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
2020-08-20赵俊辉
赵俊辉
文题实录
这是一次怎样的出征?来不及吃年夜饭,疫情就是命令,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奔赴疫区战场,医疗队伍中的我们在除夕夜逆行。
这是一次次怎样的请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不约而同按下手印,以生命高贵的鲜红,在阻挡病毒的道路上逆行。
读到这些文字时,同学们眼前都会浮现各种抗击疫情的画面。2020年农历新年前夕,频频出现的字眼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感染的蔓延,还有急需医生、急需药物、急需病床、急需救援物资以及人们的各种关切和焦急。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病毒和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你能看见的就是降临的后果。亲爱的同学,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请用你手中的笔,尽情书写你的内心感受吧。
要求: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技法点拨
2020年春节,相信即便是很多年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或事,我们仍然会记忆犹新。写这篇材料作文,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写事。如果我们来记叙一件事,就要有一个完整的中心事件,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参与,干了什么,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等。要写好一件事,一要突出重点,重点是指事件的重要环节。对此,要从容叙写;次要环节或几句带过,或干脆不写。比如下文《刺破“新型冠状肺炎”的束缚》中,主要记叙了“我”和爸爸打羽毛球这件事,妈妈在厨房做饭用“一阵阵笑声,接二连三地被厨房里飘来的袅袅炊烟环绕,围绕,缠绕”一笔带过。二要写好场面。人景结合,营造氛围。没有特定氛围的场面是不存在的。写出氛围,就是写出场面中人的活动和情感。比如下文《隔着口罩的笑容》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感人温馨的场面:丈夫和孩子为抗“疫”一线的女护士送饺子的画面。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氛围,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氛围,送别场面有难舍的氛围……都各有各的特定氛围。写场面一定要恰当地用好形容词。场面氛围写足了,记叙文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写人。一要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下文中的《隔着口罩的笑容》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下了楼,匆忙的同时也不忘戴上新的口罩。”虽然动作很匆忙,但也没有忘记戴上新的口罩,从这一细节描写中,我们感受了人物职业的专业,虽然文章在此时还没有交代人物的职业,但我们也能窥见一斑。二要善用对比手法。对比是一种重要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有时在人物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在激烈的矛盾中进行对比,有时在同一画面中两个人物的行为对照,有时在不同时期同一人物的前后做对比。比如,写这一材料作文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对比:一边是少数个体商贩哄抬蔬菜价格,一边是山东寿光县无偿捐赠蔬菜;一边是少数个体小作坊制造假口罩售卖,一边是志愿者24小时不间断无偿参与到口罩制造过程支援疫区等等。
佳作工坊
刺破“新型冠状肺炎”的束缚
冯煜雯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街道封了,城市围了。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是“灯火辉煌”……抬头,掐指一算,我已做“困兽”七日了!我期待一口新鲜的、来自大自然的空气!可惜,“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成功肆虐了大街小巷,早早封了城的家乡此时正悒悒不乐。
看!就在这种氛围里,我们仍然在快活地打球!越是出不去,我们就越是要玩得欢!球拍之间,白色的、轻巧的弧线不住地划过,如彗星留下的痕迹,那么活泼、轻快。手起拍落之间,羽毛四散,真可谓“未若柳絮因风起”。猛挥猛打下,不时总有球与金属碰撞之声,紧随其后的,是一阵又一阵的捧腹。我和爸爸能不间断地打上几十个来回,听着球与拍擦出的悦耳声音,有如為我沉寂了好久的心灵之窗点上了一支熏香,再次让光芒、香气氤氲了我的全身。
一阵阵笑声,接二连三地被厨房里飘来的袅袅炊烟环绕,围绕,缠绕,在一片寂静与朦胧中,更显得清脆与快乐。我们之间,仿佛有一种说不出的默契,虽然心底仍保留着那一股沉重,可却根本不影响我们的快乐。风声,雨声,病毒呐喊之声,都抵不过我们的笑声!无论什么困难,都无法阻碍我们前进、奋进的步伐!“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会坚持与你斗争到底的!我们并不害怕你!
我们的乐趣就像一朵雪莲,绽放在了悬崖峭壁;我们的热情就如一把火,燃烧在了冰天雪地!我们就要冲破牢笼,打破束缚了……
就这样感受着,我打得比先前更加卖力了。宽敞的客厅,此时成了我兴奋和快乐的贮存地。尽情欢歌,纵情雀跃,我在享受无忧无虑,无羁无绊;享受这些不用上学的日子里的短暂时光。这样的日子轻松吗?不!很累;但也很快乐啊!
我们的互相打趣,似乎就是在向病毒挑衅;我们飙出的杀伤性的眼神,就是在向病毒发起宣战;我们发出的每一个球,仿佛就是在给病毒沉重的一击!透过层层的雾霭,我看到前途一片光明!由内而外、足以燎原的信念之火,不知何时已熊熊燃起……
透过球拍上的网格,我看到了ICU里白衣天使的默默坚守;我看到了14亿中国人在抗击病毒的道路上的坚定;我看到了横冲直撞的病毒已经跌跌撞撞、奄奄一息……相信,以我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精神,有什么坎儿跨不过去?!有什么敌人打不败?!有什么病毒灭不了?!即使我们“独坐幽篁里,打球复长啸”,也足够扣人心弦、摄人心魄的!
“新型冠状恶魔”——你是永远压制不了快乐天使的!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我们的明天一定是光明而灿烂的!
名师评点
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主题积极向上。整篇作文体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让我们心生温暖。面对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学生做好防护自己的同时,要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不恐慌,不烦乱,而是在客厅打起了羽毛球来增强体质。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第二,语言鲜活,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增加了文采。比如,引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来形容打羽毛球时的欢快;比喻句“乐趣就像一朵雪莲,绽放在了悬崖峭壁”“热情就如一把火,燃烧在了冰天雪地”,透露出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些句子,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更增强了战胜病毒的决心与信心。
佳作工坊
隔着口罩的笑容
俞 悦
她艰难地脱掉隔离服,露出一张疲惫憔悴的脸,又用消毒水仔细地洗了手后,她才坐下,拿过手机。忽然,“嘀嘀”一声,有人发来了消息。
手机屏幕的亮光照映在她脸上,只见那被光照得明亮的脸庞上,汗珠落下的同时,一抹释怀又复杂的微笑绽放。
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下了楼,匆忙的同时也不忘戴上新的口罩。她“咚咚咚”地跑到一楼,冲出了医院的大门。终于在一条绿化带的后面,看到了自己熟悉的人。
来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儿。他们脸上都挂着笑容,女孩儿也立刻冲着她喊了一声:“妈妈!”但是,尽管他们都已经很努力地微笑了,还是藏不住,眼中闪烁的泪花。
她顿时就红了眼眶。她真的好想好想,越过绿化带,拥抱他们,可是……于是,她挤出一个微笑,好叫他们不要担心。可惜,口罩遮住了笑容,剩下的就只有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激动。
女孩儿忍不住抽泣起来,颤颤巍巍地将手上的饭盒放在了绿化带中间的小路上,对她说:“妈妈,这是……是……我们给你……包的饺子……”
她强忍着眼泪,安慰女孩儿道:“别哭,别哭了,来,妈妈抱抱你……”
女孩儿听了不可思议地抬头。只见她笑着,隔着绿化带,缓缓地,缓缓地张开了双臂。
隔着口罩,似乎也能看到她那坚强又灿烂的笑容。
女孩儿也努力地抑制住哭泣,张开了稚嫩的双臂。妈妈说过,要坚强。
男人也投来了信任鼓励的目光。
这一刻,过得格外漫长。
她也想让这一刻变得更长一点,可是不行,有一股信念牵扯着她。她闭上眼,又睁开,抬起沉重的手向他们挥了挥,轻轻地挥了挥:“再见。”
女孩儿欲言又止,男人叹了口气,说:“我们相信你。”说完,默默转身,带着女儿,背对她离去……
她向前走去,蹲下,拿起地上的饭盒,捧着它,好像能感受到一丝丝温热。她毅然转身,朝着医院走去。
她本是一名普通的感染科护士,但2019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新年,却因病毒的到来而扰乱。她深知肩上担负着重任,于是她离开了家!
一滴热泪,终于在她脸上滚下。
她脱掉隔离服,匆匆收到信息后,迫不及待地戴上新口罩,来到了绿化带边。如果你不经历2020年春节期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你不会理解也不会明白她的行为与举动。小说开篇设置悬念:她是什么人?收到了什么信息?为什么她和小女孩儿只能用那样的拥抱方式?考生娓娓道来,中间穿插了很多的细节描写,比如,“颤颤巍巍地将手上的饭盒放在了绿化带中间的小路上”,体现出了一种亲人之间的关怀,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在文章结尾,考生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感染科护士。疫情就是命令,就是责任,这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任务。
小编贴士
素材卡片
-名言-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拿破仑
苦难发展我们这种非凡的作用,不向暴风雨低头,灾难来了,也能处之泰然。
——巴尔扎克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珠玑-
突如其来的消息把武汉的热闹封存起来,不吵不闹不堵车,人与人之间离得八丈远,口罩成为日常用品。大街上没有了亲切的问候,没有了小商小贩的叫卖,没有了大排档的吵闹……武汉,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武汉加油”一道声音唤醒了沉睡的武汉。逆行的车停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陆陆续续下来的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武汉的生命。“嘟嘟”一辆辆卡车不约而同从各地驶来,他们送出了最新鲜、最甘甜的瓜果。又是从何处飘来的香气,将一份份热乎乎的饭菜送到了奋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里……这每一份爱,都深深地刻在武汉这座城市的印迹里。
——选自习作《等》
-故事-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
身患绝症奔赴抗“疫”一线
2020年1月29日,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与白岩松的视频连线中表示:“非常幸运,我的妻子已经经过两次核酸检测,两次都是阴性,今天已经康复出院。感谢大家的关心!”而此前,张定宇院长的事迹也牵动了不少人的心。57岁的张定宇院长隐瞒了自己身患渐冻症的病情,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30余天。在这30余天里,张定宇院长往往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他说:“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就在他日夜扑在一线,为重症患者抢出生命通道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一眼。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在疫情面前,张定宇院長与命运叫板,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他或许延长不了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却大大增加了生命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