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车间:小平台发挥大作用

2020-08-21刘悦吴传娟

当代贵州 2020年27期
关键词:从江县易地食用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悦 吴传娟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扶贫车间稳定复工复产。一个个扶贫车间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稳定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解决搬得出的问题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而扶贫车间是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可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端上“饭碗”,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扶贫车间稳定复工复产。一个个扶贫车间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稳定增收。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车间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三都自治县中和镇易地扶贫搬迁点雪花湖社区马尾绣一条街上热闹非凡,10多家马尾绣扶贫车间的绣娘们正在车间里,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不一会,一个样式精美的绣片就完成了。

作为水族马尾绣的发源地,中和镇依托于马尾绣这项民间传统工艺和搬迁群众的刺绣功底为载体,雪花湖社区在建立扶贫车间时,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刺绣产业,利用非遗文化,创造就业岗位。

“通过刺绣扶贫车间,我们带动了800余名绣娘脱贫致富,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雪花湖社区应丽马尾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应丽说。

从江县美娥社区的祖英刺绣生产车间里,车间负责人韦祖英(右)正在指导工人检查绣品质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吴传娟 摄)

如今,雪花湖社区大力创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培育传承人,开发文创旅游产品,创造就业岗位,切实增加了当地贫困户群众的收入。

扶贫车间的产业选择不仅要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更要结合当地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打造城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格局,提升产业聚集优势。

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苑社区,搬迁户党华杰正在位于社区地下一层的食用菌扶贫车间里工作。每个月2800元的工资,还能有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让党杰华非常满意。

今年春天,在省农业农村厅协调指导下,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在多番考察论证后,决定在南苑社区的地下车库建立食用菌种植扶贫车间,开启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闲置地下空间种植食用菌的新尝试。

现在,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基地菌棒购置和产品销售,搬迁群众每户用扶贫资金10000元入股合作社,产菌出售后按每棒1元钱返给合作社,合作社按照70%分红给贫困户,其余30%留给合作社作为运转发展基金,有效打造管理、销售、生产一体化发展模式。

盘活搬迁点闲置空间发展产业,建立扶贫车间,成为从江县啃下硬骨头的有力措施。“下一步,我们将采取让社区群众认领食用菌的方法,让更多的搬迁户参与到基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当中来,让他们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食用菌扶贫车间负责人张毅说。

以车间促产业共建双赢局面

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车间的建设,带来的不止是就业岗位,更为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走进从江县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银新社区玲玲电子就业扶贫车间,每张工作台上整齐摆放着电子器件半成品,组装、粘连……一个个小型变压器在工人手中完成。

一旁,负责人梁艳玲正在指导刚刚进入车间的工人做工。作为2019年11月才在银新社区站稳脚跟的小型企业,玲玲电子就业扶贫车间已拥有各种加工设备68台,年产值达到100多万元。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扶贫车间建设的政策优惠。为此,从江县优先将安置点门面安排给搬迁群众竞租,享受租金“三免两减半”,即头三年全免、后两年减半的方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安置小区,充分利用安置点门面、地下停车场建设扶贫车间、生活超市等带动就业,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激发农村劳动力就业动力和创业热情,从江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双赢,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动力。

截至目前,玲玲电子就业扶贫车间共为社区60多名搬迁户稳定了收入,每月发放工资10多万元。“看到不少因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和残疾人在我这里就了业,生活越过越好,我觉得很值得。”订单源源不断,接下来,梁艳玲打算扩大扶贫车间的产业规模,给更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小车间撬动大扶贫

扶贫车间是基层探索的创新性扶贫模式,潜力巨大,是贫困地区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产业载体,需要聚焦贫困地区的独特资源禀赋优势,不断优化提升可持续性。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如何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在贵州大大小小的扶贫车间里就能找到答案。

“不外出务工没有收入,出去的话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照顾。”此前,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雪花湖安置点群众潘加美。今年5月,潘加美顺利地走进开在家门口的贵州水绣霓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扶贫车间,当上了生产工人。

作为分类施策“五个一批”的首位,扶持生产和就业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发挥了大作用,撑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梦想。

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有效解决安置点搬迁群众就近就业,5月20日,贵州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支持和政府的帮助引导,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强化主体意识,扶上马、送一程,让更多的搬迁贫困群众通过勤劳奋斗实现光荣脱贫。

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安置点共建有扶贫车间1035个、解决就业1.68万人;引进龙头企业139个、解决搬迁群众就业2.69万人。

三都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扶贫车间,搬迁户韦学芬在缝制背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吴传娟 摄)

猜你喜欢

从江县易地食用菌
水天一色梯田美
梯田稻熟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贵州从江:“铁牛”助农春耕忙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