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检查在诊断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
2020-08-25赵丹丹卞伟伟
赵丹丹,卞伟伟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周围性面瘫在面部神经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也称作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以及面神经麻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种状况导致面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出现痉挛,水肿或者是缺血。通过最近几年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周围性面瘫检查确诊中使用肌电图的方法是比较可靠、客观的。本文分析的对象是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名患有周围性面瘫的患者,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是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4名患有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以及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群44名,其中面瘫组为患有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在面瘫组中的44名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名,女性患者20名,患者年纪平均在18.3岁~69.2岁之间(41.25±12.38),其中43名患者只有一侧发病, 1名患者是两侧均发病。对照组中44名研究对象中有男性人员22名,女性人员22名,平均年纪在18.6~70.4岁之间(42.67±12.69),面瘫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均具有一定的比较性P>0.5。
1.2 方法
所有人员在进行肌电图的检查的过程中,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5摄氏度,肌电图检查的方法是:在检查者口轮匝肌以及眼轮匝肌的地方固定检测电极,其检测电极固定的方向要和面肌肌纤维保持平行。而刺激电极的固定要在检查者面神经出茎乳孔的地方,之后设置波宽在0.2 ms,刺激的频率为每秒1次,刺激电流的设置要从0 mA开始逐渐的加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两侧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面神经运动传导的峰值振幅及面部两侧瞬目反射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把所有的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比较可以使用x2检验,其中所有数据中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2 结 果
2.1 面瘫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及峰值振幅的比较
比较面瘫组和对照组的面颊两侧神经的运动传导的潜伏期、峰值振幅可以看出对照组的两侧神经的运动传导的潜伏期、峰值振幅没有明显的差异P>0.5。而面瘫组的患者两侧神经的运动传导的潜伏期要比对照组长,峰值振幅也要比对照组小,具有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5。详见表1和表2。
表1 对照组研究对象两侧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及峰值振幅的比较
2.2 面瘫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瞬目反射的情况
对照组中健康检擦的人员中面颊两侧的瞬目反射都没有什么异常,均为健康。但是,面瘫组出现了相关的异常状况,在面部进行肌电图检查的过程中出现异常的一侧没有引出R1、R2波或者出现的R1、R2波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而R2’波则表示正常。对照组中的健康人员的面颊两侧引出的R1、R2波显示正常,同时没有出现R2’波。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早期的病变表现为面颊两侧出现水肿或者是脱髓鞘,比较严重的状况下会出现轴突变性。当病变发展到髓鞘的时候就会对面部神经的传导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假使损伤到了轴索,就会导致面部神经出现营养不足的状况,通常来讲,患者情况较为轻微的,大多在半年之内都会痊愈,痊愈后面部各项机能良好,但是,患者情况比较严重的话,治疗的时间通常都会超过半年。在临床中诊断面部神经被伤害的程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难的比方,通常都需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诊断,在准确的判定患者面部神经损伤的程度,对面部神经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快的找到比较简便、客观的方法来对周围性面瘫进行评估、诊断。而根据时代的发展,发现肌电图的方法在周围性面瘫诊断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就目前来看这种方法在检查周围性面瘫中是最有效的,
综上所述,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检查中使用肌电图检查对病情的判断以及观察面肌预后的效果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指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