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治疗对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0-08-24卢彩霞
卢彩霞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颅内肿瘤,在各类颅内肿瘤中所占比重为10%~25%,仅次于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1]。诸多临床实践证实,脑垂体瘤不仅会导致患者垂体激素分泌过量,而且会因激素代谢紊乱给患者的靶器官造成较大损害,影响正常垂体组织功能,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等问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部分垂体瘤患者可应用药物治疗,但手术仍是当前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患者肿瘤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3]。由于手术等操作会对患者垂体造成伤害,使得垂体功能减退,因而需要终身应用激素替代治疗,以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选取50例垂体瘤手术患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观察激素替代治疗对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100例垂体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79 岁,平均年龄(46.2±11.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7 岁,平均年龄(45.9±10.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开颅或蝶式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保护好正常垂体组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尽量采用压迫止血,避免电凝止血等方法给患者造成伤害。
对照组垂体瘤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给予左旋甲状腺素和强的松,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剂量,术后7 d,强的松平均使用剂量为(26.89±4.75)μg/d,左旋甲状腺素平均使用剂量为(12.55±3.65)mg/d;术后1 个月,强的松和左旋甲状腺素的使用剂量调整为(12.16±3.94)μg/d 和(4.18±2.54)mg/d。之后可根据患者具体康复情况调整激素使用剂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 个月、1年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主要评估患者甲状腺轴和肾上腺轴的检测指标,肾上腺轴检测指标包括COR、ACTH、GH,以早起8:00 时的ACTH、COR 低于正常范围作为肾上腺功能减退依据[4]。甲状腺轴需要检测的指标为FT3、TSH、FT4,通常以TSH 正常或降低、FT4低于正常范围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判断标准[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前,两组TSH、FT3、FT4、GH、ACTH、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1年,研究组TSH、FT3、FT4、GH、ACTH、COR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激素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两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1年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1年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临床常见的垂体腺瘤对机体损伤较大,可造成患者激素分泌紊乱,随着疾病进展,还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6]。诸多研究证实,脑垂体瘤不仅会导致患者的垂体激素分泌过量,使得激素代谢紊乱,这些情况的出现均会对患者靶器官造成较大损害,进而引发垂体功能低下等问题,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7]。垂体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只有少部分的患者能够使用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需要实施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虽然能够彻底清除患者病灶,但是手术操作会给患者的垂体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的现象[8]。
为确保患者机体内代谢平衡,术后通常需要给予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并定期做好复查和垂体功能评估。激素替代治疗不仅能够确保患者机体的正常代谢,而且有助于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随着人们对激素替代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激素替代治疗在垂体瘤患者术后恢复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1年,研究组TSH、FT3、FT4、GH、ACTH、COR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激素替代治疗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垂体功能,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垂体瘤手术后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垂体功能减退的情况,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垂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