,如温和的语气、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友好的微笑、真诚的点赞等;在导学时,要多考虑中职生的学业基础、心理因素、情感特点、个性特征等学情,以朋友的口吻提建议、授方法,少用或不用强制性的手段。教师主动营造宽容的课堂氛围,不但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授业的师者与长者,也是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朋友与伙伴,从而让他们产生安全感、信赖感,“亲其师、信其道”。
(二)唤醒价值感,树立自信
自信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中职生因为缺乏自信,在课堂上“安静”“淡定”,学习被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课堂上极其重要的环节。研究表明,学生在体验成功时容易收获价值感,树立自信。因此,思政教师平时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家庭状况、交友情况等,积极捕捉、发现亮点,想方设法挖掘、开发学生潜在的优势,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相应水平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力所能及;分配学习任务时应多考虑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能力参与学科综合性的活动,如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以“我服务·我奉献·我快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样,学生既能体验践行职业道德,又有机会发挥自身所长,获得成就感与价值感,树立自信心。
二、目标“导”向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在工作中正确合理运用目标导向将取得理想效果。特级教师俞冬伟认为,“职业教育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现实中,我们发现中职生学业成绩差,不是因为智力欠缺,而是因为“思想道德以及成长健康”方面的教育欠缺导致心理偏差和认知障碍。基于此,中职思政教师应明晰中职育人导向,充分发挥思政学科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
(一)目标引领,巧设实施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肯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义,讲述了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问题和关键,为新时代思政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现阶段中职生思政教学应根据中共中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照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积极构建“家校企社”联动操作系统,加强“三全育人”,实现中职思政教学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
开展学科教学时,坚持“八个统一”“用学术来讲政治”。在思政基础模块教学时,教师应以思政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科知识为载体,采用教学六步操作法,即“摸清学情—提出目标—开展活动—单元评价—螺旋发展—达标验收”,充分挖掘中职思政系列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引导中职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法治素养、职业精神及人格健康水平,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思政拓展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状况及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时事政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劳动教育等,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其文化素养,用实际行动助力职业理想的实现,展现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风采。
(二)策略引导,善用控制措施
在现实生活中,中职生普遍存在自控力差、不爱上文化课等问题,加之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复杂化,“三观”尚未定型的中职生更容易偏离方向,丧失学习动力。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学科特点及时代特点,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营造良好的学风,确保中职思政课堂“风清气正、思辨有序”。在实践中,笔者常采用纪律控制、舆论控制、心理控制等策略。纪律控制是指对背离学习要求的行为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比如,对不尊重教师、旷课、迟到、玩手机、睡觉等课堂违纪行为,可采用批评、扣分、反思、写检讨书等惩罚手段,通过施压,促其及时改正。舆论控制是指引领舆论导向,引导群体力量形成良好的课堂舆论氛围。又如:在班里选树各类积极分子,营造“比学赶超”的进取氛围;每日5分钟时事播报、宣讲新时代“抗疫英雄”“科技院士”等热度人物,用事实播撒正气,营造“红色舆论氛围”。心理控制是指对学习困难、有思想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走出困境,如一对一心理健康咨询、结对子帮扶等,给予人文关怀,促使学生敞开内心世界,让思政真正触及心灵,引发其灵魂深处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