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学习为中心”的中职课堂教学盲点及对策探析
2020-08-25许吉玲刘丽娟
许吉玲 刘丽娟
当我们研究教学时,通常会问教学是什么?在教授和学习之间,我们通常研究的其实只有教师教授什么或如何去教授等,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维度。笔者试图通过对“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观察、分析、研判,找出中职课堂教学盲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以学习为中心”的中职课堂观察
我们如果要以学生学习的视角来研究中职课堂教学,就要研究“什么是学习”。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教授行为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些、有效些、快乐些?为什么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中其学习行为会有所不同,学习效果会相差很多?带着这样的一些疑问,笔者对实验班级的课堂教学展开了课堂观察,观察的重点不再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而是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笔者以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2017级数控班学生为观察对象,对该班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与法律、数控编程、计算机、机械制图、音乐等八门课程进行了课堂观察。本次观察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课前会议,了解课堂教学现状、制订观察方案、确定观察对象和主题以及制作观察工具——《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二是课中观察,记录现场。观察员使用观察记录表,从准备、倾听、互动、达成等四个维度,以及学具准备情况、精神状态(坐姿、安静、专注等)、抬头注视教师或黑板及表情、倾听关注的时间长度、辅助学习行为(笔记、查阅、回应、讨论等)、举手回答问题次数、练习检测或作品的完成情况等观察点,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三是课后讨论,分析推断,形成教学建议提供给教师参考。
二、中职课堂教学盲点分析
(一)养成教育效果欠佳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学习习惯很不一样;在不同课程的课堂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反差。这与任课教师是否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有很大关系。例如: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上课铃响后,即使及时归位,也不能做好教材和文具的课前准备,甚至时有丢失教材的现象发生;在上课过程中,会有坐姿懒散、状态不佳、情绪低落的现象出现。但在另外一些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上课前或上课过程中有提醒和要求,学生上课状态就会比较好,可惜的是这样的课堂并不多见,使得教师所谓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句话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彰显
对于教学而言,“教”不是目的,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中职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够合理,经不起课堂教学效果检验,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偏难,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较之以前粉笔加黑板,现在只是多了PPT教学;教学组织形式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师生互动基本以问答的方式进行,集体提问比例较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倾向于沉默,虽有生生互动,但不多,且主要以讨论为主,能发表观点的也很少,大多都是以教师总结结束讨论。有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根据其当时情绪而定,情绪好时,能主动回应教师的提问;但情绪低落时,即使教师要求其与同学互动,也不愿参加结对学习活动。总体来说,在课堂学习时,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策略,但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组织学习的形式和次数的影响。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保持沉默,显得较为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但并不是无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其是否能产生学习行为与教师的关注度、学习任务难易程度有较大关系。
(三)“做中学”等教学理念和方法仍未被重视
在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问题等。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人们应当“从做事里面求学问”。这些也是中职学校近年来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根据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在少數,长时间以“说”为主的授课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产生厌烦情绪。在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效果达成度明显下降,甚至无法保证练习的完成;而学生若对教师提供的视频等教学素材比较感兴趣,就能保证一定的关注和投入,但时间一长,也会产生开小差的课堂行为。而在专业课动手练习或操作中,通过做中学,学生基本能积极思考和探究,完成度也比较高。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达成度受到了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很大的影响。
三、中职课堂教学对策
(一)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在课堂上越多次被提醒学习进程或巡视指导,课堂学习参与度就越高,有效学习的行为也越多,学习任务完成度也就越高。尤其是被教师课堂上提问的学生,若问题回答正确被肯定或表扬后,其在之后的学习中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专注力。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学习状况,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课时多使用鼓励和肯定性用语,赏识和激励学生,不仅能增进师生关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班主任也应多关注学生各课程的学习进展,鼓励其多与任课教师沟通,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以不断取得进步。
(二)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须达到的学习效果,是行为和内容的结合。对目标的深入分析是基于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和具体学情的。对目标的处理就是一个不断弄清究竟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的过程。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一是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起点,即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二是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学习的终点,即在经过课堂学习后,学生学到了什么;在不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情况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经不起课堂教学实践检验的。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后,根据整个课程内容的序列理清关键学习内容,再指明经过教学后希望学生学到什么,即可能达成的学习终点,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具有可测性,才会是合理的。
(三)在“做中学”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实施课堂教学
长时间以单一形式授课、学习任务难度过大都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情绪,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任务的完成,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笔者建议,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吸引学生参与、投入课堂学习中去。
一是多整合使用直观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利用大声朗读、记笔记、提问互动、激励性教学等手段帮助学生产生有效的学习行为,以提高课堂参与度。二是组建学习小组,帮助学生跟上学习进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其学习任务完成度也会提高。三是针对实际学情,结合生活元素和职场要求,或结合学业水平测试要求,设计教学容量适中、难易适中,有层次、有梯度、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为此,笔者建议教师可设计分层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降低学生的学习要求或任务要求。难度适中的任务,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促进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其持续性地学习。
教学盲点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们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是知易行难。因此,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怀着对教育的敬畏之心,本着科学精神,借助科研工具动脑子、想办法,多反思课堂教学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不断提升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学习为中心的中职学校课堂观察校本研究”(项目编号:A/D/2016/031)、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课题“教学质量评估导向下的中职课堂观察LICC范式校本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编 李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