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手术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0-08-24孙红梅
孙红梅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医院,吉林 四平 136100)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1],阑尾管堵塞、细菌入侵等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2],患者发病后常会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以往治疗急性阑尾炎多实施常规开腹手术,但开腹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大,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将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切口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患者均被确诊,且患者被随机分至两组,研究组55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1±7.8)岁;对照组55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4.4±8.0)岁。治疗前患者均签写同意书,伦理委员会同时批准本次研究的进行。两组患者各项基础信息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术,术前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取患者仰卧位,随后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处理,麻醉生效后在患者腹部麦氏点周围做一长度2 cm左右的切口,随后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和肌肉,确定盲肠位置后,沿着结肠带找到患处,随后利用长无齿镊夹把阑尾夹出,对阑尾根部进行接扎处理后将阑尾切除,切除后阑尾残端实施消毒处理,缝合盲肠壁使阑尾残端藏于其中,使用引流管将病灶处的脓液全部吸出,最后将切口逐层缝合。手术结束后,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治疗,实时观察患者切口状况,若出现不良症状需及时作出对症处理,如果患者术后切口处有疼痛感,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感,必要时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
1.3 考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我院采用SPSS 23.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n=55) 35.59±5.21 19.72±1.54 21.12±1.16 3.78±0.55对照组(n=55) 60.85±9.78 67.26±8.80 33.45±2.95 6.02±0.93 t 6.74 9.56 7.26 8.16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在以往的临床治疗当中,通常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虽然可达到较高的临床效果,但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伤害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并可对切口周围的组织、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身体恢复[3]。小切口手术仅需要在患者腹部做一2 cm左右的切口,不仅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还能避免腹腔长时间与外界相接处,从而使得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大幅度降低,加快伤口愈合,最终达到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目的,此外,小切口手术不会对患者的腹部美观度造成影响[4]。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