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中职食品检测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0-08-20钟建业
钟建业
[摘 要] 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资源获取方式、预习方式的改变、教学角色定位、全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场景重现式复习等方面对信息化在食品检测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信息化能夠切中传统实训教学痛点和难点。分析信息化手段滥用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认为实训教学信息化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探索、试行,才能改进和提高,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 键 词] 信息化;食品检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7-0198-02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国20条)的出台,职业教育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加强,同时伴随着生源数的增加,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得到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适龄的中职生有着旺盛的创造力,对实践技能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引导这些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转变教学角色,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作为一个中职教师课堂成功的关键,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则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作为一名中职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食品检测课堂现状
食品检测课是食品生物食品检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相较于信息化教学,传统的食品检测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量少,预习效果不理想。由于传统的预习模式受限于条件(时间和空间),只能借助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有限资料进行预习,教师无法适时有效跟踪,学生预习效果差。(2)班级学生数多,授课效果不佳。随着生源数的上升,很多班级都是超过40人的大班级,学习诉求传达给教师后,教师无法第一时间有效解决,学生技能学习起来一知半解,同时学生数较多,教师精力有限,无法有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时间一久,学生会觉得不受重视,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3)授课模式单一,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学生日渐增长的求知欲。现在教学一般先是授课讲解,再演示,然后由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课堂节奏冗长,效率不高。(4)课后教学反馈不及时,课后无法有效复习,学生的疑问无法及时解决,教学评价方法有待改革。(5)学生实践效率低下,紧迫感不足。由于授课过程节奏慢,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实训效果差。以上食品检测课现状,其实是目前很多实训课的通病,这就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信息化技术的介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践。
二、信息化教学在食品检测课程中的运用
(一)建设教学资源库,充实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是建立在大量有效信息资源上的,只有大量有效的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匮乏,仅仅从教材上找到抽象的学习内容和少量的图片,要获取更多的资源需要进行大范围网络检索,很多时候检索的效果很差,很多需要进行原创性的开发,所以资源库的建设就非常必要。我们根据食品检测课程标准,为达成教学目标,制作了大量典型实训项目教学视频,并配套了相关的课件、教学工作页和习题,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平台的使用夯实了基础。
由于食品检测课程的特殊性,一些AR/VR资源的开发非常必要。在食品检验课程中,有些实验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比如有用到盐酸、硫酸,有用到高温、加热等实验手段的,还有一些具有一定操作难度的高端仪器设备,比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可以借助AR/VR技术进行设备识别和模拟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状态下先掌握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高端设备的掌握程度,从实践来看,效果不错。
(二)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课,增加资源获取方式
有了教学资源库,这就需有恰当的资源展示方式,教学平台是个不错的载体,现在平台上建课,将相关的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并进行相关设置,学生下载教学平台手机端App,只要打开教学平台手机端,点开相应的学习项目,学生就可以在里面获得系统的教学资源,畅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获取渠道,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大的信息差,学生能够更全面了解实训项目,获取有效的课程资源,从而学生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得到有效解决。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更大范围地获取相关知识,扩大学习面。
(三)平台发布和完成预习任务,改变传统预习方式
信息化,尤其是教学平台手机端的出现,是一个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手机端向学生发布食品检测教学预习任务,方便教师的同时,有效地利用学生碎片时间来进行预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提前全面了解学习内容,尤其是实训视频可以让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食品检测产品实训操作要点,并进行相关的习题练习巩固,让学生对其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寻找答案,而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学生预习任务的监督,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监督方式,大幅度提升预习效率。
(四)转变教学角色定位,学生重归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是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知识和技术时,力求参加而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真正转变课堂角色,成为课程教学真正的主体,而教师退居二线,将传统单向的教学活动化为双向,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课前形象而具体的预习,学生已经较为清楚地知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对学习的主线已经清晰明了,这就使教师退居二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可能。通过教学资源的使用,尤其是典型食品检测实操项目视频资源的使用,教师从烦琐的教学演示中解脱出来,利用这部分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得到有效延长,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指导学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五)全过程评价,改变传统评价方式
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其实不然,教师通过教学平台,采取全过程评价方式,将各个学习步骤细化,设置相应的分值和考评要求,平台自动跟踪反馈,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尤其是实训课,更是需要全过程评价。学生向教师反馈学习问题,教师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解答,并在平台上实时上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可以统一进行解答和上传,设置回放功能,学生课后可以回放复习,从而更有效地解决课中实训教学中的难题。
(六)提倡学生互评,转换评价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无评价权,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很多教师已经开始调整这种单向的评价模式,学生发言的权利得到了释放,大力推行学生的互评机制,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有效开展学习讨论,教师扮演裁判角色,让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自觉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建构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化学习探究。由于学习小组的存在,项目化的学习内容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项目,具有学习紧迫感,学生可以首先在小组内进行学习探究,无法解决的问题再向教师请教,学习过程和结果开展小组间互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参与积极性,在互相“找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所在,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这比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和技能效果更好,在调动学习积极性上很有效果。
(七)场景重现式纠错,改变复习方式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落后,导致课程学习结束后,在实践现场没有解决的问题,只能单凭记忆进行回想,无法重现当时的学习场景,如果记忆错误,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学习纠错,可能会重蹈覆辙,而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加入,能够对学习现场实施记录,提供回放功能,进行学习讨论,形象而具体的复习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复习方式,学习提升效果很好,尤其是食品检測这种实操性很强的课程。
三、总结
信息化技术的加入,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课堂秩序,而伴随着5G网络即将普及,手机介入学习的程度越来越深,强制不用手机已经不可能,只有因势利导,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点嵌入手机使用中,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成为学生日常使用手机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网络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的优越性,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正面引导学生将手机运用于学习中。
任何事物都像“双刃剑”一样,信息化介入课程学习也有它的弊端,“滥用”信息化可能成为即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过程信息化的普及,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将学习任务平台发布了事,学习过程学生有疑问就是一句话“看平台”“看视频”,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成为甩手掌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错,但有些教师却忘记了谁是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教学过程负有直接责任,太放任的教学反而比传统教学危害性更大,如果信息化这么有用,还要教师何用?信息化的普及,教师切记不能“忘本”。“备课”是教师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功,而教师优秀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学生乐于向你学习的原因所在,所以教师良好的“备课”能力和优秀的教学水平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信息化很好用是不错,但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更无法替代教师高超的人格魅力,信息技术只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是一种工具。
对年轻人来说,信息化教学很好用,但在年纪稍大的教师群体中,他们抵触信息化,认为信息化操作繁复,一支粉笔最有用,殊不知,在中职专业技能学习方面,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就目前而言,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才是信息化教学能够普及的关键。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探索、磨合、改进、提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用性强,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这为信息化在中职学校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职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更为广阔,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小,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对教学和学生个人的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我们要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乘势而为,大力探索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任丹丹,汪秋宽,何云海,等.食品检测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4-16.
[2]汪园,梁华英.食品检测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5):21-22.
[3]袁永娴.如何在食品生物食品检测课程中推进教学实践[J].食品界,2018(10):25-26.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