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数字学校战“疫”纪实

2020-08-24罗清红陕昌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科院成都市成都

罗清红 陕昌群

为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都市教科院充分发挥教育智库的专业引领、示范辐射影响,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在线教育的安全稳定开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成都数字学校临危受命,勇于担当,除继续开展周末、寒暑假的补充拓展课程外,从2月18日起,还临时担负起全市初三、高三全日制直播教学重任,为广大区(市)县和学校提供一种优质托底的选择,确保毕业年级的教学尽量不受疫情影响,缓解家长师生的教育焦虑,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3月9日起,成都数字学校在疫情期间特别开设的初三、高三全日制直播课程在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其统筹的播出通道播出,全省学生可以免费观看,为全省的“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高度重视,前瞻规划,全面制定实施方案

成都市教科院密切关注疫情,前瞻谋划,回应关切,确保关键时期“停课不停学”。早在2020年1月底,为落实《成都市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制定了《2020年延迟开学成都数字学校直播课实施计划》,在2月18日至学校开学期间推出高三、初三课程。提前策划、精心准备,力图完全模拟正常实体学校全部教学活动,确保防控疫情期间毕业班级“停课不停学”。成立线上教学专项工作小组,下设7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落实各项准备及实施工作,包括课程规划设计小组、课堂教学管理小组、技术保障联络小组、舆情应对处置小组、家长学生学校对接小组、后勤安全保障小组、总协调与应急小组等,并安排好现场每日值班干部。

运行高效,群智涌现,建立良性运作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成都数字学校一个多月仿真实体校体验期,成都数字学校也是当前学科教研最真实的实验场。数字学校短期的“实体”运行,需要全时空、全流程、多环节无缝对接,需要全系统、多部门协同工作,更需要教研员深入一线多角色扮演,如课程设计者、教学组织者、课堂聆听者、课后反思者。在成都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成都市教科院的主要领导积极推动,院班子强有力组织,建立起一套良性运行模式,具体表现为:由成都市教科院教育信息资源数据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及总协调,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和课程中心负责课程设计及名优教师遴选与磨课,文轩教育技术团队进行运营,值班团队观察记录建议,后勤团队保障改进。成都数字学校工作有序组织实施,不少干部教师的值班记录都很有特色与针对性,不仅有教学全流程的写实性记录,还有对课堂教学细节、组织管理以及面对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群智涌现,这些都有助于推动数字学校向纵深发展。

精挑细选,科学流程,打造硬核优质课程

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开学期间,成都数字学校高三、初三直播教学整个过程周密,流程科学。先调研需要,设计课程,公布课表;接着遴选教师,布置任务,细化计划;然后教学设计,教研磨课;再然后技术培训,现场试讲;最后正式在数字学校上课,反思改进。相关教研员和名优骨干教师们深度参与,经常进行网络研讨,甚至在疫情期间到数字学校集体研讨,保障了成都数字学校课程的常态优质实施。直播让师生都有现场感,在共同的“场域”下让教学“在场”,让生命“在场”,做到“隔着一块屏幕,你我却在身边”的现场感。成都数字学校要求所有直播教学向深度学习聚焦,即挑战性学习主题、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活动与持续性评价。

想方设法,协同创新,构建新型教育生态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战役,成都数字学校是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验现场,我们的教研员、教师、技术人员、区市县教研部门以及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卷入其中,一起协同合作,构建新型教育生态。新华文轩增加280万资金投入网站、App端的优化和服务器扩容;四川广电、成都电信免费向其互动电视用户开通成都数字学校课程资源的点播回放服务;四川广电投入300万元铺设成都数字学校直播专线,把成都数字学校的优质资源推向全省。成都市教科院教育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及时将有关直播课程通知通过OA系统发送给区市县教研部门再传达到学校,并告知账号注册方式、观课方式、课表安排等,同时扩建数字学校区(市)县管理QQ群,容纳2000余学校管理员加入,及时解决各种账号密码注册、看课等问题。各区(市)县教研部门及学校积极选择数字学校课程,组织管理学生,开展好网络学习摸底调查,保证每位学生可以看课学习。班主任积极建立虚拟班级,学科教师也配合数字学校上课来主动做助教,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同学生一起观课,线上进行辅导答疑补充教学,让在线教学更加有效。成都全域通过教与学的再度整合,实现了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情况下,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大规模在线教育生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保障有力,积极应对,确保直播平稳安全

成都数字学校能够平稳运行,为抗“疫”做出重要贡献,离不开直播背后大量工作人员的强力保障。

1.技术保障

每天,技术人员早晨7点到岗,开启满满一天的直播工作。项目环境与直播团队2月4日即到岗布置直播环境,预热设备及登录环境,进行直播前跑通环节,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作。直播进行期间,教师讲课过程中进行全面监课,确保每日直播正常进行。授课前,分批次对授课教师进行在线培训,详细讲解三分屏授课工具各项功能细则。为了减轻成都数字学校平台的服务压力,与四川广电和成都电信等多家平台开展合作,通过电视大屏向全省初三、高三师生提供“停课不停学”直播、点播课程学习服务。为了确保直播平台顺利过关,技术运维团队披星戴月反复对服务器性能做出评估、调试、升级、扩容。平台运行稳定,音画高质流畅、师生互动正常、实现零卡顿和零故障。

2.后勤保障

成都市教科院高度重視疫情期间后勤保障工作,并进行了细致安排部署。包括物管公司值班保安对进出单位大门人员进行“额温测”;教师进入教室之前,物业管理人员对地毯、讲台、硬件设备、鼠标、手写板等常态化接触的物件进行酒精喷洒消毒,每日3次;直播教室均保证备有纸巾、湿纸巾和酒精消毒液;为没有戴口罩的教师提供口罩;在候课室内准备好暖水瓶和纸杯,供提前来做准备工作的授课教师们使用等,确保教师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3.舆情应急保障

成都市教科院舆情应对小组一直关注网络及QQ群、微信群、直播课堂、信访等与成都数字学校直播教学有关的舆情并积极回应,确保及时解决问题,服务师生家长。24小时在数字学校区(市)县管理群、直播教师群、信息化管理群、学生家长群几千人群进行答疑,发布有关通知消息;回复局长信箱、市长信箱来信11份。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对数字学校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可度——服务数百万师生,几十天时间,紧急上马的情况下仅有10余份来信。其中,最精彩的舆情应对是3月10日有部分成都的自媒体以“四川省教育厅新增中小学生电视课堂播出渠道,直播课程安排到6月6日”等为标题进行发文,导致社会误读:直播课程都安排到了6月6日,是否线下正式开学也要等到6月?舆情应对小组立即就此拟写了声明,并联系成都商报对此进行澄清,当天就扭转舆情,各自媒体及时删除了不实言论。同时,教科院辟谣的信息被各家新闻媒体及大量自媒体转发转载,社会对成都数字学校及成都教科院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彰显了疫情期间的正能量。

成都数字学校是由成都市教育局创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设计指导,四川文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汇聚来自石室中学、成都七中与树德中学等名校600余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无边界网络空中数字校园。延期开学期间,截至6月23日,初三、高三年级直播768节,来自全市47所学校的229位教师和30余位教研员参与了直播教学工作,成都市初三7.9万人参与学习,共计学习629万人次,高三2.3万人参与学习,共计学习68万人次,覆盖全省各类平台累计达1700余万人次参与直播或点播学习。全国及省市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成都数字学校经验。4月1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通过视频会议,成都教科院向全球183个学习型城市会员国(地区)专题介绍疫情之下成都“停课不停学”的实践案例,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许,在国际上发出了成都教育的声音。成都市数字学校线上直播教学普惠民生,福报社会,成效显著,影响深远,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教科院成都市成都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穿过成都去看你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教育局同仁到市教科院考察交流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总目录
成都
在成都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