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现代工业体系
——访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汪家强
2020-08-21张恒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恒
产业抱团集群发展
《方案》发布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大力实施“十百千万计划”,集中力量推动十大工业产业加快发展。请问目前产业发展如何?
2019年,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强势推进,产业产值均已突破千亿元。总的来看,十大工业产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规模总量逐步壮大。2019年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27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6%。其中,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等产业已超过1500亿元。
增长贡献十分突出。十大工业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98%以上,其中5个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两位数。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一。
产业投资增长较快。随着“双千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吉利1.5TD发动机、中晟泰科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园、磷化集团2万吨/年电池级无水磷酸铁和湿法净化磷酸扩能改建、老干妈贵定异地技改等一批技改升级和新建投产项目快速落地、成效显著。据统计,全省工业投资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3%。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千企改造”工程实施技术改造企业1256户、项目132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5.2%。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4,全国位次提升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8%。全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园区2家、绿色工厂7家。磷石膏“以渣定产”深入实施,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262万吨。
经济效益持续向好。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9.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9元。工业税收同比增长2.2%,占全省税收收入比重为32.4%。工业园区全年新增就业12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保持70万人以上。
强化支撑助力脱贫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和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十大工业产业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全胜?
过去一年,十大工业产业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举措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在优质烟酒产业方面,通过抓基地建设,发动农户种植糯高粱,种植范围覆盖了全省88个县,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带动10万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05万元。
在大健康医药方面,通过“政府+制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强化利益联结、产销对接、产业融合发展。健康医药产业每年从业人员约3.3万人,解决贫困农户就业岗位3800余人。
在新型建材方面,积极支持毕节机制砂石生产企业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目前,毕节有15户石材企业对口帮扶2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614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毕节市机制砂石企业解决就业1.7万人。
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方面,大力推行“12345”产业链发展模式,发挥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接一连二带三”的就业带动作用。目前,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加工环节直接就业人员6.7万人,直接或间接拉动一产、三产就业人员超100万人。
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通过“扶贫云”整合13家“两不愁三保障”部门指标278项、交换数据近亿条,建成挂牌督战大数据平台,为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不断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全省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图为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供图)
抢抓机遇行稳致远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等6个方面提出了36条具体举措,这对于全省十大工业产业来说有何利好?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十大工业产业强基础补短板、转型发展的最好契机。《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要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对于十大工业产业来说是积极信号,必须坚持高端定位、精准发力,进一步厚植产业优势、明确工作重点,实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工业产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省保工业经济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下一步贵州将如何推动十大工业产业发展?
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通过努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月底全部复工复产,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运转。3月、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连续实现正增长,工业经济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抢回时间、弥补损失。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从强化产业配套、推进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全面发力,强力推动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组织产业链、供应链各方交流互动,积极对接“六网会战”、新基建、城镇化等投资项目,加强十大工业产业产销对接,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以“双千工程”“万企融合”为抓手,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围绕固链延链强链精准谋划和推介产业招商项目,切实引进和培育一批水土相服、功能突出的企业项目。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坚决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