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磁横波牵引治疗联合临床护理干预在腰痹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24钟丽环
钟丽环
厦门中医院骨一科 (福建厦门 361099)
腰痹病又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退变组织向椎体后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神经根,从而产生以腰腿部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该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普通电动牵引治疗是临床治疗腰痹病患者的常用手段[2]。热磁横波牵引治疗是指在普通牵引治疗的基础上,将横波运动、准倒悬牵引及腰椎弯曲度调整相结合,建立光疗、热疗和磁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探讨热磁横波牵引治疗联合临床护理干预在腰痹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腰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3~47岁,平均(32.35±9.67)岁;病程6~12个月,平均(8.64±0.56)个月。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4~48岁,平均(33.53±8.74)岁;病程6~12个月,平均(8.67±0.6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CT、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腰痹病;(2)有腰痛史或腰部受外伤、湿寒等;(3)脊柱侧弯,生理弧度消失,腰部活动受限。排除标准:(1)因受伤或其他原因,有出血倾向且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2)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3)有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皮肤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的患者;(5)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血管畸形、恶性肿瘤、慢性消化性疾病的患者;(6)脊髓型颈椎病或脊髓损伤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TC-30D 电动间歇式牵引(日本)治疗[4]:患者取仰卧位于牵引床上,将腋装具放置腋下,腰椎牵引带放置骨盆处扣紧,连接牵引绳;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情况调节牵引重量,女性牵引重量为30~35 kg、男性牵引重量为35~45 kg,20 min/次,1次/d;牵引结束后,嘱患者静卧休息3~5 min,侧身缓慢起身行自由活动。
观察组采用HLJ-103热磁横波运动理疗机(中国)进行牵引治疗[5]:通过热磁横波中的人体横波运动、倒悬腰椎牵引、远红外光热及脉动磁场作用予放松、解除痉挛、消炎消肿、恢复腰椎间盘;治疗前,预热15 min 以上,床面温热为宜;制定模式为自动控制,调节第1角度(小角度)和第2角度(大角度),分别设置为10°和25°,2种角度中间间隔1 min;横波摆动频率为120次/min,启动腰部、臀部的远红外功能,并将光热调至60 ℃,20 min/次,1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枕头至合适位置,确保身体全面接触,且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强度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逐日增加,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治疗结束后,本机自动关闭机器,患者静卧休息3~5 min后,侧身缓慢起身离机自由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两组均给予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医疗检查、化验、治疗等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6-7],具体措施如下。(1)生活起居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讲解该病的健康知识,嘱其生活中需避免腰部负重,同时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冷刺激;下蹲时尽量保持躯干直立,翻身时需同轴翻身;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叮嘱其多卧床休息,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屈膝、屈髋等活动,放松肌肉以减轻疼痛。(2)情志护理:通过心理疏导、释疑解惑、移情相制、顺情从欲等方法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3)饮食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可指导其晨起空腹饮一杯温水或蜂蜜水,少食多餐,多食用绿色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等以促进排便,忌食辛辣肥腻的食物。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腰椎功能:于干预前、干预后,分别从屈伸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及旋转活动度3方面评分,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各项功能越好;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椎功能[8],在白纸上画1 条10 cm 长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患者在直线上标记1 点,以表示疼痛程度,0 cm 即0 分,无任何疼痛感觉,1~3 cm 即2 分,轻度疼痛,4~6 cm 即4分,中度疼痛,7~10 cm 即6分,重度疼痛。(2)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于干预后,分别从饮食、定期复查、遵医治疗、生活指导等方面进行评价[9],完全依从,患者主动并完全按照医师的嘱托进行治疗;部分依从,患者在家属或其他人的督促下可按照医师的嘱托进行治疗;完全不依从,患者在家属或其他人的督促下可勉强完成治疗或完成部分治疗;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屈伸活动度评分、侧屈活动度评分及旋转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项目 观察组(35 例)对照组(35 例)屈曲活动度 干预前 52.33±9.37 51.86±9.95 干预后 72.69±10.26a 61.34±8.82侧屈活动度 干预前 41.12±11.38 40.66±9.78 干预后 49.07±8.75a 44.61±6.32旋转活动度 干预前 39.21±12.23 38.73±11.56 干预后 46.84±9.56a 42.97±6.67 VAS 干预前 6.54±0.79 6.74±1.03 干预后 1.38±1.25a 3.52±1.27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腰痹病是骨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关于该疾病在《诸病源候论》中有记载,其种类大概分为少阴、风痹、肾虚、坠堕伤腰、寝卧湿地5种。腰痹病是以原有的腰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由于身体虚弱及过度劳累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肾精亏虚,直至胫骨失去濡养后,腰椎间盘退化,最终形成该疾病[10]。
热磁横波牵引治疗通过力学横波运动,结合患者自身体重,调整腰椎弯曲度,倒悬牵引脊柱,利于患者身心放松,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使突出的腰椎间盘复位,从而消除其对神经、神经根的压迫[11];同时,该治疗方式通过热疗、光疗和磁疗增强局部微循环,加快炎症和水肿的吸收,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感染、消肿、解痉、镇痛的作用[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屈伸活动度评分、侧屈活动度评分及旋转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热磁横波牵引治疗联合临床护理干预腰痹病患者,有助于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热磁横波牵引治疗联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并针对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热磁横波牵引治疗联合临床护理干预腰痹病患者,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热磁横波牵引治疗联合临床护理干预腰痹病患者,能够加速腰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感,缩短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