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伟男:让群众有增收产业

2020-08-21华姝

当代贵州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刘伟家家户户全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华姝

刘伟男(左)帮助群众安装路灯。(从江县谷坪乡党政办供图)

走进从江县谷坪乡高武村,只见平整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特色的苗族吊脚楼错落有致,处处干净整洁、鸟语花香。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曾经垃圾污水横流,道路泥泞难行,人畜混居……

从贫穷涣散的落后村到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刘伟男用两年时间,带领高武群众走出了一条苦干实干同心干的脱贫之路。

刘伟男是中国贸促会派驻高武村的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4月17日,他主动请缨,从北京来到坐落在月亮山深处的高武村,开展扶贫工作。

回想起第一次到高武村的场景,刘伟男感到震惊:“这里的老百姓连厕所都没有,除了主干道,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人畜混居比比皆是……”

为了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刘伟男首先从环境卫生入手,狠抓全村卫生整治,重塑村容村貌。

“脱贫的关键在于观念、能力、干劲,一定要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刘伟男说。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他身先士卒、事必躬亲,带领村“两委”拿起铲子,清理牛粪;拿起扫帚,清扫路面;申请资金,购买垃圾桶;给村民发衣架、拖把和垃圾袋。

“刘书记都在加油干,我们不能拖后腿啊。”干群齐心、并肩作战,在刘伟男的带领下,高武村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全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意识逐步树立起来。

“第一书记是扶贫一线的排头兵,是所有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一定要想方设法让扶贫政策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秉持着只争朝夕的干劲和抓铁有痕的作风,刘伟男一门心思扑在扶贫工作上,一鼓作气干,一以贯之推。

几十年来,高武村家家户户没有厕所,一直就这么熬着。

2019年3月初,改厕项目动员会议后,全村110多户厕所同时动工,从寨口到寨尾,从房前到屋后,家家户户摆放着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

那段时间,刘伟男忙得脚不点地,不是在拌浆砌砖,就是在运料填土。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投工投劳。

“驻村帮扶的立足点是帮,不是包办替代,一个寨子、一个家庭、一个人,真正的长久发展在于自力更生,在于自身的观念、能力和干劲。”刘伟男说。

在他的坚持下,高武村所有帮扶项目不替代、不包办,全部由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带头,群众自发行动、自主施工、自助合作,在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激发高武人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斗志。

“只有真抓实干,扶贫才能过程扎实、结果真实、扶出实效。”刘伟男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天的高武村,彻底告别了没有厕所的历史;今天的高武村,185盏路灯照亮深夜里的每一条路;今天的高武村,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今天的高武村,群众有了长效增收的产业……

怀着“我们再努力一点,高武就会更好一点”的信念,刘伟男正在奋力前行。

点赞第一书记

村民梁仕荣:刘书记来了后,高武村的变化太大了。家家户户的标准厕所、厨房都建起来了。村里有了新卫生室、新村委楼、新文化活动广场,山上种上了板蓝根,坡脚栽了油茶……我们从没想过高武村能有这么好的风景。

猜你喜欢

刘伟家家户户全村
全村唯一收件人
巧用函数最值法,妙证不等式
For the fish
刘伟误交损友
风往哪吹
蝴蝶(7)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大红灯笼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