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卫士
——走近国之重器钟南山

2020-08-21郑晓童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重器钟南山儿科

○郑晓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020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今年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上空乌云密布,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这都源于可怕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使我们的心情一片灰蒙蒙,每一天,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让我们不寒而栗。在这场和病毒搏斗的战役中,有无数逆行而上的人,其中就有被人们称为“国之重器”的他——钟南山院士。

小小资料卡

姓 名:钟南山

性 别:男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南京市

民 族:汉

出生日期:1936年10月

职 业:教育科研工作者,呼吸病学专家

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主要成就: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

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6年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在这场战役爆发后,钟南山院士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在老百姓心里,他就是一颗“定心丸”。

为什么老百姓如此信任他?这还要从17年前说起。在17年前非典病毒蔓延时,成千上万的人感染,却无药可医。钟南山的出现改写了非典的结局。67 岁的钟南山通过翔实的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的基本真相。他顶着压力向民众公布真相,公开挑战权威,只因他心里坚信: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在病毒极易感染的时候,钟南山连续工作整整38 个小时。查完房后虚弱的他感到天旋地转,因过度劳累而病倒。病稍好一点,他又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没有人要求他,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地愿意有此担当。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忱,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

当年的他逆向而行,而这次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84 岁的钟老依旧走在最前线。

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方案、连线媒体、解读最新情况,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1月18日钟南山院士刚从深圳抢救完病患回到广州,就立刻赶往武汉。当日的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了,助手帮他回家收拾东西,之后便匆匆赶往广州南高铁站,挤上了傍晚5 点多钟开往武汉的高铁。春运期间高铁票紧张,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他便马上拿出文件来研究。我想你一定还记得那张令国人泪目的照片,鬓角斑白的钟老靠着座椅睡着了,脸上尽是掩盖不住的疲惫。

非典时,钟南山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2020年,疫情暴发,他一边呼吁公众“不出门”,而自己却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在人海中逆行。人们敬佩他,心疼他,可他却说这是一个医生应有的良知和责任。这种精神、这份坚定、这样的信仰让人感动,这一切也来源于家庭对他的影响。

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钟南山儿时经常去医院,眼见父亲全心全力治病救人,从不懈怠。从那时起他就觉得,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在70 岁高龄,身体多病、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编写了儿科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全书有50 多万字。当时钟南山心疼父亲,劝他每天少写一会儿。父亲不听劝阻,反而郑重地说:“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这句话,钟南山牢记一生,也践行了一生。他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他就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照亮了前方的路,更指引着我们永不退缩。他是国家的栋梁,更是民族的脊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这场和病毒的搏斗中,有无数的医护人员践行着这句话,他们义无反顾,他们全力以赴,他们无惧风险冲到第一线,他们和钟南山院士一样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人民的生命放在心头。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祖国的先锋!能够拥有他们,是这个时代之幸,也是我们之幸。让我们肃立起身,向他们致敬!

猜你喜欢

重器钟南山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国之重器:洲际导弹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战“疫”英雄钟南山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대단한 나의 조국
国之重器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