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性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2020-08-25徐良斌
徐良斌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小儿常见病。《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规定:腹泻病程2周到2个月称为迁延性腹泻;超过2个月称慢性腹泻。小儿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病情迁延难愈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佝偻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那么,当小儿出现迁延性腹泻时,该如何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为慢性腹泻呢?
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小儿脾胃较弱,感受外邪和内伤乳食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故小儿泄泻在临床上较成人多见,其症状的表现亦较成人复杂,预后亦比成人严重。对于迁延性腹泻,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协同互补,提高疗效。
西医治疗
液体疗法:迁延性腹泻患儿,多表现为复杂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临床认为在治疗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轻、中度脱水,均可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补液盐(ORS)口服补液治疗;如为重度脱水或病情危重不能口服或呕吐严重者才需采用静脉输液,并根据不同的脱水性质补不同张力的液体;同时,应该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补充钾、钠、钙、镁。
对于轻-中度脱水患儿,家长可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来给其补水。配制方法:米汤500毫升+细盐1.75克,随时口服,4~6小时分次饮完,服用期间不禁食。
营养治疗:迁延性腹泻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是保证营养供给,禁食是有害的。能保持母乳喂养,应尽量保持,因母乳成分适合患儿且富含免疫抗体。但对于碳水化合物不能耐受性腹泻(食用含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双糖的饮食即腹泻加重,呈稀便或水样便,粪便pH值小于5.5,肛周皮肤因受酸性大便刺激发生臀红)患儿,则需停用母乳或牛乳,采用去乳糖饮食,比如去乳糖牛奶粉或豆奶粉、豆浆喂养(100毫升白豆浆加5~10克葡萄糖液)。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年龄<6个月的患儿,每日补充葡萄糖酸锌10毫克,连服10~14天;>6个月者,每日补充20毫克,连服10~14天。补锌有利于缩短病程,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和改善食欲。另外,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12和叶酸,有助于肠黏膜修复。
微生态疗法:微生态疗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在肠内补充正常的生理细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和活力,抑制腐败菌或致病菌的生长,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乳酸菌等,其中以活性双歧杆菌制剂效果最好。
药物治疗:主要是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比如思密达,在止泻的同时可以覆盖消化道,与黏液蛋白结合增强黏液屏障,加强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并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帮助恢复再生上皮细胞以及吸附消化道气体等。需要注意,多数患儿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细菌感染(脓血、黏液样便,有里急后重,镜检白细胞满视野,大便pH值7.0以上)。
中醫治疗
祖国医学对于治疗小儿腹泻病积累了丰富经验,辨证施治应用得当,对促进肠黏膜修复、控制腹泻可取得突出效果。中医认为“久泻必虚”,故迁延性腹泻主要分为脾胃虚寒泻和脾虚泻两种证型。
脾胃虚寒泻:病程>2周,时轻时重,大便稀溏,色淡不臭,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者。治则为温中健脾、固涩止泻。方药可选参苓白术散合桃花汤加减。
脾虚泻: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大便稀溏,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食欲不振,神情倦怠,形体消瘦或虚胖,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缓弱者。治则为健脾益气、固涩止泻。方药可选参苓白术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