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护理满意度与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22林琼陈秀凤江美玲
林琼 陈秀凤 江美玲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组织和淋巴结,在免疫应答中出现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免疫系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经济压力较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疾病预后。有研究显示[1],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情绪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例如对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产生影响,降低免疫系统中细胞活性,从而对癌症发生、转归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抗压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其健康水平,但目前关于淋巴瘤与心理弹性水平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以5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化疗后应用协同心理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前将具体报告交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1~63岁,平均(54.63±3.16)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8~66岁,平均(53.69±3.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入院教育、饮食指导、运动干预、药物指导和院后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协同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认知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充分掌握其病情发展情况,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在有效沟通后让其充分理解自身心理状态以及准确的护理措施对自身疾病发展、预后产生的影响。条件允许情况下要求家属也参与到护理中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2)加强日常护理干预。病房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安静、舒适,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效评估患者身体机能,建议其展开适量的有氧活动,在锻炼期间需要家属陪护,避免进行负重运动、激烈运动或具有竞争性的娱乐活动[3]。(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喜好制定饮食计划,严格遵循少量多餐、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即减少胆固醇、脂肪以及盐的摄入量,多食用高纤维食物,避免患者出现过度饥饿以及饱食的状态。(4)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定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应用亲和、乐观、积极的言语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及时解答其疑问,提高患者诊疗期间依从性。(5)睡眠干预。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疾病进展制定个体化自理计划,即活动、休息、睡眠、饮食,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4]。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总分100分,其中>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2)心理弹性水平。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内容包括乐观性、坚韧性、力量3个因子,共25个条目,应用5级评分法,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好[5]。(3)生活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内容包括周围环境、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关系,共计24个条目,应用1~5级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以及社会关系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淋巴瘤具有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以及预后效果差等特点,大部分淋巴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盗汗等,随着病情发展全身症状会逐渐加重,或出现上腔静脉压迫及高尿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目前恶性淋巴瘤主要采用化疗抑制病情发展,对降低淋巴瘤复发和转移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以及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7-8]。但采取化疗后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身体衰弱以及骨髓抑制等副反应,治疗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悲观、恐惧、抑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还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明显精神症状,在治疗、护理期间无法积极配合。相关研究资料显示[9],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能够降低心理障碍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常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大多将工作重心放于患者病情,忽视了家庭、社会关系以及心理状态。协同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具有理想的辅助作用,能够保证患者在护理期间具有理想的心理状态,同时减轻患者化疗后存在的相关不良反应[10-11]。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协同心理护理能够从患者日常生活、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睡眠干预等方面进行干预,根据其个体差异以及不同阶段病情发展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更好地掌握自身病情、化疗效果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在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2]。研究数据能够充分证实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协同心理护理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用协同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升各项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