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先义:“作茧致富”带头人

2020-08-21刘莹王维维安启余

当代贵州 2020年27期
关键词:蚕丝被桑蚕共育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莹 王维维 安启余

“作茧为致富,有钱大家找”是李先义的口头禅,自2020年公司成立以来,李先义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蚕桑产业核心区。目前,桑园面积扩大到2800亩,并配套建设小蚕共育基地、大蚕共育基地以及蚕丝被手工加工车间等设施。

6月14日下午,大方县合庄森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800多亩郁郁葱葱的桑田基地里,20多位村民正采摘桑叶。规则地摆放蚕床的育蚕室内,合作社负责人李先义正细心观察蚕宝宝生长情况。

“再过20多天,这批桑蚕就可以放入蚕簇上结茧了。预计今年能产2万斤丝绵,产值在900多万元。”算起今年的丰收账,李先义嘴角上扬,笑意盈盈。

在外务工20多年的李先义,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帮扶政策,2018年,开始发展养蚕产业。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桑蚕产业正在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并辐射到周边村子。

“用蚕的破茧成蝶之路,来形容我的创业之路再合适不过了。”打开话匣子的李先义与记者分享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剥茧抽丝创业路上“摸着石头过河”

“村里的年轻人都走光了,只剩下老人在家照顾孙子读书。”多年前,合庄村群众由于依靠传统种植难以维持生计,年轻人都外出打拼,李先义也到了江浙一带务工。成家后,由于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只好送回家中给自己的父母代为照看。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后,李先义的父母也年龄大了,并且不时生病。“曾经想把父母接到身边尽孝道,但是父母却不愿意在外生活。回家创业既可以照料年迈的父母,又可以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2013年,小有成就的李先义,拿着多年工作攒起来的积蓄回到了家乡。2014年,他通过竞聘成为了合庄村村主任助理。为了充分发挥返乡能人带头致富作用,村里分给他的任务就是专门发展产业。

“摸着石头过河。”养蚕之前,李先义养乌骨鸡、养生猪……由于自己对于市场的判断不准确、缺乏技术等多种原因,发展的几样产业仅仅维持了生猪养殖,在当时低迷的市场行情下根本赚不了钱。

2016年,省农科院蚕业所对合庄村进行土壤检测发现,当地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发展桑蚕产业。有产业和市场眼光的亲戚鼓励李先义试一试,东关乡党委政府也积极支持谋划这一产业。

2017年,东关乡党委书记王俞带李先义等村干部赴威宁自治县参观学习,这一去就坚定了李先义回乡发展桑蚕产业的想法。

破茧成蝶门外汉蜕变为“土专家”

“说干就干,即使亏了也还年轻,可以从头再来嘛!”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桑蚕产业,李先义拥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2018年,李先义成立了大方县合庄森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扶贫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带动村民当年就种植了300亩桑树。

李先义细心观察蚕宝宝生长情况。(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安启余 摄)

起初由于技术不娴熟,蚕又比较娇贵,李先义的种桑养蚕之路开启得并不顺利。2018年,眼见一批养了一个月的蚕种丰产,收获了4000多斤蚕茧,结果却遭遇销售难题。“当时市场价不好,商品存在积货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劳而无功的情况再次出现,2019年,他组织合作社技术人员三天两头跑去山东、浙江、四川等地拜师学艺,还邀请浙江专家来基地,进行了半个多月手把手现场授课。通过不断加强手工拉丝、种桑养蚕等技术学习,产品也从单一的卖蚕茧转型为蚕丝被销售,延长了产业链。

“2019年,我们生产1500多斤丝绵,用于加工成蚕丝被。一床蚕丝被的重量在3到6斤不等,年总产值达100多万元。”李先义笑言,他培育的蚕茧结茧成活率高、品相好,如今也早已由养蚕门外汉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作茧致富”编织43位乡亲的居家就业梦

“作茧为致富,有钱大家找”是李先义的口头禅,自2020年贵州黔森众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李先义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蚕桑产业核心区。目前,桑园面积扩大到2800亩,并配套建设小蚕共育基地、大蚕共育基地、蚕丝被手工加工车间等设施,李先义的桑蚕产业慢慢步入了正轨。

创业者归雁有巢,就业者乡愁有根。李先义靠着种桑养蚕尝到甜头后,他也为当地43位村民提供长期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了就业持家两不误。贫困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门路,脱贫群众有了不返贫的保障。

“在这里工作比起过去农忙时集中务农几个月,农闲时休息几个月相对稳定充实,一个月3300元工资,老板还负责我们一日三餐。”在李先义的带领下,今年50岁的陈安,如今一年仅靠在基地务工工资就达3万多元。

“我的丈夫、两个儿子都在这上班,一个月下来4个人有1万多元的工资收入。”合庄村村民马兴飞谈起家里每个月到账工资,笑得合不拢嘴。自从村里发展起种桑养蚕产业,村民们便用务工换回的报酬添置了现代化家具。说起村里的变化,大伙儿过去靠年轻人外出务工挣钱盖房子,现在靠种桑养蚕让生活锦上添花。

“蚕海桑田”本来只是李先义的一个梦,现在正在变成现实。

为了支持合庄村的蚕桑产业发展,东关乡注入175万元量化扶贫资金;村民将家中刚建成的两层新房,免费租给李先义使用;表姐段彩厚为他做起了营销策划与推广;妻子杜庭菊为他准备一碗碗热汤饭,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众人拾柴火焰高,李先义在发展产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今面对新市场、新要求,李先义在建设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走农旅一体化发展道路。目前,蚕桑产业已有酒、茶等多种衍生品,小小的蚕茧在这里迸发出无限生机。

大方县合庄森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800多亩桑田基地郁郁葱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维维 摄)

猜你喜欢

蚕丝被桑蚕共育
《桑蚕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调查蚕丝被:价格相差悬殊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
洲泉蚕丝被的品牌复兴
桥梁 传播 服务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