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的四川清音表演唱
——以《下乡》《支边》为例

2020-08-25冉海萌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全曲清音小英

■冉海萌/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四川清音表演唱,是一种附属于四川清音发展的其他表演形式,是一种以舞台表演形式演唱的四川清音。台上清音演员至少在两人及以上,根据所唱曲目的要求分配角色。群唱是四川清音表演唱最长见的表演形式,且表演的场所以大型舞台为主。舞台上演员将鼓板伴奏交给了乐队,乐队不出现在台上。由于在表演时演员需要全场跑场,所以以群唱为主的四川清音表演唱一般用录音带担任伴奏。

四川清音表演唱内容有别于传统故事性曲目,多以歌颂为主,其故事情节常只作为旋律的点缀,表演时有角色分配,人物不能单以,可以一人多角,演员表演时根据情节需要时而跳进时而跳出,表演形式非常灵活。例如:《老两口看创业》,是上世纪70年代末根据王进喜事迹改编的电影而创编的四川清音表演唱曲目,主要讲述老两口一同观看王进喜事迹的电影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有趣的对话,其演员的表演则根据故事情节灵活变化。

一、清音表演唱的产生

四川清音的表演形式是一个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从坐唱到站唱再到跳唱;从自弹自唱小型乐队伴奏到交响乐队伴奏;从独唱到对唱再到表演唱。四川清音的表演形式呈多样性的发展,根据不同的表演场合选择不同的表演形式。

(一)从文工团而来

《下乡》是由重庆财贸文工团王左栋等人创作的四川清音对唱,这是第一次由非四川清音专业曲艺团创作的曲目,但依然是出自文工团群体。曲目一出,风靡一时,重庆市各大演出场所争相邀请。由于曲目中出现了许多人物角色对白及众人旁白,好似一段完整的音乐舞台剧,加重了舞台表演成分,开始有了四川清音表演唱的雏形。

巧合的是《支边》的问世正逢曲艺团的专业团队要去云南支边,由于代表团是由国家发起,且四川的支边青年最多,便把《下乡》改编成新的四川清音曲目《支边》。其内容是根据支边的事件而改写,套用了《下乡》的演出形式,其中主人公都由老大娘和她的女儿为主,演员一坐一站。在《下乡》中由四川清音演员王左栋坐,另外一名演员站着;而《支边》由邓碧霞坐,马光华站。《下乡》中的词讲的是母女两的故事,以下乡的关系来发展,支边是根据支边故事来发展的,以词为主,曲则根据词的变化而变化。两首曲子的词曲虽是不同的,但是都套用了同样的结构形式。

(二)专业舞台的发展

《支边》的成功“激活”了四川清音的群唱表演形式。四川清音表演唱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作的一种带有戏剧形式的表演唱——《送伞》。由于没有曲谱记载,李老师告诉笔者:“这首表演唱当时是由唐心林(饰老头)和舒启荣(饰孙女)两位老师演唱的,主要讲述了毛主席来到村庄,正逢当日烈阳高照,爷孙俩满怀激动的心情为毛主席送伞的故事。”

随后四川清音表演唱成为大型舞台的清音表演形式。1996年增祥明老师为庆祝三峡移民创作了清音表演唱——《搬进新居迎太阳》首次由十几名清音演员在舞台上演唱。2018年李静明老师为重庆春节联欢晚会创作改编四川清音表演唱《小放风筝》。

二、四川清音表演唱《下乡》与《支边》的曲目对比分析

由于《支边》在创作背景和歌词上几乎完全套用《下乡》的形式,只根据其不同的歌颂对象在歌词内容和旋律上进行改动。两首曲目都在在半说半唱中出现了台词对话的表演成分,其音乐形式及舞台表演形式已属于四川清音表演唱。

(一)音乐分析

《下乡》全曲节奏为2/4拍,音高为D调(调式在曲艺音乐中并不常见,四川清音曲目通常用曲调音高来定调,且音高不固定),采用半说半唱的形式,在音乐中穿插旁白、未调(近似于快板的数板)以及母女间的对话表演。全曲一开始由14小节的音乐唱出“山城为何敲锣打鼓”的疑问,并由旁白回答欢送知识青年去农村的原因,唱与说一问一答,交代知识青年下乡的背景。随后在母女间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唱与说交织进行,最后以众人合唱结尾,将全曲推向高潮。

《支边》全曲节奏同样为2/4拍,音高为D调,在音乐上几乎全部套用了《下乡》的音乐形式,但在节奏型和旋律音型上出现细小的变化。

例如:两首曲目第一段音乐的对比(如谱例1、2),《支边》在歌词与旁白上几乎全部套用了《下乡》的歌词,且都采用2/4拍,根据情节把与下乡有关的内容改为边疆,但在曲调上进行了大范围的改编。由于四川清音的曲目音高根据演员的演唱功底灵活多变,《支边》的原谱例上并未标记音高,笔者借用《下乡》的D调音高打谱,以便分析。

(二)角色及内容对比分析

《下乡》全曲角色共有五人,即说旁白的小王、小李和小张以及主要角色母亲与女儿小英,其中穿插着众人的帮腔。全曲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知识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而知识女青年小英的母亲去极力反对小英下乡,在与母亲的一番周旋后,小英终于得到母亲的谅解,最终如愿下乡的故事。

图1 谱例1 《下乡》(谭柏树提供谱例,笔者打谱)

图2 谱例2 《支边》(谭柏树提供谱例,笔者打谱)

而《支边》的角色及故事内容均借鉴了《下乡》的创作背景。延用了主要角色母亲与女儿小英以及半说半唱的对话形式。其内容根据《下乡》的故事改编,讲述了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去到边疆,加强战备,小英的母亲却因为种种原因反对小英去支边,在众人的劝说以及小英的坚定决心下,母亲最终同意小英支边的故事。

三、结语

清音表演唱较早出现在重庆上个世纪50年代由财贸文工团传作而来,后经专业的借鉴和打磨得以产生。1996年为庆祝三峡移民,增祥明老师大胆创新,创作的四川清音表演唱——《搬进新居迎太阳》首次由十几名清音演员在舞台上演唱,四川清音表演唱开始有了系统的表演模式,它的出现为四川清音带来了更多传承的可能性,丰富着清音艺术。由于表演唱的舞台要求极高,且其歌曲内容主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而创作,表演唱的形式并不多见,更多是在有特定主题的大型晚会上进行表演。

猜你喜欢

全曲清音小英
《园林清音》
南风清音——南方风景青年油画五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小英的烦恼
寒溪
季节性恋爱(外一首)
《山水清音图》
叫爸爸
巧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