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5天,天天都是生态日

2020-08-21谢巍娥尚宇杰

当代贵州 2020年26期
关键词:龙山华文贵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谢巍娥 尚宇杰

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深化绿色改革、厚植绿色文化……贵州的生态变革力量,落脚在每一户、每一村、每一城。

开门见山,千重山、万重山、山外有山、山山相连。

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生态资源上的富饶,已然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最大亮点。

叮嘱贵州“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求贵州“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嘱托贵州“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这些重要指示,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增添了无限信心。

365天,天天都是生态日。2015年,贵州启动建设“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贵州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贵州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并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

时值第4个“贵州生态日”,2020年6月18日,《贵州日报》头版刊发了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经过不懈努力,“贵州生态日”已经成为全省人民践行生态理念、共建绿色家园的重要载体,成为多彩贵州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再一次证明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信心和决心。

当天,全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以巡河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展示了贵州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让公众能够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和关注环境问题,知晓家乡之美、生态之美、自然之美,同时增加一份呵护家乡环境的关切之情。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深化绿色改革、厚植绿色文化……贵州的生态变革力量,落脚在每一户、每一村、每一城。

一位生态护林员的绿色坚守

“树林对大家的重要性,我最了解了。”这是护林员王华文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70岁的王华文,是贵州毕节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坡头组人。坡头组是穿岩村原荒山坡顶的一个彝族村寨。据他回忆,坡头组曾经有一片原始森林,因遭到毁灭性的砍伐,他亲眼看着这片原始森林变成了荒山秃岭。每逢雨季引发山洪,都会让村民苦不堪言。

1972年,高中毕业的王华文一边在村里当代课教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上山种树,并义务承担看护山林的任务。

“种地种到天,开荒开到岩。”村民依靠开荒种地生活,广种薄收。“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王华文决定,放弃近20年的民办教师生涯,一心扑在养护这片森林上。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这是我们惟一的选择。”王华文不仅发动家人种树,还号召学生家长义务加入种树队伍。

1982年,王华文在山腰上筑起土坯茅草房,承包600多亩荒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38年。

如今的坡头组,到处郁郁葱葱。在王华文看来,这些树木如同他自己的孩子,由他亲手抚养长大,每天都要看上一遍,心里才会踏实。

据统计,像王华文这样的生态护林员,贵州有17.25万人。2015年,贵州共发生森林火灾153起,2018年减至29起,到2019年只有10起。“生态护林员为贵州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打下坚实基础。”贵州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美钧说。

近年来,贵州生态文明公众满意度一直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全省第一次森林资源调查的10.7%,增长到如今的59.95%。此外,贵州还拥有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一个生态村寨的绿色转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生态,本就是山村的主打色。从2009年至今,贵州有35个村落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称号。

耸立在黔北和渝南重峦叠嶂中的尧龙山脉,平均海拔1100多米,森林覆盖率达75%。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和凉爽的气候,让桐梓县尧龙山镇尧龙山逐渐成为重庆人的后花园。

以林业发家,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强家,2018年,尧龙山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

“那些年,我们这儿虽然空气好,但有些地方还是被砍得光秃秃的。”尧龙山村支书陈文发说。随着重庆避暑游客的到来,尧龙山人原来以砍树增加收入的观念也逐渐开始改变。

“要想富,就要保护生态,恢复植被。”经过多年的造林、管护,尧龙山村的生态已经得到较好的恢复,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绿水青山已成为尧龙山村民的聚宝盆。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但村子里的光景大不一样了。2016年,随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尧龙山的旅游业也越来越旺,游客来往也更方便。走在路上随手一指,到处都是农家乐。

截至目前,尧龙山村共有旅馆102家,经营床位2586张,旅游产业年收入约2500万元。

旅游业兴起,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我们打造了以尧龙香米为代表的系列旅游产品,带领老百姓继续增收致富。”尧龙山镇人大主席罗权说。

近年来,贵州生态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旅游总收入、入黔游客均增长30%以上。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杨同光表示,2019年,贵州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3%,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优良,贵州生态文明金字招牌越来越靓!

桐梓县尧龙山梯田。(郭明财 摄)

一座绿色城市的生态自信

走进位于花溪区燕楼乡的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中央处理中心可以看到,整个发电厂的生产数据及烟气排放实时数据,同步传到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保检测中心。

“吃进”垃圾变废为宝。

根据贵阳市垃圾处理现状和未来预期,发电公司工程规划容量为4条日处理能力6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线,总规模可达日处理能力2400吨。“目前项目全年的发电量1.5亿度,烟气排放的标准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实际排放优于欧盟的标准。”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想介绍。

“虽然天天与生活垃圾为伴,但这里几乎与臭字绝缘。厂区里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幽雅整洁,犹如一个生态公园。”住在附近的市民刘云丽说。

目前,花溪区共投入400余万元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淘汰,对麟山、狮子山、金龙3家水泥厂实施关停拆除。

通过制定碧水保护行动、河长制工作方案等,花溪区全面落实河长制、第三方治理与第三方监管机制,完成阿哈水库、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生态搬迁。同时开展南明河花溪段综合治理,实施花溪河清淤、污水收集系统改造等工程,青岩、石板、孟关污水处理厂相继投入使用。

花溪区作为“爽爽贵阳”的城市会客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9年11月16日,花溪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

花溪的生态自信,只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骄人成绩的一个缩影。连续4年,贵州绿色经济增长速度领跑全国。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少波表示,今天的贵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从2016年的33%提高到2019年的42%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全国第一。

如今的黔贵大地,抬头望天,是赏心悦目的贵州蓝;乌江、清水江、赤水河等大大小小河流,河水清澈,一江清水向东流;村头寨尾鸟语花香,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产业兴旺,风景宜人,犹如走进美丽画卷……这一切的背后,是贵州通过长期实践,走出的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路,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365天,每天都是生态日。贵州生态变革的微风,轻拂着每一人、每一村、每座城。

猜你喜欢

龙山华文贵州
古越龙山5家专卖店同开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浪淘沙·岳阳龙山行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杭州特产
龙 山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