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装设计专业的中外合作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探究

2020-08-25王渊

青年时代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服装设计方法

王渊

摘 要:中外合作教学课程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中外合作教学时,可使用专题介入法及项目介入法来推动课程。同时,课程的进展需要符合专业的教学目标,中外教师充分沟通,并通过相应的举措来增加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服装设计;中外合作;课程;教学;方法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明确了中外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一。通过引进国外优秀的办学理念、教学资源,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目的是促进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学习地道的外语,外籍教师参与课程为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为课程注入了活力。如今,中外合作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类科目,涉及学科广泛,已成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二、中外合作课程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教学课程模式培养的人才应符合我国产业发展需求,具有民族精神、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汲取外来文化的长处,促进教学健康发展。中外合作课程无疑是一种成本相对低、受益学生面更广的教学形式。它对于提升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中外合作教学课程通常是在教学计划中抽取一门相应课程,邀请国外院校教师与中方教师共同执教。由于短时间内,外方教师很难对中方的教学计划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外方教师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其次,参加课程教学任务的中外双方教师,往往会存在教学理念的差异,在课程进展中很难形成统一的指导方针。最后,服装设计专业归属于艺术类学科,学生的英语等文化学科底子相对较弱,与外方教师的沟通存在障碍。如何提升中外合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课程设立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服装设计专业中外合作教学课程教学举措

(一)专题介入法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由于双方教师设计观、文化观的差异,在课程进展中很容易造成课程重点不突出,甚至双方教师观念相悖、课程拖沓、效果不突出的情况。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使双方教师优势互补,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够最大化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某一专题作为主线来引导课程进度,可以更好的使双方教师聚焦于此,能大大提升课程的效能。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们是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艺术灵感来源。例如,在设计课程时,可以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加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围绕文化主线,中外教师可各自发挥所长,中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传统文化;外方教师则结合国际流行资讯,引导学生汲取设计灵感。双方教师各有侧重,共同推进课程进度。专题的选择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由双方教师共同商定,是灵活的、可变的。

图1、图2均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女装主题创作设计” 中外合作课程学生作品。该中外合作课程以“东风西渐”为主题,由中意两国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共同执教,要求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意大利时尚相结合。图1灵感来自于中国古老的青瓷,服装的色彩、中国结装饰扣的使用,很好地表现出了青瓷润泽细腻的质感与细节。图2作品名为“尸陀林”,作品展现出的时尚藏式风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课程围绕中国文化的进行设计生发,将意大利时尚与中国文化很好的融合,使传统元素焕发出时尚的光彩。

(二)项目介入法

服装设计是一门设计应用类学科,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模式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不少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所设计服装的商品属性,盲目追求服装的创意性与独特性,因此在毕业之后很难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目前不少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努力在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

中外合作教学中介入企业设计项目,是提升专业设计课程效能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女装主题创意设计课程为例,课程曾引入上海知名女装品牌,结合品牌的款式开发进度推进课程,中外教师、企业设计师共同指导学生设计,优秀作品由企业批量生产并销售。这是一种共赢的格局,通过项目介入法,学生可以从企业的市场反饋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调整设计思路,在就业时更为快捷地融入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外方教师所带来的资讯对产品的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企业的反馈对于双方教师也具有很好的教学促进作用。

企业的项目成为了中外教师之间重要的黏合剂,它协调中外教师设计观的差异,协调课程教学与企业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以企业的需求为润滑剂推动了课程进展,对课程效果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四、提升中外合作课程效能的注意事项

提升中外合作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仅仅在课程的设计上着力是不够的,在课程以外还有不少注意事项。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外方教师需提前熟悉课程的大纲及教学目标

中外合作课程是专业总体课程计划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课程必须按照专业的教学目标来推进。在课程开始前,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需就课程的大纲、教学目标进行充分沟通。外方教师不能简单的沿用之前的授课经验,而应由双方教师在教学目标符合专业计划的前提下,就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内容在课程开始做好妥善的安排,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

服装艺术设计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在课后还需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例如面料的选购、服装坯样的修正等相关工作都无法全部在课堂内完成。因此建立课程的交流平台非常重要,如微信群、在线网络平台等,这些即时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加深师生的交流,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中外合作课程的选择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进阶性的特点,低年级的专业课程一般为设计基础性课程,高年级课程则为进阶性课程。介入专题及项目制的中外合作教学课程,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提升训练,并为学生步入社会而做准备,一般而言,一些进阶性课程采取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好。

(四)加强中外合作课程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

教与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中外合作教学课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决定了他们课程的参与度及最终的课程效果。因此,参加中外合作教学课程的教师、学生均需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尤其是一些服装专业的词汇,不能仅仅依靠一般的通识性课程,在开课之前,中方教师可先行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词汇的学习。考虑到整体班级学生英语听说熟练程度的不均衡,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一位英语听说较熟练的同学,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以确保沟通的顺利,这些措施能够增加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高外方教师的教学效能。

五、结语

中外合作课程是服装艺术设计教育有益的课程形式,它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新的国际服装资讯,同时对于参与课程的中方教师而言,也是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符合专业教学规划的基础上,中外教师充分沟通,注意加强师生的课程参与度,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一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现状浅析[J].美术观察,2017(10):122-123.

[2]谢丽.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2(4):97-101.

[3]谭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曹春艳.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19,341(1):198-199.

[5]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服装设计方法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可能是方法不对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用对方法才能瘦
服装设计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