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分析
2020-08-21王双燕
王双燕
(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压力性损伤是指手术过程中因体位选择不当而引起的一种压力性组织损伤,常发生于术后48~72h内[1]。压力性损伤会降低手术效果,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所以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但要想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首先要准确把握其中的影响因素。为此,我院分析了1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目的是找出影响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手术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详见表1。纳入标准[2]:均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者;手术时间均≥2h;术后住院时间≥1周;术前无合并皮肤病或压疮;年龄≥18岁;均了解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排除术前已并发皮肤病或带入压疮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合并精神障碍者。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1.2 方法
在手术前1d与术后第5d观察患者病情,包括皮肤、胸骨部、额部、女性乳房、足跟部、骶尾部等,记录患者受力点皮肤情况、手术时间、术中体位、麻醉方式、年龄、性别、BMI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计算研究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行x2检验;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年龄、BMI、手术时间、手术体位、受力点皮肤情况、麻醉方式等是可能影响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影响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手术体位、手术时间、受力点皮肤情况是影响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 论
为准确掌握压力性损伤形成原因,我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量表分析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体位(俯卧)、手术时间(≥2.5h)、受力点皮肤情况(红斑、潮湿、破损)是影响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原因如下:老年患者由于肌肉组织弹性降低,身体压迫点供血量差,故而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由于部分复杂性手术耗时较长,患者需要长期保持同一体位,特别是长时间保持俯卧位患者,髂前上棘部位最易发生供血不畅、破损等情况,导致压力性损伤形成[3]。
表2 影响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针对以上各项危险因素,我院制定相关护理措施进行预防:(1)皮肤护理:术前1d要常规消毒患者皮肤,尤其是受压点皮肤,使用吸水性良好的消毒棉,将多余消毒液吸净,以免出现感染情况。(2)体位护理:若患者取俯卧位时,应与患者面颊、乳房、肋缘膝关节等关键部位垫上软枕、海绵等软质物品,面颊垫放物应注意留有呼吸空间,避免患者窒息。若手术时间>2h,应在不影响手术情况下适当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微循环。(3)皮肤观察: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尤其是受力点皮肤,应每2h为患者放松一次肢体束带,确保手术铺巾平整,并合理为患者补液,确保体液正常流通,改善肌肉组织弹性。
综上,影响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因素较多,为有效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临床必须及时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