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高考公平是一条底线
2020-08-20王传宝
王传宝
2020年高考前夕,山东曝出聊城冠县“农家女被顶替上大学”事件,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舆论场海啸。如何捍卫公平的底线,成为热点话题。
高考,不仅是中国人才选拔的一项重要制度,还是事关教育公平的一项国本。事实上,国家对维护高考的公平,也是顺应民心,出台了诸多配套措施。大到堪称严格的法纪,小到各种周密的程序。高考事关每个家庭,每个公民,这个公平堤坝决不容任何挑战,这是人们共同的认知和信念。
就是在这样严防死守、全民皆兵的情况下,居然还有人钻制度的漏洞,公然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便利,“偷走别人的人生”,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接受,也不能原谅的。所以,消息一出,如冷水入油锅,舆论迅速沸腾。之所以会如此,原因不外乎这样几条:高考公平的信念遭遇挑战。在一般人看来,高考公平事关国运,事关每个人的命运,不大可能出大问题,而现在居然暴露出一系列的顶替入学的事件,实在不可思议。因为要想顶替入学,牵涉到一系列的公权部门,学校、教委、公安、高校等等,谁有这样的本事,能够一路打通?如果这样都能打通,在别的领域,又会怎样,令人忧心。
近年来,许多热点舆论都关涉中产阶层的焦虑。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他们通过打拼,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是改革开放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越是成功,对这种成功之后的安全感要求越高。这些人都是经历过高考的,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跳板,对高考的公平性视同底线。一旦出现这种严重践踏公平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他们具有设置议题、炒作议题、制造舆论的强大能力,如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雷洋非正常死亡事件等热点舆论,都是中产阶层焦虑的结果。
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著事实上的弱势群体,这是需要特别关爱的一个阶层。以这次被顶替的农家女为例,高考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就连这样的机会都被偷走了,怎能不让人愤怒?同处这一阶层的弱势者,联想到自身的处境,对这一结果感同身受——虽然并不是自己被顶替了,但这种移情和共情感,却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在这里,可能是这一位农家女,在别的情形下,很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共情必然产生强烈的共鸣,所形成的舆论声量中,一定有他们洪亮的声音。
虽然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但一旦曝出,依然引起包括以上三种原因在内的多种因素迅速合流,就让这种舆论海啸更加澎湃。这种反应,恰恰更能反映出人们对高考公平信念的坚守。正因如此,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山东省,都对此极为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以极高的效率进行调查和处理,第一时间公布处理以安抚人心。以霹雳手段,迅速控制了舆论发酵的空间。
这一个案虽然已经基本平息,但留给我们这个社会的余响,却并不会很快消失。在事关公平这一社会准则面前,没有一件是小事,也不会因为时间的牵延而被遗忘。高考公平,需要以程序和技术来维护,需要以严格的法纪来保障,还需要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不容任何不法者来钻漏洞。据教育部最新发文,要求各高校“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从大的方面来看,高考公平不过是社会公平的一环,社会公平是一个系统,这就不仅仅是一两道防线,需要全社会来共同维护。而这,正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要发力的地方。