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2020-08-23邵冰欣

河南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发展知识产权

邵冰欣

摘 要:本文在分析知识产权和经济增长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分别对2012—2019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展趋势、河南省有效发明专利分布情况、河南省各地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以及河南省三种专利类型分布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最后,提出了河南省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河南省;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4.1;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12-0017-05

1 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范围内对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已具有400多年的知识产权历史,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比较完善。20世纪70年代,知识产权战略就被美国政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为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美国政府颁布了《Bayh Dole Act》《联邦技术转移法》《技术转让商业化法》《美国发明家保护法令》和《技术转移商业化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使美国政府的知识产权运作程序更加标准而又合理。德国的知识产权法颁布时间晚于英美国家,但是德国对相关法律进行不断修改,使之尽可能适应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德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外观设计法》《商标法》等[1-2]。

与发达国家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经济、文化等融入国际,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随后2018年6月我国颁布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早在2013年,河南省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创造、保护、支撑服务的措施,为加快知识产权强身建设提供指导。

2 相关理论

2.1 知识产权的特征

2.1.1 专有性。知识产权的主要特性是专有性,或称排他性、独占性。主要表现知识产权仅专利权有享有,在未经过专利权人或法律同意的情况下,其他人不得使用该项权利。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来自于法律的保护。

2.1.2 无形性。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不同,是一种无形财产权,表现为对某项权利的占有,并且这项权利是在通过付出智力劳动而获得的,凝结了劳动者无形的智力成果。但是,知识产权可以创造出有形的物品。

2.1.3 地域性。一般情况下,在一国或地区申请获得知识产权,其其他国家不受法律保护,除非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均签订了国际公约等协定,明确知识产权在两个国家具有互通性,否则的话需要在其他国家也需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2.1.4 时效性。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即时效性,也就是说专利权人在获得知识产权后并非能永久性的得到法律的保护,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后权利就会终止,此时其他人均可以无偿使用。

2.2 经济增长理论

2.2.1 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出水平的增加,一般由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判定。虽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由产出总量来衡量,由于不同国家的人口规模不相同,因而更合理的是用人均产出来衡量。

2.2.2 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其组合方式,也即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手段、途径、形式的总和。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经济投入带来的,效率较低,并且带来的负面影響较大。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较小的投入带来较大的产出,效率较高,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通过对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生态维护等各方面综合考量来判断。

2.2.3 知识产权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由经济增长理论可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都强调知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来源是知识的积累。可见,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知识,而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对经济的增长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2.2.4 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

①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激发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利,使知识产权所有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智力成果获取相应的利益。这就会刺激技术创新方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开展更多的研发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提高社会的技术创新水平。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知识产权制度,那么技术创新者的智力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容易被其他主体窃取,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就会被损坏,从而降低技术创新者的研发动力,影响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氛围,进而导致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4]。

②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促进技术引进

当两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存在差距时,技术先进的国家就会通过技术的输出获取一定的利益,技术引进的国家在技术引进后提升了本国的技术水平,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另外,为了降低技术引进的支出,也会估计本国科研机构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努力赶超技术先进的国家。而技术的输出与引进必须是建立在两国均有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技术先进国家输出的技术在技术引进国家不能被随意剽窃和复制[5]。可见,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促进技术引进。

4 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现代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大省,近年来,一系列国家重大知识产权项目落户河南。相继建成全国第3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第3个国家专利导航(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实验区、第4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和国内唯一一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全省知识产权系统攻坚克难成效显著,为实现中原更高起点加快发展,构筑起支撑发展的新优势、打下良好基础,做出突出贡献。

4.1 河南省专利发展情况

由图1可知,2012—2019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其中,申请量由2012年的43 442件,增加至2019年的144 010件;授权量由2012年的26 833件,增加至2019年的86 247件。由表1可知,2012—2019年,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比较

大,其次为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比最小。由此可见,河南省的技术创新水平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2 河南省有效发明专利分布情况

由表2可知,2019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有效发明专利总数为37 311件,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郑州、洛阳和焦作,数量分别为14 289件、7 322件、2 060件;数量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周口、驻马店、三门峡,数量分布为420件、386件、365件。专利密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郑州、洛阳和焦作,专利密度分别为14.09件/万人、10.63件/万人、5.74件/万人;专利密度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商丘、驻马店、周口,专利密度分别为0.62件/万人、0.55件/万人、0.48件/万人。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有效发明专利总数和专利密度在18个省辖市中分布很不均衡,其中,郑州、洛阳、新乡由于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的影响,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水平较高,因而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较高,而焦作、许昌、平顶山等位于郑州周边地市,由于受到郑州的辐射带动效应,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也均在1 000件以上。

4.3 河南省各地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由表3可知,河南省18个地市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中郑州、洛阳、新乡、南阳、许昌、焦作排名靠前,其中,郑州为省会城市,科研水平最高,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遥遥领先,新乡和洛阳也是由于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影响,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因而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也较高。许昌、南阳、焦作等地市,由于创新环境良好、科技型企业较多等因素的影响,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高于河南省的其他地市。而三门峡、鹤壁、济源等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工业经济总量小、创新研发水平较低等原因,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排名落后。

4.4 河南省三种专利类型分布

4.4.1 河南省三种专利申请量占比。2019年,河南省专利申请总量为144 010件,其中发明30 260件,实用新型96 203件,外观设计17 547件,如图2所示。河南省专利申请虽然总量仍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专利申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4.2 河南省三种专利授权量占比。2019年,河南省专利授权总量为86 247件,其中,发明6 991件,实用新型65 341件,外观设计13 915件,如图3所示。目前全省授权专利仍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比例有待提高。

5 河南省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

5.1 提高专利的质量水平,加大专利的转化应用

近年来,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有很大提升,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但是与发达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实用新型占比较大,而发明专利占比较小,而发明专利才能最体现一个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因此,应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经费的投入,给予充分的科研人才保障以及政策倾斜,提高成果的产出水平,增大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同时,创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使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能够尽快实现转移转化,使经济的增长方式由依赖要素增长转化成依赖技术进步。

5.2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08年,我国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文件,指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河南省作为知识产权大省,应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和河南省的发展实际情况,及时制订或修订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知识产权的审批流程,简化程序,缩短审批周期;另外,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便民通道,提供知识产权注册确权、信息咨询、交易转化、救助维权等方面“一站式”服务,降低知识产权创新和经营成本。

5.3 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重要的一部分,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識产权人才细分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研究、实务以及涉外人才五大类。当前,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需求,因此,应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尤其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壮大一支具有法律知识、科技知识、信息知识、管理知识、外语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为知识产权发展提供高端的服务,从而促进河南省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发展。

5.4 优化资源配置,平衡区域知识产权水平

通过对比分析河南省各省辖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以及有效发明专利量发现,河南省各省辖市的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从统计数据看,郑州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占全省比例分别为42.39%、38.35%,排名均为第一,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河南省应根据不同经济区域和省辖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和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布局,以此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优化。

6 结语

河南省作为知识产权大省,知识产权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正在进行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因此,应大力提升我省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知识产权发展支撑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显现知识产权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使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丽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6.

[2] 金艳红.江苏省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测度[D].镇江:江苏大学,2017.

[3] 张亚娇.知识产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定量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4] 姬鹏程,李红娟.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7):18-24.

[5] 徐成.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6] 李红娟,谭毅.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8(7):58-60.

[7] 姬鹏程,孙凤仪,赵栩.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8(12):42-56,146.

[8] 段欣,王景,王一玮,等.专利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9(15):184-188.

[9]杨吉.知识产权对河南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8,481(22):24-25.

[10] 王五昌,王志明.国外专利管理经验及启示[J].中国铁路,2010(4):50-52.

猜你喜欢

河南省经济发展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