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二铵肠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08-25陈忠辉
陈忠辉
(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 启东 226200)
药物性肝损伤是患者在治疗中因为服用药物时由于药物本身或是药物产生的代谢物损伤特殊体质患者的肝脏形成的[1],临床上可以以各种的肝疾病为表现,若病情较轻在服药后便可自行恢复,但是如果病情严重便可危及生命[2],并且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人群可以是健康者也可以是曾有肝脏疾病史的患者。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故本次实验将研究甘草酸二铵肠胶囊、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周期内(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能够比较(P>0.05)。纳入标准[3]:(1)患者在入院之前肝功能正常,在入院接受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2)患者入院后ALT、AST、TBIL和ALP等指标出现异常,且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3)无严重脏器功能不良;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的肝损伤或是入院之前就有药物性肝损伤;(2)合并其他肝脏疾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服用甘草酸二铵肠胶囊。一次3粒,一日3次;观察组服用甘草酸二铵肠胶囊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0.1g加入250ml的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日一次。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的肝损伤分级与分型,分级以及分型标准见表1与表2。(2)肝功能指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肝功能指标,如ALT、AST、TBIL和ALP;(3)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
表1 药物性肝损伤的分型标准
表2 药物性肝损伤的分级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此次研究的临床数据信息录入SPSS 20.00系统,数据表示形式为(±s),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认为P<0.05时比较存在差异性。
2 结 果
2.1 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分级与分型
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分级与分型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2 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
在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在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4)
2.3 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有9人(占比25.72%)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研究组仅有2人(5.71%)出现可不良反应,比较有意义(P<0.05)。
表3 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分级与分型
表4 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s)
表4 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s)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TBIL(umol/L) ALP(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144.96±88.61 38.12±16.89 107.35±91.27 36.82±24.19 16.29±6.72 14.78±4.09 144.94±68.29 94.20±19.26研究组 35 145.23±88.94 28.49±17.62 107.19±92.38 23.74±26.01 16.33±6.79 10.11±4.21 145.29±69.20 79.73±18.8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药物性肝损伤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形成,属化学性损伤,其具体机制复杂[4],涉及多种炎症因子与信号通路。ALT、AST、TBIL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能够代表肝脏损伤的指标,在肝脏发生损伤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再结合相关临床表现或是影像学检查可对疾病做出诊断。甘草酸二铵肠胶囊可通过发挥类醛固酮作用起到抗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则通过降低体内的NO水平发挥对干细胞的保护,也可以阻止血清转氨酶的升高避免肝细胞变性与损伤,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这些功能性指标升高,再结合临床表现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指标下降程度更加明显,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佳;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也减少,提示我们两种药物的联用安全性更好。综上所述,笔者提倡在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用联合应用甘草酸二铵肠胶囊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