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培训扫障碍 技能培训增动力
——贵州“双培”行动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纪实
2020-08-21邱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邱胜
贵州省民宗委启动民族地区“双培”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对有汉语言障碍的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汉语言培训及实用技能培训,助力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切实推动贵州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都匀市归兰水族乡阳立移民新村扶贫车间里,50多名刚从附近地里洗脚进屋变身学生的普通农民舞动着小国旗,跟着老师学唱歌。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双培’行动都教了你们什么呀?”
“我叫吴天英,苗族,今年66岁了,老师教我们学习写简单字,学唱红歌,学说普通话,学习百香果种植技术。”
经过为期5天的培训,吴天英能跟着老师说普通话、写自己的名字,“感谢民宗委实施的‘双培’行动,让我学会了普通话、也学了门技能。”
2018年,贵州省民宗委启动民族地区“双培”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对有汉语言障碍的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汉语言培训及实用技能培训,助力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切实推动贵州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抓语言学习扫除沟通障碍
从江县翠里乡摆翁村是一个全瑶族聚居的贫困村寨,保存有完整的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村寨旅游开发起来,却面临一个尴尬问题:“中年以上人员缺乏汉语沟通能力,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另一方面,受现代文化冲击,部分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缺乏了解,在对外接待讲解和表演中也存在困难。
“必须扫除语言沟通障碍!”从江县民宗局立足“双培”行动,实施小教老、老教小双向教学,村子里年轻人帮助中老年人学习普通话,老年人传授年轻人民族文化,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
这样一来,摆翁村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也吸引大批游客进村,村民们依托民俗文化吃上了旅游饭。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省份,数据显示,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目前尚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群众存在国家通用语言障碍。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贵州“双培”行动启动以来,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平台,聘请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具有脱贫攻坚实用技能的人员进行授课,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把培训与农户的脱贫项目结合起来,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与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以期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编译双语教材、制作音频视频教学资料、办好报刊双语专栏、双语广播、双语电视节目和文艺节目以及提供手机终端……在加强汉语言和实用技能培训双语教材资料供给方面,省民宗委也是花足心思,创新多种形式拓展培训的广度、深度,提高培训效果。
开展回访督促学、开展结对巩固学、手机APP主动学、双语广播经常学、视频教学引导学、双培基地坚持学……省民宗委一项工作接着一项工作推,不断促进少数民族群众汉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高。
抓技能培训增强内生动力
天柱县联山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总人口485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02户21294人。
如何确保他们搬得出来、住得下来、稳定增收?
天柱县民宗局抓语言培训的同时还强化技能培训,先后举办了家政、科技、育婴等培训201人次。
“掌握了一门技能,能和城里群众交流,收入也增加了,觉得搬迁到这里挺幸福。”搬迁群众宋新香起初却不适应搬出来的生活:“语言困难、留恋乡土。”
通过“双培”行动后,宋新香在天柱县友善家政服务公司上班,月收入2500元,“现在沟通顺畅了,也能挣着钱了,何必回乡下!”
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石松江说:“要提高贫困农户掌握实用技术能力,确保少数民族贫困村寨贫困群众共享全面同步小康。”
为此,贵州省民宗委联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共同发起开展“双培”行动,重点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和发展产业能力,让培训对象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或促进产业发展的实用技能,实现技能培训与“两业”发展紧密结合。
省民宗委还加强沟通协调服务,通过协调民贸民品企业就业、协调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传习所)就业、围绕农村产业革命项目就业等方式,帮助一批群众实现就业创业和促进产业发展。自2018年至今年5月,全省民宗系统协同教育、人社、农业、扶贫、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集中办班培训共计培训群众44.08万人次。其中,民宗系统独立办班培训24.35万人次,共实现就业、创业21117人。同时,全省民宗系统通过广播培训形式覆盖培训群众约44万人。
“双培”行动促创业,育出了不少致富领头雁。凯里市阿科里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科礼在“双培”行动的帮助下快速成长,带动600余贫困户实现脱贫,真正把“指尖技艺”转化为了“指尖经济”。
抓思想引导树立文明新风
“共产党领导,人民生活好;种田不上粮,治病有医保;读书不交钱,还发钱养老......”
在丹寨县雅灰乡排受村,负责授课的李天云以当地苗族群众耳熟能详的苗歌曲调为基础,自发创作了一首《共产党好》苗汉双语版民歌,在当地广为传唱。
榕江县水尾乡对群众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刘兴祥 摄)
“民歌传递了少数民族群众由衷感恩党感恩政府的家国情怀。”李天云当初创作歌曲时,就想到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教育引导贫困群众,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
“窝在家里出懒汉,出门干活人人赞。”
“主动参与发展,创造有尊严的收入。”
…………
在“双培”行动实施中,省民宗委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通过鼓励和支持当地创作内容涉及勤劳致富、感恩奋进的民族歌谣、舞蹈进行传唱、表演、播放等多种形式,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占领农村精神高地。
罗甸县龙坪镇七一村布依妇女王小拎通过“双培”培训后,开阔了思维和视野,种了两亩100多株红心火龙果、9亩珍珠李,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
另一方面,针对部分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早婚早育、滥办酒席等陈风陋习的情况,省民宗委积极指导基层单位在“双培”行动中加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宣讲婚姻法、新时代文明风尚等内容的移风易俗培训,积极引导村民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遏制陈风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