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助力双循环互动
2020-08-23程实王宇哲
程实 王宇哲
中概股回归将成为中国经济构建和完善升维竞争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护主义和市场杂音之下,中概股回归固然有避免地缘风险、兑现估值红利的考量,但我们认为,其长期将成为中国经济构建和完善升维竞争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经历过全球投资者检验的中概股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想象空间的可投资产,其回归本土意味着中国投资者有机会直接投资于国内优质标的,也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优质的人民币核心资产;其二,中国经济应对短期挑战、迎来长期蜕变的发展路径孕育出以民生、科技、金融为三个顶点且彼此交互的投资“黄金三角形”,回归的中概股有望凭借新经济、低重心、高增长成为塑造这个“三角形“的粘合剂;其三,中概股回归进一步打通了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并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更多中国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充分利用不同市场优势、整合境内外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新冠疫情按下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将有效链接起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持中国资产成长为新时代更具有稀缺性、值得超配的α。在此背景下,中概股回归有着更具确定性的内涵:一方面,经历过全球投资者检验的中概股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想象空间的可投资产,其回归本土意味着中国投资者有机会直接投资于国内优质标的;另一方面,中概股回归会通过“鲶鱼效应”强化中国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这将进一步有助于形成优质的人民币核心资产,增加对于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從长线看,中国经济身处由“增速”向“增质”切换的关键十字路口,数字经济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新兴与科技产业成为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关键驱动,也有望促成未来四十年资本市场的长周期繁荣。随着新基建支撑起产业互联网的运行框架,数字经济承担起短期稳定需求、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职责,成为产业和消费升级的重要基石。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应对短期挑战、迎来长期蜕变的发展路径孕育出投资主线清晰的“黄金三角形”,其三个顶点分别为民生(对应大健康和大消费)、科技(对应新基建和先进制造)、金融(对应金融改革开放深化),而三条边则是以上三个顶点的彼此交互,民生科技对应于在线活动的下沉和升级,金融科技对应于To B和To C的均衡发展,民生金融对应于普惠金融的发力和基建分布的均衡。
中概股回归有望成为塑造这个“三角形”的粘合剂:其一,构筑“资本市场-实体经济”正向循环,支撑中国新经济和硬核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其二,吸引社会资本向直接融资模式倾斜,推动资本市场长周期发展;其三,产品/服务重心下沉和高增值潜力将强化居民财富效应,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
中概股回归的制度框架早在两年前就已基本确立,随着新经济龙头率先回归的带动效应,更多企业将结合自身需求主动选择上市的方式和场所:当前,从美国回归香港第二上市的中概股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阿里的股价自2019年11月上市以来相对恒生综指的累计超额收益逾30%;回归中概股的成交也较为活跃,其成交额占比现已接近10%。
展望未来,中概股回归将推动在岸和离岸市场优势互补,一方面通过日益彰显中国元素带来内在聚变,巩固香港作为中资企业境外融资中心的地位,推动香港从投资内地的虚体转变为投资中国的实体,另一方面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两地资金融通和深度挂钩,发挥香港作为大湾区之特区服务内地市场的长期功能,进而带动大中华地区经济圈之间更为良性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