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追赶时代发展的速度
2020-08-21段清娟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段清娟
2019年12月16日8时10分,毕节开启“高铁时代”。
“55分钟,省城直达县城!”大方县出租车司机聂师傅兴奋地和记者说自己眼中的变化时,县城的高楼大厦在他后视镜里越来越远,高铁到站提示声一班接着一班。
张锋是祖籍毕节市金沙县的“70后”企业家,3年间,以他的贵州奥斯科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中心,金沙县工业园区内聚集了数十家企业,曾经的荒山野岭变身现代化工业新区。
方向对了,路只会越走越宽广。毕节以“大发展”为思路进行布局时,周旭、龙昊等这样的“90后”找到了创业方向和成长之路。
“贫穷”“不适合人类生存”是周旭从父辈口中得知的毕节过往,与他现在搭上互联网快车的快餐店比起来,是大相径庭。
“每天从我店里带走的快餐就有数百份。”周旭手持炒锅,娴熟地翻炒着锅里的菜蔬,城市繁荣给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毕节市倒天河沿岸公园路自己开的龙虾店后厨,龙昊也麻溜地洗刷手中的龙虾,5桌客人正等着他上菜。
两年前,本科毕业就去深圳学海鲜经营的他,找到3个同龄人成为合伙人。他说,“从小在倒天河旁边长大,沿河开一家属于年轻人的店,要在河边实现诗与远方。”
毕节市大方县绿塘乡营盘村红星组。5年前,杨兴伦一家过春节时,还指望着圈里的两头猪、十几只鸡——这是三个孩子学费的来源。今年元宵节,他把家里的猪肉和鸡送往大方县绿塘乡五星村黑沙地疫情防控卡点,慰问工作人员。
再访脱贫户杨兴伦,他谈吐自然,比第一次自信。村里男女老少除了和杨兴伦一样对农村发展充满自豪,而且斗志昂扬。
3年间,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在村主任张凌的带领下,村民们一起把村里因历史原因造成的荒地变成经果林,治愈了箐口废墟之痛,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34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370元。
…………
如果要为以上变化找个关键词,那就是“试验区”——它为毕节发展拉开了序幕。
已过而立之年的毕节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5年翻一番,2017年人均GDP是1988年的67.2倍,森林覆盖率由14.9%升至52.81%。
几代毕节人耸起宽厚的肩撑起绿色蓝天,让这座城生生不息。
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古镇“城市梯田”景观。(王纯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