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应然诉求

2020-08-25郑燕梅

教师·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郑燕梅

摘 要:作文教学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奠基时期,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效地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共融。文章就如何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51-02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但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常常在写作时产生一种“无从下笔”之感,要么可能只是简单地记流水账;要么可能只是照搬他人的作文段落;要么可能只是对他人的作品进行一种简单的模仿等。显然,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缺少真实感与生动性。细细分析学生“无从下笔”的主要根源,除了没有掌握写作技巧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素材库,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化是作文教学的应然诉求。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将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的体会与五彩缤纷的画面当作写作素材,从生活角度切入写作,势必会有“情动而辞发”的效果,从而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更要倡导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对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思考,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些许见解,与大家共商榷。

一、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提升情感体验

知识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更是如此,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人们在下笔之前先得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其写作的冲动。作文课只是纯粹地提供一个题目,或者直接规定使用哪种写作方法,学生很难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还可能会存在部分学生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无形中会限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提取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场景进行文字语言描述,并沉浸其中,实现自我感悟与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生活化情境,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作文教学单一化、模式化。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一主题作文的写作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个别学生真实录制有关自己母亲的真实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全班学生一起观察交流视频中各个母亲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母亲回忆自己的母亲,并进行开放式撰写。因为有对真实的母亲角色的充分观察与体验,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下笔”的欲望。在之后学生提交的文章中,有的学生通过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一件事进行描写,将自己母亲温柔的爱的教育进行了富有感情的叙述;有的学生通过写自己与母亲出去游玩的画面,写出了“亲子”之间其乐融融的场景;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母亲“一天的作息时间”,细致地描述自己母亲的勤劳……一篇篇充满人情味的文章, 无不彰显出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正是通过充分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才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写作做足了情感铺垫,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搭建生活化活动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如果学生只是有写作表达的冲动,而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的积累,那么学生照样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源泉。教师不但要正确引导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带着正确的价值判断与情感态度观察生活现象。只有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

(一)开展校园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积累写作素材的地方。当学校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各项校园活动之中,在亲身体验校园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能时时、处处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快乐感受。例如,当学校召开“迎新年文艺晚会”“庆国庆才艺比赛”或是“猜灯笼迎中秋”等活动时,教师可以事先就让学生边参加活动,边关注、积累可用于写作的素材,如以“活动中最开心的事”“最难忘的一次活动”“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等为主题,要求学生在活动之后动手撰写文章。平时校园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件,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某日某同学帮助了其他同学,教师就可以抓住契机,在班级里以“友情”为题,引导学生说话写话,此事件不但可以被当作学生写作的素材,而且可以渗透思想教育。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到底可不可以带手机进校园”等热点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记录整理全班的讨论内容,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议论文章。

(二)开展课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事实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非常期待能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兴奋点,给他们一些收集写作素材的任务,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这样的课外活动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写关于动、植物之类的文章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天气,有序地组织学生带上笔记本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学生可以分小组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如榕树、太阳花之类)或喜爱的小动物(如小昆虫之类)進行有针对性的细致的户外观察(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这样的活动,在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同时,不但可以让学生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样贴近生活的任务驱动型活动,能够真实地触发学生内心的想法,积累生动丰富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可以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后若再碰到类似的作文主题,学生便可以记忆再现,而不会觉得“束手无策”。有了在教师任务驱动型的引领下积累写作素材的经历之后,学生在身边观察到的一些趣物或趣事,也就能自觉储存入脑海中,待写作需要时便会才思泉涌。

(三)开展社会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因而“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亦如此,文章主要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实践并体验生活,才能积累最具新意与鲜活生动的生活素材,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之境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参与社会生活进行“实弹演练”,如根据福建省莆田市政府决策开展“木兰溪治理”,于是笔者便让六年级的学生分成几组展开活动。其中一组的学生主要完成调查报告,让学生请教科学教师,深入访问水利部门了解身边的水质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第二组的学生写倡议书,让学生对在木兰溪旁边私自饲养家畜的居民进行说理劝说,并尝试写倡议书,带着所撰写的倡议书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原先撰写好的倡议书进行再修改;第三组的学生根据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写活动报道;第四组的学生对各个小组开展的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感人的事例,并分别写出不同的作文。有的学生以“最难忘的一次活动”为题;有的学生以“我重新认识他”为题;有的学生以“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题;有的学生以“我是小小护河者”为题;有的学生以“我在木兰溪打卡”为题等。这样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身走进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丰富多样、多维度的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活动中人与事的描述,结合当前的生活现状,学生也能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感知并体验生活实践,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中储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下笔时能真情实感地进行表达,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四)开展主题竞赛,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以生活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学生不断地参与竞赛训练,能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水平能得到大大的提高。比赛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进行句式、句段或语篇的仿写竞赛,也可以是想象描写、故事续写、文章改写等生活化的写作活动。

例如,在景色描写技巧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生活化的写作竞赛活动,即事先选定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某一景物,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与回忆想象,规定一定的时间,鼓励他们灵活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多种手法描写指定景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等特点,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与相互点评,并对共同评出的写得最好的文章进行品赏。

三、引导生活化语言表达,养成写作习惯

教师常常会看到有的学生在写文章时总是会编造一些生活中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例,这种扭曲生活事实的做法是不提倡的。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写作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养成,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写作技能。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细心留意周围的“人、事、物”,并及时地用文字记录下当天当时的事与人,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种日记式的长期积累,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写作习惯,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一言以蔽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章写作源于生活,并表达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基于生活,着眼实际需要,拉近熟悉的生活与文章写作之间的距离,打通生活与作文之间的通道,致力让学生通过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不断地积累素材,通过写作训练,逐渐养成写作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瑞香.整合·開掘·创生——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5):54.

[2]许 燕.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刊),2017(6):57.

[3]吴球辉.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7(10):166.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生活化小学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